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我变了。

92 年出生的我,越来越不礼貌、不要脸了。

罪状主要有以下几条:

不重要的人的邀约,统统拒绝;

不是亲密好友,休想来我家玩;

一进朋友家门,就熟稔地打开对方冰箱找吃的;

想滔滔不绝一起聊天,必须要气味相投;

最真诚的笑脸,只给最熟悉的人……

咋说呢,就是完全陷入了社交舒适区,细数下来,身边全是熟人。

你还记不记得前几年大家对 00 后、95 后的讨伐?当时他们被喷最狠的那一点,就是不礼貌。

他们完全违背了所谓社会人的社交准则,不亲切,不热络,不主动拉关系,跟他们不熟,他们就懒得理你,拽得狠。

2022 年,我年纪大了,反而加入他们了。

只跟喜欢的人玩,谁对我好就跟谁玩,而且据我观察,整个青年群体包括 85 后,都在往这种德行上靠拢:

曾经哭着喊着要走出社交舒适圈的青年,一个个都走了回来,跟熟悉的朋友幸福地瘫在一起。

我分别找 85 后、90 后和 00 后朋友做了个调研,大家虽然年龄不统一,态度倒是很坚定。我们一致认为:

“就算老天爷劈死我,也要把时间分给真正的朋友。”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年轻人要在一座城市过得踏实,至少是有两个家的。

一个自己家,一个好朋友家 —— 都是可以随时上门,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地方。

去朋友家还算做客?那不就我家嘛。

去朋友家还要带啥?带嘴就行了。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进小区轻车熟路,甚至拥有朋友单元楼的门禁卡。

进门自己找拖鞋换,直奔朋友的冰箱拿零食吃。

瘫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对忙着做饭的朋友一顿瞎叭叭。

“这包辣条我拆了啊,你酒呢,我想喝。

我看会电视,你别忘了给我做蛋糕啊。

上次的鸡爪还有吗,你给我备着了吧。”

朋友可能从来不给对象做饭,却在为你做饭煲汤。

读者 @咋的惯着 有个故事,有一次好朋友在她家,大晚上非要吃虾尾。她满世界买,结果被嫌弃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她一怒之下摔了手机,夺门而出,结果还是把虾尾买了回来,然后看着朋友吃。

朋友 @大露露 跟我炫耀,她闺蜜家有一个她专属的食物格,里头的东西专给她吃,闺蜜老公都不许动。鸭脖、鸡腿、薯片、腊肠、莫名其妙口味的气泡水,还有爸爸寄来的手作牛肉干。

宗旨就是,不吃撑,就不许走出这个家门。

听着挺不要脸的对吧?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呢。

熟人聚会进行到后头,姿势都会从坐着变成躺下,俗称上炕社交。

仨人聚会,俩人在睡觉。

四人聚会,仨人在躺着,玩手机扯闲篇。

而且每个人都全无仪态,撩开T恤拍肚皮,剔牙不捂嘴,抢过你家的狗子抱在怀里,平时化全妆的人全素颜。

有句名言说得好啊,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要脸时所感受到的羞愧有一个极限,一旦越过,就会从中得到巨大的快感。

在朋友家,感情越深,越不要脸。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而且,如果你是请朋友来的那一方,你也是不会觉得烦的。

想做饭就做饭,不想做就几个人一起点外卖。

想说话就说话,不想说话就像家里没来人一样,该洗衣服洗衣服该加班加班。

当你快乐地邀请朋友来你家,就是你心甘情愿给了他们踏入你人生的入场券。

跟旁人在一起,会费电。

跟朋友在一起,是充电。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跟不熟的人一起,我们会说很多假话。

跟熟悉的朋友见面,我们会说很多屁话。

家长里短,生活琐碎,甚至会演变成某大型安利现场,颇有点妈妈见闺蜜的复古意味。

带了一盒巨好吃的小鱼干,给你家猫尝尝。

买了一包巨难吃的薯片,塞你嘴里感受感受。

睡了一个特舒服的枕头,下次你来我家试试。

便利店调酒有啥新花样,学会了哪首新歌准备在 KTV 亮一手,玩了哪个不错的剧本杀……

以及最重要的,最近磕了哪对 cp ,并且早已从收藏夹里,挑好了要按头给朋友看的视频,不容拒绝。

具体画面就像下图这位惶恐的河南大爷:

