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作者:上观新闻

“双减”政策落地快半年了

这半年,孩子们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作业少了补课没了,课余时间怎么安排?

双减不是独角戏,家校各方该如何配合?

近期FM100.3嘉定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民生热线》节目,主持人、嘉宾与大家一起畅谈“双减”政策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嘉宾: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 凌雪花 (左三)

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 蔡琳萍 (左二)

新城实验小学教育质量部部长 赵晓英(左一)

Q

主持人:“双减”政策落地后,您观察到孩子们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A

蔡琳萍:政策落地后,站在校外教育单位的角度来看,我得到的信息是以下几点:

来自校长:

首先在第一时间段内保证学生基本完成校内作业,其次提供第二时间段的综合性课程服务。

来自家长:

(1)学科类补习取消后,花在艺术和运动类课程的时间增加了。学习上主抓校内,以配合老师为主。先前存在焦虑的,这段时间试行下来,期末练习倒是进步了,看得出家校配合很重要。

(2)作业量少了,傍晚接到孩子聊天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今天的作业我完成了”。目前学科类补习班都取消了,双休日就是看书或者运动。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主持人:对青少年活动中心来说,在相关活动安排上是否有所调整?

蔡琳萍:(1)首先延续以往做法:做好周末课堂——“实践+”俱乐部课程开放,以2个基础班+1个社团为基本模式,每个学期报名约1000名学生,35门课程包含文艺、科技、群少三大类别,一个学期服务1.5万人次左右。

(2)送课入校:在编教师提供116节课程菜单,本学期34位教师服务周边13所学校。科创集散地除了送课入校,还提供小小CXO体验课程及秋季营活动。

(3)送活动进集团、学区:调配出一部分原来在活动中心举办的阵地活动项目送到集团、学区。

(4)寒假生活:“嘉定青少年活动中心”公众号即将推出云招募、云驿站、云展厅、云课堂四个版块,后续请关注公众号。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主持人:“双减”政策落地后,课业压力减少,如何保证学习质量?

赵晓英:首先,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合理统筹“去冗”。其次,各学科加强研究“提质”,研究如何创新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如何优化教学,提升课堂品质。同时,教师在课后服务作业辅导时,有效辅导“固本”,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

主持人:“双减”政策的落地还给学校还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赵晓英: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和赋能教师也是学校面临的挑战。我们通过整合学校资源、挖掘家长资源、严选社会资源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满足学生需求。从关爱教师身心出发,在部分学校试点用每学期10小时休息券使教师工作时间更弹性,每月1天学术假使业余生活更充实,每班3导师制也使教师们更加放心。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主持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如何更好协同找到良好沟通机制与平衡点?

凌雪花:家、校、社协同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应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主持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让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理解?

凌雪花:让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孩子品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等基本素质水平的同时,还要顾及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起聊聊“双减”落地半年后的“学之乐”

撰稿:唐勐

编辑:唐敏、卓明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