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作者:上觀新聞

“雙減”政策落地快半年了

這半年,孩子們最直覺的變化是什麼?

作業少了補課沒了,課餘時間怎麼安排?

雙減不是獨角戲,家校各方該如何配合?

近期FM100.3嘉定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民生熱線》節目,主持人、嘉賓與大家一起暢談“雙減”政策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嘉賓:

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 淩雪花 (左三)

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 蔡琳萍 (左二)

新城實驗國小教育品質部部長 趙曉英(左一)

Q

主持人:“雙減”政策落地後,您觀察到孩子們最直覺的變化是什麼?

A

蔡琳萍:政策落地後,站在校外教育機關的角度來看,我得到的資訊是以下幾點:

來自校長:

首先在第一時間段内保證學生基本完成校内作業,其次提供第二時間段的綜合性課程服務。

來自家長:

(1)學科類補習取消後,花在藝術和運動類課程的時間增加了。學習上主抓校内,以配合老師為主。先前存在焦慮的,這段時間試行下來,期末練習倒是進步了,看得出家校配合很重要。

(2)作業量少了,傍晚接到孩子聊天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今天的作業我完成了”。目前學科類補習班都取消了,雙休日就是看書或者運動。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主持人:對青少年活動中心來說,在相關活動安排上是否有所調整?

蔡琳萍:(1)首先延續以往做法:做好周末課堂——“實踐+”俱樂部課程開放,以2個基礎班+1個社團為基本模式,每個學期報名約1000名學生,35門課程包含文藝、科技、群少三大類别,一個學期服務1.5萬人次左右。

(2)送課入校:在編教師提供116節課程菜單,本學期34位教師服務周邊13所學校。科創集散地除了送課入校,還提供小小CXO體驗課程及秋季營活動。

(3)送活動進集團、學區:調配出一部分原來在活動中心舉辦的陣地活動項目送到集團、學區。

(4)寒假生活:“嘉定青少年活動中心”公衆号即将推出雲招募、雲驿站、雲展廳、雲課堂四個版塊,後續請關注公衆号。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主持人:“雙減”政策落地後,課業壓力減少,如何保證學習品質?

趙曉英:首先,學校完善作業管理制度,合理統籌“去冗”。其次,各學科加強研究“提質”,研究如何創新設計,提升作業品質,如何優化教學,提升課堂品質。同時,教師在課後服務作業輔導時,有效輔導“固本”,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

主持人:“雙減”政策的落地還給學校還帶來了哪些挑戰,如何應對?

趙曉英:豐富課後服務活動和賦能教師也是學校面臨的挑戰。我們通過整合學校資源、挖掘家長資源、嚴選社會資源豐富活動内容,提高活動品質,滿足學生需求。從關愛教師身心出發,在部分學校試點用每學期10小時休息券使教師工作時間更彈性,每月1天學術假使業餘生活更充實,每班3導師制也使教師們更加放心。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主持人: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如何更好協同找到良好溝通機制與平衡點?

淩雪花:家、校、社協同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協同育人共同體。在“雙減”政策下,我們應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進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責任,密切家校溝通,創新協同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主持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要讓孩子“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如何了解?

淩雪花:讓孩子“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就是要求我們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提高孩子品德、智力、體質、美育和勞動等基本素質水準的同時,還要顧及每個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材施教,使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得以不斷進步和發展。

一起聊聊“雙減”落地半年後的“學之樂”

撰稿:唐勐

編輯:唐敏、卓明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