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霓,美美,怡芬,白壁幾個女同學吃完午飯趕緊回宿舍洗頭。今天早上起床時太陽已經出來了,連續幾天的陰雨和寒潮都不敢洗頭,頭皮已經發癢了。她們去吃早餐之前就把鐵桶裝滿了水,鐵桶外面包一層黑色的厚紙,裡面放一張黑色的膠片。鐵桶放在走廊靠近牆壁的地方,走廊是朝南的,上午都可以曬到太陽,黑色能吸收太陽光産生的熱量,水的溫度就會高一點,這樣中午吃完飯去洗澡、洗頭就不會太冷。這是陳霓想出來的招,挺管用的,很多女同學都跟着學。黑色的厚紙和黑色的膠片是陳霓從她的表姐廠裡弄來報廢的紙片和膠片。表姐工作的國營“公元廠”是生産醫用X光片和洗相紙的工廠,這些報廢的紙片和膠片都要當廢品清理掉的,物盡其用也不算偷。自從元旦後到春節前這段時間,她們都是中午洗澡,尤其要洗頭一般都是中午洗,晚上水太冷了。冬天裡浴室的歌聲都是最嘹亮,每個人的成了大歌星,其實隻因水太冷。陳霓在林場已經練就了一套洗澡“技術”,就是用幹毛巾先将身上的皮膚擦熱,然後先洗下肢,再洗上肢,背部,用手弄點水拍拍胸口,最後再洗前面,然後用用幹毛巾以最快的速度擦幹,這樣就不會太冷,也不會感冒,這樣的辦法比高歌一曲效果好得多了。洗頭更加要中午洗,洗完可以站在走廊曬太陽,一邊擦幹,一邊曬太陽也是避免感冒的好辦法,當然夏天就不必了。大學五年陳霓都是洗冷水澡和冷水頭,寒假回家也盡量不洗熱水,免得開學不适應。
入學後沒多久,男生宿舍樓就開工建築了,地點就在竹棚與女生宿舍之間的那一片空地,沒建築之前是臨時籃球場。男生宿舍樓的建築設計跟女生宿舍樓完全一樣,房間的大小,房間數,洗漱間都一模一樣。建設的速度也很快,若幹年後說深圳的建設速度是“三天一層樓”,其實男生宿舍也差不多,沒多久就全部人都搬進新宿舍樓了。原來的竹棚拆掉後建成水泥地的籃球場和羽毛球場,還有單杆,雙杆,跳遠池等等。原來的男生廁所也拆掉平整然後重建立築成為鍋爐房,每位學生每天可以打一瓶五磅的開水,每瓶兩分錢。對于陳霓這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同學兩分錢倒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讓多打。幾百個學生,加上一些教師,家屬,如果每個人都想多打熱水,鍋爐房肯定是供不應求的,是以規定每人隻能一瓶。如果這瓶水用于洗澡那就不用喝了,就這麼簡單,是以再冷也得洗冷水。
那天她們洗完頭都在走廊曬太陽,沒有人去午休。薇娅也沒有午休,她去洗手間要經過陳霓的宿舍前面,看到陳霓就摟着她的腰笑嘻嘻的說:“你猜猜今天假馬列在我們年級說了什麼”?陳霓完全沒興趣的說:“鬼知道說了什麼”?假馬列有什麼好說的?(賈老師,教政治課的老師)她嘿嘿嘿的笑:“你出名了?”“我?”“我有什麼好出名的?”她說:“今天假馬列把你的論文在我們年級宣讀”,還說:“要把這篇論文作為範文在各個年級宣讀并在學校的刊物發表”。“真的嗎?”幾位女同學都圍過來談個究竟。後來還真的,論文不止在各個年級宣讀還上了大學的校刊。那時陳霓大學時期唯一的一次“出風頭”,也因為這件事陳霓有了一個綽号“老革”,老革命的意思。其實這完全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這篇論文隻是一次普通的政治課課堂上的作業,老師在課堂上說用兩節課的時間,用唯物主義的理論寫一篇論文,随便怎麼寫,不規定題材和内容。陳霓就寫了《論違反自然規律必遭自然的懲罰》,立論就是要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導日常工作,要實事求是,不能違反自然規律。舉的例子是姐姐幹爹家鄉的一片海灘,數百年來都是最佳的蚝場,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基石,人們安居樂業,子子孫孫興旺發達。但在六十年代中後期不知道為什麼就強令砸爛生蚝寄生的礁石,把這批礁石弄到海裡成為海堤,然後從山上挑來泥土,填海造田,種植水稻。