天天看点

《陈霓的豆蔻年华》医学篇:十

陈霓,美美,怡芬,白壁几个女同学吃完午饭赶紧回宿舍洗头。今天早上起床时太阳已经出来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和寒潮都不敢洗头,头皮已经发痒了。她们去吃早餐之前就把铁桶装满了水,铁桶外面包一层黑色的厚纸,里面放一张黑色的胶片。铁桶放在走廊靠近墙壁的地方,走廊是朝南的,上午都可以晒到太阳,黑色能吸收太阳光产生的热量,水的温度就会高一点,这样中午吃完饭去洗澡、洗头就不会太冷。这是陈霓想出来的招,挺管用的,很多女同学都跟着学。黑色的厚纸和黑色的胶片是陈霓从她的表姐厂里弄来报废的纸片和胶片。表姐工作的国营“公元厂”是生产医用X光片和洗相纸的工厂,这些报废的纸片和胶片都要当废品清理掉的,物尽其用也不算偷。自从元旦后到春节前这段时间,她们都是中午洗澡,尤其要洗头一般都是中午洗,晚上水太冷了。冬天里浴室的歌声都是最嘹亮,每个人的成了大歌星,其实只因水太冷。陈霓在林场已经练就了一套洗澡“技术”,就是用干毛巾先将身上的皮肤擦热,然后先洗下肢,再洗上肢,背部,用手弄点水拍拍胸口,最后再洗前面,然后用用干毛巾以最快的速度擦干,这样就不会太冷,也不会感冒,这样的办法比高歌一曲效果好得多了。洗头更加要中午洗,洗完可以站在走廊晒太阳,一边擦干,一边晒太阳也是避免感冒的好办法,当然夏天就不必了。大学五年陈霓都是洗冷水澡和冷水头,寒假回家也尽量不洗热水,免得开学不适应。

入学后没多久,男生宿舍楼就开工建筑了,地点就在竹棚与女生宿舍之间的那一片空地,没建筑之前是临时篮球场。男生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跟女生宿舍楼完全一样,房间的大小,房间数,洗漱间都一模一样。建设的速度也很快,若干年后说深圳的建设速度是“三天一层楼”,其实男生宿舍也差不多,没多久就全部人都搬进新宿舍楼了。原来的竹棚拆掉后建成水泥地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还有单杆,双杆,跳远池等等。原来的男生厕所也拆掉平整然后重新建筑成为锅炉房,每位学生每天可以打一瓶五磅的开水,每瓶两分钱。对于陈霓这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两分钱倒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让多打。几百个学生,加上一些教师,家属,如果每个人都想多打热水,锅炉房肯定是供不应求的,所以规定每人只能一瓶。如果这瓶水用于洗澡那就不用喝了,就这么简单,所以再冷也得洗冷水。

那天她们洗完头都在走廊晒太阳,没有人去午休。薇娅也没有午休,她去洗手间要经过陈霓的宿舍前面,看到陈霓就搂着她的腰笑嘻嘻的说:“你猜猜今天假马列在我们年级说了什么”?陈霓完全没兴趣的说:“鬼知道说了什么”?假马列有什么好说的?(贾老师,教政治课的老师)她嘿嘿嘿的笑:“你出名了?”“我?”“我有什么好出名的?”她说:“今天假马列把你的论文在我们年级宣读”,还说:“要把这篇论文作为范文在各个年级宣读并在学校的刊物发表”。“真的吗?”几位女同学都围过来谈个究竟。后来还真的,论文不止在各个年级宣读还上了大学的校刊。那时陈霓大学时期唯一的一次“出风头”,也因为这件事陈霓有了一个绰号“老革”,老革命的意思。其实这完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篇论文只是一次普通的政治课课堂上的作业,老师在课堂上说用两节课的时间,用唯物主义的理论写一篇论文,随便怎么写,不规定题材和内容。陈霓就写了《论违反自然规律必遭自然的惩罚》,立论就是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日常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举的例子是姐姐干爹家乡的一片海滩,数百年来都是最佳的蚝场,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基石,人们安居乐业,子子孙孙兴旺发达。但在六十年代中后期不知道为什么就强令砸烂生蚝寄生的礁石,把这批礁石弄到海里成为海堤,然后从山上挑来泥土,填海造田,种植水稻。结果水稻种不活,没有收成;蚝场被破坏,没有经济来源;山上的植被还破坏,发生山泥倾泻,一系列的灾难发生。结论就是:违反自然规律必遭自然的惩罚。这篇普通的课堂作业竟然成了“范文”,陈霓觉得不可思议。这类文章在中学毕业后下道厂每天宣读《四集》和后来林场的《宣传栏》是经常写的东西。后来学校负责政治教育的党委副书记还找了陈霓谈话,希望她多写这方面的文章,多为学校的刊物写稿等等。陈霓“谢谢”,之后就再也不写了。其实她很清楚这只是一次偶然,她不合适也没有能力按照书记的要求去发展,她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男生宿舍楼和篮球场,羽毛球场,各种体育设施快速完工并投入使用之后,学校的体育项目多了许多,体育课也多了,各种比赛更是多得数不胜数。适合陈霓这样没有体育细胞的女生项目也很多,比如:体操、跳绳、鞍马、太极拳、太极剑、长拳、平衡木、游泳等等这些项目最适合陈霓了,每一项考试都是接近满分。但跳高、跳远、手榴弹、铅球、篮球、羽毛球这些基本上能勉强及格就不错了。尤其是铅球,陈霓无论如何补考都是不及格。体育老师说:“如果在战场上让你扔手榴弹,第一个炸死的肯定是你自己”,是啊,好在现在是和平时期,不然……。

