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雳: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不断深入

作者: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来源:金融时报

陈雳为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陈雳: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不断深入

伴随着居民储蓄不断增长,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近两年间,以加强财富管理功能为重点开展投资端建设,已成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总体平衡和协同发展”。

在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融资端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2022年,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将持续推进已是定势。当前大陆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情况如何?推动个人养老金入市、扩大基金投顾试点等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的举措将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转型带来哪些新变化?未来投资端改革的重点方向还有哪些?围绕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

《金融时报》记者:证监会在部署2021年资本市场重点工作时曾提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请问在过去一年中,大陆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情况如何?

陈雳:当前,大陆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良好,市场流动性充裕,资本市场专业机构投资力量持续壮大,市场资金结构、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

从流动性层面看,海内外机构在去年对A股整体保持净流入趋势。其中,海外方面,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4321.69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100%;国内方面,2021年全年共有1898只基金成立,募资总额达2.98万亿元。海外资金的持续净流入和国内居民的“财富搬家”共同作用,使得当前资本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奠定了资金基础。

此外,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已开立A股账户的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为44.25万户,较2020年末增加4.66万户,增长速度较前两年同期明显加快,这也从侧面体现了A股的机构化趋势。

不断深入的投资端改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市场服务创新的能力。2021年,科创板、创业板运行情况良好,A股市场发行新股524只,募资金额达5466亿元,创近年来新高。随着退市机制建设愈发健全,通过畅通好“入口”和“出口”,做到资金的有进有出,资本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得到有效发挥。

《金融时报》记者:2021年12月,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落地,证监会在去年年初时也曾提出,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请问推动个人养老金加速发展、入市有哪些意义?

陈雳:养老金制度、医保制度等一系列基础制度是对居民的基本保障,使得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从此前公布的人口结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叠加国内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养老金支付规模正逐渐变大,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成为焦点。

大陆养老金体系包含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近年来,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将引导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好个人养老体系的积极作用,更好应对老龄化压力。

同时,推动个人养老金入市也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养老金对于安全性的需求要高于对盈利性的需求,因此更注重价值投资。从近年来的表现来看,养老金整体收益状况良好,2019年、2020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9.03%、10.95%,跑赢了通货膨胀率。

在国内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愈发健全的背景下,通过权益类资产实现增值成为养老金的重要选择。对市场而言,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养老金入市能够起到在中长期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来源;另一方面,养老金更注重中长期收益,其价值投资理念有助于引导投资者转换投资理念,减少短线投机,平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性。

《金融时报》记者:2021年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在您看来这一模式将对基金市场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雳:近年来,大陆金融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改革催生了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储蓄、房地产投资等为主的传统家庭财富配置模式,正在向股权、证券化投资进行转移。

居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愈发强烈,尝试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参与到资本市场中,但对于大多数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容易跟风或盲从,例如,近两年曾多次出现热门基金被大量追捧进而限制买入的情形。同时,盲从引发的“羊群效应”使得许多基民蒙受亏损。在此背景下,基金投顾业务的推出将起到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价值投资观念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破解“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等难题。

总体来看,对于取得牌照的金融机构来讲,基金投顾的初心是帮助客户实现最优的资金配置,使用户获取良好的投资体验,从投资者的视角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通过专业化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报酬,进而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口碑,为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投资者而言,通过基金投顾业务,可以增强自身对基金基本情况和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有助于投资者建立起账户规划的心理认知,实现快速成长,从而优化自身资金配置,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金融时报》记者:一年多来,A股市场行情持续震荡,不少股民和基民频繁申赎交易。对于如何切实提高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您有哪些建议?

陈雳:从海外资本市场发展经验来看,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是一个去散户化的过程,股民、基民频繁交易会增加自身的持有成本。长远来看,股票价格围绕其自身价值上下波动,投资者应该学会长期投资,在对行业和公司加深了解的基础上,重视公司的核心资产,了解公司的“护城河”,对公司的价格形成自己的合理判断,减少市场情绪对自身投资的干扰,不盲目追涨杀跌,追求长期利润,忽略短期波动。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下一步继续推动投资端改革,您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发力?

陈雳: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从增量来看,要继续引导公募基金以及养老金、保险等长期资金进一步投资大陆资本市场。长线资金通常更注重价值投资,引导长线资金入市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投资观念,同时,长线资金入市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强化机构投资者能力与责任建设。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通过购买基金来实现理财投资,资本市场正在经历明显的机构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保障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化和职业道德品质,才能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此外,还应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投资渠道,推动居民储蓄逐步向多元化配置转移,在保障了居民财富安全的同时,也能使其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