結果水稻種不活,沒有收成;蚝場被破壞,沒有經濟來源;山上的植被還破壞,發生山泥傾瀉,一系列的災難發生。結論就是:違反自然規律必遭自然的懲罰。這篇普通的課堂作業竟然成了“範文”,陳霓覺得不可思議。這類文章在中學畢業後下道廠每天宣讀《四集》和後來林場的《宣傳欄》是經常寫的東西。後來學校負責政治教育的黨委副書記還找了陳霓談話,希望她多寫這方面的文章,多為學校的刊物寫稿等等。陳霓“謝謝”,之後就再也不寫了。其實她很清楚這隻是一次偶然,她不合适也沒有能力按照書記的要求去發展,她清楚自己适合什麼不适合什麼。
男生宿舍樓和籃球場,羽毛球場,各種體育設施快速完工并投入使用之後,學校的體育項目多了許多,體育課也多了,各種比賽更是多得數不勝數。适合陳霓這樣沒有體育細胞的女生項目也很多,比如:體操、跳繩、鞍馬、太極拳、太極劍、長拳、平衡木、遊泳等等這些項目最适合陳霓了,每一項考試都是接近滿分。但跳高、跳遠、手榴彈、鉛球、籃球、羽毛球這些基本上能勉強及格就不錯了。尤其是鉛球,陳霓無論如何補考都是不及格。體育老師說:“如果在戰場上讓你扔手榴彈,第一個炸死的肯定是你自己”,是啊,好在現在是和平時期,不然……。
王傑上大學之前就是縣體育學校籃球專業畢業的,已經學了三年的籃球專業,如果不是考上醫學院,估計就是縣專業籃球隊或體育老師了,是以打籃球對他來說當然是強項,自然也就成了學校籃球隊的隊長。現在八零級的同學也來了,七六級的已經畢業,全校幾個年級會打籃球的也不少。他們組成了:校隊,級隊,班隊,女隊,男隊各種各樣的隊,各種各樣的比賽。每天下午下課後籃球場總是最熱鬧的地方。陳霓雖然不會籃球但喜歡看,記得小的時候經常跟部隊子女到部隊看那些當兵的打球和球賽,雖然看不懂,卻也津津有味,樂在其中。現在看他們打籃球真挺興奮的,成了“鐵杆球迷”。後來學校的籃球隊還參加了“廣東省大學生籃球賽”,取得了名次,為學校争得榮譽。女同學中的曉瑩,曉虹,麗梅等等都是校籃球女隊的,每次看着她們紅撲撲的臉龐和濕漉漉的衣裳,發自内心的笑容真是羨慕。
羽毛球,乒乓球也很多人打,也都參加很多比賽。年級的乒乓球是全校最厲害的,不過陳霓幾乎沒有看過他們的比賽,無比遺憾。
短跑陳霓是不行的,跑不過人家,但長跑還行,每天的晨跑還是有作用的。在一次全校女生八百米的比賽中得了第五名,這是她最好的長跑成績了。王傑的長跑也挺厲害的,好多次全校一千五百米的長跑他都是第一名,有一次代表學校參加鮀島市“青年杯”五公裡的比賽也是第一名。還有一次班級到鮀島附近的一個縣城玩,那時陳然的家鄉。他們幾位男生竟然是跑步過去的,十六公裡的路程,女同學全都起單車,他們卻跑步,真令人羨慕,不知道他們哪來的長跑技能和耐力。看着他們沖線的一霎那,那種羨慕、仰慕、豪氣、靈氣令人着迷。王傑一米八的個頭修長高大卻不顯粗犷,結實的肌肉線條分明,微卷濃密的頭發有些淩亂,性格溫和,不急不躁,不争不搶不占風頭,卻屢屢成績斐然,樂于助人卻從不張揚。除了體操類的,遊泳也是陳霓的強項。她是全年級第一個通過一百米蛙泳的,獲得“優秀”的成績,而那時大多數的女生都“不及格”。當然這跟她小時候在鮀島生活,常常跟表哥表姐到海裡玩水有關,讀國小就會遊泳了。
“在萬家團圓的初春,您揮别耄耋的雙親,肆虐的疫情牽動億萬人的心,您勇敢的當擔選擇逆行。當太陽初升的清晨,您惜别依依的兒女,請戰書上的紅手印是顆顆的紅心,您為驅逐病魔毅然逆行!您是英雄,逆風而行。逆行是您大愛的壯舉,時代英雄,負重前行。逆行是您寬廣的胸襟。您是英雄,逆風而行,奉獻知識,奉獻生命。時代英雄,負重而行,付出心血,付出真情!您是英雄,逆風而行。讓人間享有祥和太平。時代英雄,負重前行,讓大地迎來月朗風清。”