王杰上大学之前就是县体育学校篮球专业毕业的,已经学了三年的篮球专业,如果不是考上医学院,估计就是县专业篮球队或体育老师了,所以打篮球对他来说当然是强项,自然也就成了学校篮球队的队长。现在八零级的同学也来了,七六级的已经毕业,全校几个年级会打篮球的也不少。他们组成了:校队,级队,班队,女队,男队各种各样的队,各种各样的比赛。每天下午下课后篮球场总是最热闹的地方。陈霓虽然不会篮球但喜欢看,记得小的时候经常跟部队子女到部队看那些当兵的打球和球赛,虽然看不懂,却也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现在看他们打篮球真挺兴奋的,成了“铁杆球迷”。后来学校的篮球队还参加了“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赛”,取得了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女同学中的晓莹,晓虹,丽梅等等都是校篮球女队的,每次看着她们红扑扑的脸庞和湿漉漉的衣裳,发自内心的笑容真是羡慕。

羽毛球,乒乓球也很多人打,也都参加很多比赛。年级的乒乓球是全校最厉害的,不过陈霓几乎没有看过他们的比赛,无比遗憾。

短跑陈霓是不行的,跑不过人家,但长跑还行,每天的晨跑还是有作用的。在一次全校女生八百米的比赛中得了第五名,这是她最好的长跑成绩了。王杰的长跑也挺厉害的,好多次全校一千五百米的长跑他都是第一名,有一次代表学校参加鮀岛市“青年杯”五公里的比赛也是第一名。还有一次班级到鮀岛附近的一个县城玩,那时陈然的家乡。他们几位男生竟然是跑步过去的,十六公里的路程,女同学全都起单车,他们却跑步,真令人羡慕,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长跑技能和耐力。看着他们冲线的一霎那,那种羡慕、仰慕、豪气、灵气令人着迷。王杰一米八的个头修长高大却不显粗犷,结实的肌肉线条分明,微卷浓密的头发有些凌乱,性格温和,不急不躁,不争不抢不占风头,却屡屡成绩斐然,乐于助人却从不张扬。除了体操类的,游泳也是陈霓的强项。她是全年级第一个通过一百米蛙泳的,获得“优秀”的成绩,而那时大多数的女生都“不及格”。当然这跟她小时候在鮀岛生活,常常跟表哥表姐到海里玩水有关,读小学就会游泳了。

“在万家团圆的初春,您挥别耄耋的双亲,肆虐的疫情牵动亿万人的心,您勇敢的当担选择逆行。当太阳初升的清晨,您惜别依依的儿女,请战书上的红手印是颗颗的红心,您为驱逐病魔毅然逆行!您是英雄,逆风而行。逆行是您大爱的壮举,时代英雄,负重前行。逆行是您宽广的胸襟。您是英雄,逆风而行,奉献知识,奉献生命。时代英雄,负重而行,付出心血,付出真情!您是英雄,逆风而行。让人间享有祥和太平。时代英雄,负重前行,让大地迎来月朗风清。”

