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继的又一首写愁诗作,却远不如《枫桥夜泊》,最终沦为冷门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名篇,寥寥数笔便勾画出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羁客的江南深秋夜泊图,整首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江南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羁旅孤客的清寥孤寂溢于言表。这首诗不仅在国内传唱千年,甚至还流传至日本,妇孺皆能背诵。

后世诗坛评价这首《枫桥夜泊》时道:“高亮殊特,青莲遗响”!将此诗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评价可谓极高了。若是李白在世,来到姑苏城外时,或许也会叹一句“眼前有愁到不得,张继题诗在上头”了

张继的又一首写愁诗作,却远不如《枫桥夜泊》,最终沦为冷门

凭着这一首《枫桥夜泊》,诗人张继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然而细细回思,似乎我们所熟知的张继的诗仅此一篇而已,再无其他名作。事实确实如此,张继是天宝至大历年间的诗人。在唐代诗坛,他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中将其分入九格中的“接武”一级,也就是三流诗人。张继生平所作诗篇颇多,流传至今的还有40多首,但为人所熟知的仅仅只有这一首《枫桥夜泊》。正是凭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张继才算跻身名家之列。

今天咱们就来欣赏一首张继的冷门诗作——《宿白马寺》:

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东汉时就已建立。据传汉明帝派使者去天竺求佛法,携带天竺僧来到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因而所建佛寺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历经千年沧桑,至唐代时经过修缮,规模宏伟,香火鼎盛,为洛阳第一名寺。

张继的又一首写愁诗作,却远不如《枫桥夜泊》,最终沦为冷门

张继在天宝十二年考中进士,但仅过两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长安洛阳都被安史叛军攻占。张继流落江南,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一诗。安史之乱后,张继自江南返洛阳,目睹洛阳城断壁残垣,白马寺毁于战火,感慨万千中,写下了这首《宿白马寺》。

这首诗的写法与《枫桥夜泊》颇为相似,同样都是写秋天,同样是一个夜晚,同样都纯为写景,而情思尽在景物之中。

前两句“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描绘诗人所见之景、所思之感,从眼前的断碑残垣回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昔日白马驮经,建寺之初举世瞩目,至盛唐时白马寺又何其恢宏鼎盛,如今却空留“断碑残刹”,往昔之盛尽皆成空。一“见”一“空”对比之下,如何不令人感慨唏嘘。

张继的又一首写愁诗作,却远不如《枫桥夜泊》,最终沦为冷门

后两句“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由寺内之景转向寺外天气之景,破旧的茅屋、萧瑟的秋风、一夜的秋雨,难眠的羁愁思乡之情,一个“浓”字将诗人从进入白马寺所见、所感、所听、所思全都爆发出来。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都融入在这一句“羁思浓”之中,恰如其《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一般!

此诗整体上读来远不如《枫桥夜泊》优秀,但却也不失为一篇佳作。只可惜盛唐优秀的七言绝句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这首《宿白马寺》也只能籍籍无名,沦为冷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