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作者:七一网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岁月不居,流光不懈;朝夕往复,四季轮回。挽着小寒的手还没有松开,一脚又来到了大寒的门口。

凛冽之顶点,寒气之逆极。这是两个工力悉敌、旗鼓相当的极致节气。

但巅峰总是在最后。大寒之大,也有大寒之重。当太阳黄经达300度,天地人等,世间万物,都汇聚到了这个四季之末、一年之尾的非凡节气里。

起承转合,继往开来;首尾相接,周而复始。过了大寒又是一年,故冬季有穷冬之称。又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三月合称三冬。三冬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又唤作九冬。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步一步玉沙声。在九冬转角处,二十四节气最后一站,生命匆匆的行囊里,装满了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风景和三餐四季凡二十四个或兴会淋漓、或回肠九转的故事。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一回眸,目存素雅;一转身,心有芬芳。过往已无关乎现在,而未来又尚未发生。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走出来便是春天。

五天为微,十五天为著;五天一候,十五天一个节气。见微知著、观候知节的出处,原来是从节气来的。

见微观候,知著知节。这两个词恰好又是节气本身最好的阐释和注脚。偏惊物候新,一岁一枯荣。也只有在冬季,才感受得最为彻底。这回是天上地面水里,尽被大寒说破——

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儿会生蛋,咯嗒咯嗒叫得欢。大寒初候鸡乳。这是关乎生命传承、温情守护的故事。鸡,从隹,奚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雅称德禽。乳者,哺也。引申为生子养育。气候仍旧冰寒,但挡不住阳气生发。正是感应了这生的气息,修养了一冬的母鸡,得阳气而卵育,丽于阳而有形,早早静卧暗角草堆,微张双翅,纹丝不动,开始长达二十来天的孵卵抱窝。它谨小慎微,忐忑不安,倾心守候,只为藏在身下几个十几个即将来到这个世界的鲜活生命。待东风解冻,万物有序复苏,幼雏便啄破蛋壳,与母鸡相遇在早春的暖阳。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再五日,大寒二候征鸟厉疾。征鸟,谓鹰隼之属也。天寒地冻,食物短缺,这类猛禽翻飞盘旋,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很多动物出于本能,都会根据外在环境变化,调整精进自己抵御外侮的本领。处境愈恶劣,状况愈严酷,为了生存,鹰隼征鸟前后来往尽是咬钉嚼铁,上下出入无非沥血剖肝;一箭破空,疾如飞矢。比平时翱翔得更快、更好,进攻也更敏捷、更犀利。

履在岁之穷纪,知层冰之腹坚。又五日,大寒三候水泽腹坚。腹犹内也,厚也。冰之初凝,只在最浅表,水面而已,如同冰冻在肤;到了一年最后的五天,至此则彻,上下皆凝,冻是在最深处,言冰坚固凸出如腹,在阳光下闪着寒冷的光。腹有坚冰气自寒,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的寒冷更具底蕴,意味着物极必反,绝处逢生,就要开始走向冰消雪融了。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故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四时有节。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二十四个轻声轻气的汉字音节,是时间,也是空间;是光阴,也是人事;是思维方式,也是生活哲学。

望杏敦耕,瞻蒲劝穑。活泼泼的岁时节令,犹朋友,同手足,如知己,嘘寒问暖,知冷知热。跟着节气行走,什么时候都会觉得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仪式感满满。

人生原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它可以把本来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并对在意的事情,由衷心怀虔敬。

虽不要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但从国家到个人,从大事到小事,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总需要有一些庄重而有意义的仪式,大到天人关系、国家典制,小至言谈举止、修身养性,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仪式感还真不是虚头巴脑地做作矫情。除夕年饭,新春楹联,清明扫墓,中秋赏月,生活中的仪式其实无处不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一个拥抱、一声问候;哼摇篮曲、轻拍着婴儿入睡,都属于一种仪式,都是对时间的敬意,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敬重。

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仪式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卧底大寒,四九的第四天,已是冬深,雪也来过;距又一轮首个节气立春还有十五天。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不妨掰手指握纤毫继续数九——

一诗一画,一节一景。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生机和希望就在你一描一染的笔画里,就在他数着日子的盼望里,也就在我们舒畅开怀的欢笑里。

来源: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作者:郝安

制图:邓雪松

编辑:陈一豪 冉开梅 全丽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你“在看”我吗?

卧底大寒,分明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