这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山河大地,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疫情时徐斌创作的《逆行英雄》。这首歌获得了鮀岛市优秀创作奖,全国抗击疫情优秀歌曲奖等各种奖项,鮀岛市以及各地的报刊,电台,医院都反复的播放,鼓舞着千千万万的逆行英雄前进,成为医护人员人人皆晓的歌曲,七九级的同学更是朗朗上口,无一例外。他们为参加抗疫一线的同事们鼓劲,声援,成为了医护人员心中的歌。这首歌曲的成功创作是七九级的骄傲,七九级的光荣,也是七九级的心声。同时也是鮀岛大学的骄傲,成为鮀岛大学的流行歌曲。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逆行英雄。到了2020年,七九级的很多同学都已经是各专业部门的大专家、二级、三级医院院长,大城市各个部门的局长,也有退休后返聘参加到抗疫一线的,其中梓琳、清容同学还到北京参加国家级的表彰大会,到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2003年的抗击SARS中,七九级同学正当年富力强,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中坚力量。每个人都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在抗疫战线的王杰、明亮、梓琳、韦博、清容、陈霓……都是最一线的抗疫人员。那段日子里他们每天都穿着防护服战斗在第一线,从不退缩,是真正的逆行者。后来疫情结束,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表彰,都获得过“个人二等功”或“省级优秀个人”的光荣称号。他们在事业上达到巅峰的同时在其他方面同样多姿多彩。

文艺创作方面徐斌自然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大学五年中,徐斌的艺术天赋已经崭露头角,他除了二胡独奏很专业,唱歌跳舞也厉害,尤其作曲、作词方面。在学校期间就创作了年级的“级歌”“班歌”和其他歌曲,不过那时候还比较青涩,到了工作岗位之后的几十年不间断创作,现在就更加炉火纯青了。如果说他不是考上医学院校,成为医护人员的话,如果从事文艺创作一定是大作曲家、大作词家或者大导演。当然在医学专业上他也是出类拔萃的,除了培养无数医生护士人才,还曾经担任卫校校长,120急救中心主任等等职务。

七九年级的艺术类人才比比皆是。怡芬是能歌善舞的才女,是学校艺术团的团员,除了唱歌舞蹈一流,还是风琴手。艾孃被誉为“百灵鸟”,她的歌声令人着迷。张卫健是男高音,毕业后出国,成了国外“中国医师协会”的负责人,同时也成为国外“中国医生合唱团”的负责人。马小红的舞蹈出神入化,她中学的时候就是学校舞蹈队的,大学期间也常常独舞表演,退休后更是“老年舞蹈队”的佼佼者。白壁喜欢唱歌,也喜欢诗朗诵,尤其诗朗诵时那顿挫抑扬的声调和表情吸引着无数男同学的眼球,后来也成为“老年合唱团”的团员和诗朗诵演员……。陈霓在大学期间只是参加“大合唱”,其他的无缘,因为她的声带在林场已经彻底损伤了,只要开口唱歌立刻喉头痉挛,这是她一生的痛。不过她喜欢创作,喜欢诗歌和散文。有一次周末晚会即兴诗作是这样的:“亲爱的同学们,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晚,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光。在这美好的夜晚,在这欢乐的时刻,看!谁的脸上不象绽开的花朵,谁的心头不荡漾着幸福的波涛。听!悠扬的乐曲回旋在这美妙的夜空,愉快的歌声飞出了幸福的心窝。啊!我们是多么幸运的一代新人,我们是多么骄傲的天之骄子。年青的朋友们:莫道医学生活枯燥而单调,我们编织的不正是五彩缤纷理想之网吗?莫埋怨课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信念、理想、事业不正是三点一线的延伸吗?莫叹息,青春的时光如流失飞箭,知识的羽翼不正使我们腾空翱翔吗?生活,多么现实又多么浪漫,多么苛刻又多么美好!愿我们,调整生活的方向盘,在科学的航道上比翼翱翔。看今朝,我们同窗共砚探求知识的真谛;待来日,我们热烈握手在科学的殿堂。生命的烈焰在心中燃烧,青春的热情在心头激荡。亲爱的朋友们,在这美好的夜晚,让我们热烈的跳,纵情的唱吧。借此美好的时光,松开紧绷的弦;借此愉快的歌声,消除一周紧张学习的疲劳”。这是当年留下来的笔记本里面夹杂的一张纸片,随意遗留至今,在一次收拾杂物时偶然发现而已,当年类似的即兴诗篇还挺多的。几十年过去了,一切历历在目。

五年的大学课程虽然很苦,很难也很累,但五年的岁月多姿多彩,回味无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