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以前没棉制品,古人只穿纸衣、盖纸被,为何不受冻?

导语:宋朝以前没棉制品,古人只穿纸衣、盖纸被,为何不受冻?

今年的气候比较异常,秋季的大雨,让人们损失惨重,我们也再一次见识到大自然的恐怖,好在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能够在短时间内,保证生命的安全,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技术会愈发成熟,人们受到的危害也会越来越少!在感叹美好生活的现在,心中又升起了一个疑惑,古代人在面对恶劣天气时他们又是如何度过呢?

现如今冬季来临,全国各地已经开始降温,北方虽然寒冷,但有大暖等一系列手段,足以让人们抵挡酷寒的天气,然而即便如此,冬季越是人们比较害怕的季节,尤其是老人,稍有不慎,就会滑倒摔伤,冬季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宋朝以前没棉制品,古人只穿纸衣、盖纸被,为何不受冻?

而古代的人大多生活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季节,他们又是如何保暖的?毕竟宋朝时期才开始大量使用棉花,在这之前他们又该如何过冬?

陆游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纸被围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软於绵。这是为了感谢好友送给自己一张纸被,虽说我们现在人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即便是这样的东西,都是贵族才有的选择,平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更不要说什么棉被子了,大多数都是用葛麻制成,填充芦花柳絮茅草,这样的被子效果奇差。

宋朝以前没棉制品,古人只穿纸衣、盖纸被,为何不受冻?

宋朝之前的冬季真的是特别难熬,在《盐铁论》等史料中,中国观众地区的贫穷老百姓,住的房子御寒效果非常差,好的一点还能住上木房子,基本上都是茅草屋,想想都感觉冷!杜甫有诗言: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除了被子之外,衣服也是御寒的重要“道具”,富人在冬天基本上穿的都是兽皮制作的衣服,老百姓则是什么能往身上套就往身上套,在唐朝期间,纸衣是穷人们的御寒神物,而所谓的纸衣就是将不用的纸填充到衣服夹层中,面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造纸术不光让人们的知识得以传播,更是拯救了一大波人。

宋朝以前没棉制品,古人只穿纸衣、盖纸被,为何不受冻?

不过古人也并非所有手段都没有,像烤火这种手段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小暖炉已将面世;秦朝时期,高端的大壁炉也正式走入皇庭,辽金时期,火炕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燃料也开始进行分类。

而唐朝时期,为了能够稳定地度过冬季,有钱的人会专门修建过冬的温室,也就是用花椒泥抹在墙上,再用炭火烧,屋内自然就热了起来。

但,问题来了,这些东西仍然是富贵人家的专属,想要制作一个温室,每天消耗的木炭数量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些小官员,都无力承担。

宋朝以前没棉制品,古人只穿纸衣、盖纸被,为何不受冻?

直到了元朝期间,得益于宋朝的发展,棉花被普及,并且刺激到了纺织业的发展。再加上朱元璋等皇帝用强硬的手段,在国内大种棉花,让棉花从一种高贵的东西,变成了十分平民化的产品。

一张小小的棉被,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的意义,虽然人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而且还要面对除了寒冬之外的挑战,但人类从来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人类当自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