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国最伟大的现象学家

作者:博学多才的溪水V

1908年3月,梅洛-庞蒂出生于法国西海岸的一个天主教家庭。

幼年丧父,18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哲学专业。

在大学时,他深受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

1929年,梅洛-庞蒂聆听了胡塞尔的著名演讲,此后胡塞尔哲学对梅洛-庞蒂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胡塞尔的后期思想构成了梅洛-庞蒂现象学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洛-庞蒂应征入伍参加抵抗运动,退役后返回巴黎教书。

1942年,他的第一部著作《行为的结构》出版,1945年他的《知觉现象学》出版。

而后,他与萨特、波伏娃等人一起创办了《现代》杂志,但因为政治上的分歧,他和萨特分道扬镳。

1952年,梅洛-庞蒂在法兰西学院担任哲学教授职务,1953年1月15日,他发表了就职演讲《哲学赞词》。

1961年,年仅53岁的梅洛-庞蒂因中风猝然离世。

虽然他在这个世界上只停留了53年,但其思想却影响深远,他被称作“最具创造性的法国现象学家”,其著作《知觉现象学》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起被视作法国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之作。

梅洛-庞蒂有一部名为《知觉现象学》的著作。“知觉”是他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知觉是哲学家的绝对知识。就是上面说的1945年出版的那本书。

机械生理学的视角强调的是知觉的客观性。

主观主义的视角强调的是知觉的主观性。

梅洛-庞蒂采取主客同一性的角度阐述知觉。

他认为,知觉是主客体之间非常模糊的存在经验,是主体和客体还未被分化、还未被人为的意识加以区分,即主客最初交融于一起时的一种存在经验。通俗理解就是,你在意识到“这是一棵树”之前,你与这棵树最初的接触体验就是知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