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作者:深度攻略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引言—名字由来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于府谷镇设府谷县;据《文献通考》:县从镇名,另据《陕西志辑要》:因境内有府谷,故名。

今府谷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

黄河图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府谷东部边界,府谷为黄河流进陕西第一站。

高寒岭

高寒岭地处府谷县城西南,距县城45公里、田家寨镇政府西北3.5公里处,海拔为1426米,山势傲然特立,百里外可见,是府谷境内海拔最高的名山,也是石马川河的发源地。据清代《府谷县志》记载,高寒岭松柏森然,冬夏常青,地势雄壮,峰壑遥对。登上此岭,万念俱消,百忧皆忘,一人言笑,群谷有声,当其上午山顶生云,每至晚间半岭腾烟。高寒岭因以得名。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山巅旧有五龙庙和戏楼。相传元末有一老僧埋宝物于该岭,插松枝为记,未几,宝物不见,满山却长出茂密的松林,壮丽非常。高寒岭除有美妙的传说外,据《府谷县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初六,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率军前往宁夏途中,二月二十九日从刘家古渡过黄河驻跸府州城,三月三日驾至孤山堡、三月四日经镇羌堡至高寒岭住一宿(康熙驻跸边家水口今田家寨镇高寒岭原水口遗址),并在高寒岭赋诗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 诗中流露出对戍边和带甲出征将士在霜华侵月、朔风凛冽中安全和温饱的担忧。闰三月底康熙平定了噶尔丹。

榆塞长城

榆塞长城,横亘东西府谷境内明长城东起墙头乡,西至新民镇,绵延100多公里,设155个烽火台。而今部分段落夯层清晰,墩台依旧,新民龙王庙墩台、清水转角楼墩台保存最好。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据史籍记载,府谷境内长城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魏国为了保障边境的安全,曾在边境北部修筑长城。

府州古城

府州老城始建于五代时期,是大陆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古城是明初修建的。古城南面悬崖绝壁下是滔滔黄河;东西被甘露、马家两沟相夹;北部与高粱山、五里墩一脉相承。府州古城依靠险要地势,进易攻,退易守;其独特的地势和精美的建筑形式为中华古堡之精华。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府州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军事要塞。据史书记载,北宋庆历元年(1041),西夏王元昊率兵10万顺黄河而下攻袭府州城,苦战七日,伤残甚重,夺城无望,铩羽而退。民族英雄折从阮,从五代后唐起历任府州刺使、团练使、后汉永安军节度使,其父子兄弟历时200多年,相继镇守此城。

七星庙

七星庙又称昊天宫,也叫无梁殿,位于孤山堡北门外1公里处,府谷为折赛花故里,这里曾见证了巾帼豪杰折赛花和北宋名将杨继业的美好爱情故事。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七星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前过道为卷棚式,单檐斗拱,磨砖对缝,从底到顶,以砖砌成,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大陆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该景区闻名遐迩,入选《中华名胜辞典》,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府谷县城东府州城大南门下的半山腰上,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它南临黄河,背靠壁石,俯视悬崖,平眺山西保德县城,地理位置十分险峻,为府谷独特景观。千佛洞原修筑时代不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逢春等重修。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千佛洞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现有洞窟6个,祖师殿1座,洞窟自西向东顺次排列。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第一窟为送子殿,宽4米,深3米,高2米,内供娘娘神像三尊;第二窟为千佛殿,宽4米,深5米,高3米,内供大小-千余尊;第三窟为古佛殿,花鸟八卦刻顶,内供释迦、文殊、普贤古佛三尊;第四窟为僧人室,宽4米,深5米,高4米,供过往僧人休息;第五窟为三官殿,宽4米,深6米,高3米,镶木顶棚,内供天、地、水神像三尊;第六窟为方丈室,宽4米,深4米,高3米,供本寺主持居住。祖师殿建于门洞右侧的逍遥楼上,内供吕祖(吕洞宾)神像一尊。

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陕西省府谷县麻镇旧城,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府谷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庙建筑群。庙内主体建筑和清代壁画保留完整。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游寺院之一。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龙兴晚钟,龙兴指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因此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建国后,钟亭毁,而钟幸存。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现宗教部门及僧人,重新建亭,悬挂洪钟于龙兴寺,供游人观赏。

五虎山

五虎山亦名五龙山,是旧府州的八景之一。宋时即有寺庙,清乾隆、道光年间有过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鼎力资助,北峰玉帝楼、云霞观等庙宇修缮一新,五虎山已打造成一个山青水秀、人文毓秀的民俗景点和生态旅游度假区,被称为北方的“小布达拉宫”和府州城“后花园”。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五虎山周边有五座山峰,故其名曰五虎山。实际站在山的高处看,五座山峰也就是五座普通的黄土高坡坡塬,如果不是道观的存在,也许就不会有五虎山之称了吧,在黄土高坡这样的地方能称的山的地方确实不多,既然能把这里的五座坡塬叫做山,正是云霞观坐落在其中一座最高的山头上,相拥在其他周边的四个坡塬也就称作山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非遗文化—二人台

府谷属陕、晋、蒙三省(区)交合处,背依长城腹抱黄河,可谓鸡鸣三省,同饮一水。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蒙汉民族的亲缘婚合,形成农耕游牧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灿烂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府谷二人台即是其中一枝奇葩。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府谷二人台普及于府谷县城乡,后流传于榆林市各县,因属民间小唱艺术,史志文字无考。据府谷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二人台艺术家丁喜才先生提供资料,府谷二人台大约于大清同治年间(1862年)尚已形成艺人班子,但没有二人台这种称谓,来源于民歌对唱,清唱坐唱,所以时称打坐腔,又与过年节闹社火相伴也称为“唱秧歌”,或叫“打玩艺”。府谷二人台根植于本土,伴随着本土民众的生活、生产、政治、经济文化而生存发展。清末民初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河东山西以及本土百姓为逃避战乱,出口外(长城外)走蒙地谋生。途中民间艺人结伴成班沿途卖唱。口里口外来往频繁,使府谷二人台与晋蒙民间文化融汇发展。

地方美食—府谷酸饭

高寒岭、榆塞长城、府州城、七星庙、千佛洞、黄河系列(府谷篇)

相传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后序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万里长城横亘东西,九曲黄河环绕于斯,黄土文化和草原文化在这里辉映,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在这里融合,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大美陕西、大美榆林、大美府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