——“我不嗑了我不嗑了”

——“再嗑一下再嗑一下,你还没看最经典的定情视频呢!!”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当面看了还不算,日后还会检查,强硬态度像老师在检查作业。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托我朋友的福,我不仅磕到了各大内娱 CP ,还领悟了工藤新一x慕容世兰,苏明玉x樊胜美,孙悟空x岳云鹏的爱情。

而且相处够久的人,在说屁话上是相当有默契的。

@DUO 和朋友的对话,仿佛密码。“那谁和那谁那啥了”“奥我知道不就那谁吗”看似啥也没说,实则已经完成了八卦的交流。

@QIAN来 喜欢跟朋友互损,一个人的话茬,另一个人总能接上。“我跟她说以后死了也埋近点,方便晚上出来玩。 她说不行,我话太多会吵的她坟头不安宁。”

哪怕是在最盛大的人生聚会上,我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搞出一些只有朋友不会介意的小意外。

@奶茶不太甜 经常迟到,甚至在朋友结婚那天,还是不争气地迟到了。

“她给我打电话,到哪里了,就等你了。

我挂了电话还不相信,到了之后,她把一排中间的位置留给我,司仪问,可以开始了吗?她说,可以了。”

读者 @佳 的故事更有戏剧性。

“她第一次跟我说交了男朋友的时候,我感觉房子塌了。

她和她先生领证的那天,我是见证人,居然比他们都到得早。

而我结婚时,台上司仪临场发挥,让她说几句,她哭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阿摩司·奥兹有句挺贴切的话,一种安静、稳定的友谊,不需要不断进行情感证明,也不仰仗我们多久见上一面。

朋友熟悉你的所有梗,接得上你所有话,你知道朋友谈过几个对象,朋友知道你喝醉之后有多丢人。

我们从不在彼此面前留下好印象,我们喜欢或爱上彼此的,就是这种不礼貌,不端庄。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按从前的社交观念看,潜在的人脉,永远比已经拥有的朋友重要。

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信这一套。

我们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会疲惫,会烦躁。与熟悉朋友的交往,简直像无聊生活里的一首诗,不一定是生存必需,但会让你感觉自己很重要。

@少年心 下午上班,跟朋友说心烦想辞职。朋友说,我给你点份豆花吃。

@joy黄信玲 半工半读念研究生,拿了一课 A ,告诉好友此事,并说要奖励自己冰淇淋,立马收到一个红包“”。

@Per r 给好友接机,做了个用心而搞笑的欢迎牌,热烈欢迎东北高晓松。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好好生活 从小到大没收到过鲜花,生日就想要花。朋友边吐槽她有病,边抱着花坐两个小时地铁,亲手交给她。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25岁后最快乐的事,是学会“不要脸”

人的一生,就是为关系而活的一生。可真正舒服的关系是怎样的?

过去的日子不止你记着,你的朋友也帮你一起记着。

参与进朋友认真的小日子里,会激发你也好好生活的欲望。

一项重要工作的启动前夜,跟一个部门的小朋友喝酒聊工作,他会说他一点都不想听你说这些。跟朋友约出来喝酒,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回音。

我当年高喊着要走出社交舒适区,但我现在放弃了。

成长就是朋友逐渐变少的过程。既然如此,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人,说不定是一种更舒服的选择。

我们随时聊天,一句“我最近吃了啥,好好吃”,就能开启对话。

我们聊着聊着人就没了,这代表大家重回日常,各忙各的。

我们不一定能从友谊中得到些什么,但因为他们,在人声嘈杂的世界,你永远不必担心你面对的是空门。

我们猛烈敲门,门开之后,是笑容满面的朋友。

只要你喜欢那些家伙,就够了。

撰稿:大H

责编:么有钱

晚祷时刻:

全世界最开心的事,

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下班晚上,

和朋友去吃饭。

祝你拥有一个愿意宠着你

容许你放肆“不要脸”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