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汉家青史上,词出是和亲。”自从汉高祖刘邦开了公主下嫁蒙古的先河之后,很多皇帝都对少数民族采取这一政策,国力微弱时用以求和,国力强盛时用以怀柔。

这些背负着政治使命的公主,嫁到异邦之后,很难收获一个好的结局。她们一方面要忍受着思乡的煎熬,另一方面还要努力适应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怜的,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大多下嫁蒙古的公主,都没能育有一儿半女,这对于一个身处异乡,无依无靠的女子来说,非常的残忍。这种“奇葩“婚后生活,究竟怎么回事呢?

和亲公主的起源

讲到和亲公主,不得不提汉高祖刘邦和提出这一想法的刘敬。当年,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来他向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是不可取的。这时候刘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将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他们征服匈奴就容易的多了。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不过吕后听到这个提议之后,非常难过,日日夜夜哭泣。因为她知道女儿远嫁到匈奴之后,日子过得肯定没有现在顺心如意了,她不忍女儿去受苦。

万般无奈之下,刘邦选择了一个宗室女为公主嫁到了匈奴,换取和平。

和亲公主的地位

或许有不少人会认为,和亲公主可能精神上饱受思乡之苦,但在异邦地位肯定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在国力微弱的时候出嫁的和亲公主,境况自然不理想。因为敌强我弱,公主来和亲就是换取和平的,远方的母国不能给予她们太多的支持,嫁给的首领也不会太看得起她们。

可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出嫁的和亲公主,地位也不见得有多高。比如康熙帝的敦恪公主在出嫁后不久就忧郁而死,年仅十九岁。

清朝的帝王让大量公主下嫁草原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想笼络蒙古贵族,好让他们早日归顺。

于是在公主与额驸产生矛盾的时候,皇帝们往往会偏袒额驸。所以清朝公主们的婚后生活,是活在夫家与娘家的双重压迫之下。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不能生育的原因

很多和亲公主在嫁到草原之后,既没有像刘敬预想的那样备受尊敬,也没能留下一儿半女,去影响蒙古贵族的血脉。

这一点非常有问题,因为各朝嫁过去的公主虽然有真有假,但大多数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好女孩,不说长相有多么美丽,但至少身体应该健康,绝不可能出现大多数公主嫁过去都没有后代的现象。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所以这一点成为了历史上的谜团,让许多百姓都非常好奇。但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蒙古贵族们并不想让她们生。

蒙古人大多数认为,嫁过来的公主,只是中原政权表示臣服的一种表现,女人只是战利品。想要通过女人的后代来掌握政权,那全都是空想。因此,这些人根本就不让公主怀孕,只是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玩物。

为了不让和亲公主怀孕,蒙古人想了各种各样的避孕方法,即使公主幸运地怀了孕,他们也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流掉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老话蒙古贵族们心里估计也是一清二楚的。

古代公主下嫁到蒙古,大多没能育有一儿半女,只因夫家有这一恶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