這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山河大地,全國人民同仇敵忾抗擊疫情時徐斌創作的《逆行英雄》。這首歌獲得了鮀島市優秀創作獎,全國抗擊疫情優秀歌曲獎等各種獎項,鮀島市以及各地的報刊,電台,醫院都反複的播放,鼓舞着千千萬萬的逆行英雄前進,成為醫護人員人人皆曉的歌曲,七九級的同學更是朗朗上口,無一例外。他們為參加抗疫一線的同僚們鼓勁,聲援,成為了醫護人員心中的歌。這首歌曲的成功創作是七九級的驕傲,七九級的光榮,也是七九級的心聲。同時也是鮀島大學的驕傲,成為鮀島大學的流行歌曲。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逆行英雄。到了2020年,七九級的很多同學都已經是各專業部門的大專家、二級、三級醫院院長,大城市各個部門的局長,也有退休後返聘參加到抗疫一線的,其中梓琳、清容同學還到北京參加國家級的表彰大會,到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上司人的接見。而2003年的抗擊SARS中,七九級同學正當年富力強,是各自專業領域的中堅力量。每個人都是沖鋒陷陣在第一線,在抗疫戰線的王傑、明亮、梓琳、韋博、清容、陳霓……都是最一線的抗疫人員。那段日子裡他們每天都穿着防護服戰鬥在第一線,從不退縮,是真正的逆行者。後來疫情結束,他們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表彰,都獲得過“個人二等功”或“省級優秀個人”的光榮稱号。他們在事業上達到巅峰的同時在其他方面同樣多姿多彩。
文藝創作方面徐斌自然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大學五年中,徐斌的藝術天賦已經嶄露頭角,他除了二胡獨奏很專業,唱歌跳舞也厲害,尤其作曲、作詞方面。在學校期間就創作了年級的“級歌”“班歌”和其他歌曲,不過那時候還比較青澀,到了工作崗位之後的幾十年不間斷創作,現在就更加爐火純青了。如果說他不是考上醫學院校,成為醫護人員的話,如果從事文藝創作一定是大作曲家、大作詞家或者大導演。當然在醫學專業上他也是出類拔萃的,除了培養無數醫生護士人才,還曾經擔任衛校校長,120急救中心主任等等職務。
七九年級的藝術類人才比比皆是。怡芬是能歌善舞的才女,是學校藝術團的團員,除了唱歌舞蹈一流,還是風琴手。艾孃被譽為“百靈鳥”,她的歌聲令人着迷。張衛健是男高音,畢業後出國,成了國外“中國醫師協會”的負責人,同時也成為國外“中國醫生合唱團”的負責人。馬小紅的舞蹈出神入化,她中學的時候就是學校舞蹈隊的,大學期間也常常獨舞表演,退休後更是“老年舞蹈隊”的佼佼者。白壁喜歡唱歌,也喜歡詩朗誦,尤其詩朗誦時那頓挫抑揚的聲調和表情吸引着無數男同學的眼球,後來也成為“老年合唱團”的團員和詩朗誦演員……。陳霓在大學期間隻是參加“大合唱”,其他的無緣,因為她的聲帶在林場已經徹底損傷了,隻要開口唱歌立刻喉頭痙攣,這是她一生的痛。不過她喜歡創作,喜歡詩歌和散文。有一次周末晚會即興詩作是這樣的:“親愛的同學們,這是多麼美好的夜晚,這是多麼幸福的時光。在這美好的夜晚,在這歡樂的時刻,看!誰的臉上不象綻開的花朵,誰的心頭不蕩漾着幸福的波濤。聽!悠揚的樂曲回旋在這美妙的夜空,愉快的歌聲飛出了幸福的心窩。啊!我們是多麼幸運的一代新人,我們是多麼驕傲的天之驕子。年青的朋友們:莫道醫學生活枯燥而單調,我們編織的不正是五彩缤紛理想之網嗎?莫埋怨課室、飯堂、宿舍三點一線,信念、理想、事業不正是三點一線的延伸嗎?莫歎息,青春的時光如流失飛箭,知識的羽翼不正使我們騰空翺翔嗎?生活,多麼現實又多麼浪漫,多麼苛刻又多麼美好!願我們,調整生活的方向盤,在科學的航道上比翼翺翔。看今朝,我們同窗共硯探求知識的真谛;待來日,我們熱烈握手在科學的殿堂。生命的烈焰在心中燃燒,青春的熱情在心頭激蕩。親愛的朋友們,在這美好的夜晚,讓我們熱烈的跳,縱情的唱吧。借此美好的時光,松開緊繃的弦;借此愉快的歌聲,消除一周緊張學習的疲勞”。這是當年留下來的筆記本裡面夾雜的一張紙片,随意遺留至今,在一次收拾雜物時偶然發現而已,當年類似的即興詩篇還挺多的。幾十年過去了,一切曆曆在目。
五年的大學課程雖然很苦,很難也很累,但五年的歲月多姿多彩,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