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文柱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曾在《孝顺》一文中专门谈过敬老问题,本文着重谈谈爱幼问题。
爱幼是一切动物繁衍生息的本能,更是人间男女禅尽竭虑的行动。特别是在大陆的家庭里,对幼小儿童(传统为10岁以前)的关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穷也不能苦孩子"已为千家万户的口头禅,孩子还在胎中就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落地后更是一家人捧在手心的"掌中宝",无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为于家于国的有用之才。
爱幼是个基础工程。人一生的基础,很多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它是人生全面打基础的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决定人生命运和幸福的终身大事。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以人18岁前能够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而言,其中50%的智力是4岁前获得,30%是4一8岁期间获得,20%是8一18岁前获得。在这个关键阶段,孩子受到的影响、接受的教育,养成的习惯、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往往伴随着孩子的终生。真正爱幼就要重视做好打基础的工作。遗憾的是,百般受宠的中国孩子,在这个打基础的阶段,很多年轻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是交给未经培训的老人或媬姆照看,而不是象有些国家那样有经过严格考试录取的合格老师,幼儿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也是无法弥补的。孩子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这是孩子一辈子的资本,也是我们急待加强的地方。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阶段是众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出现语言、感官、兴趣、动作、规范、书写、阅读、文化等很多敏感期,如果家长或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各个敏感期并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会收到异乎寻常的奇特效果。很多天才少年和少年大学生都是这么被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爱幼也是个社会课题。关爱幼儿固然是家庭的责任,但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因为有些仅靠一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幼儿的衣食供应、医疗保健、学前教育、上学读书等,必须依靠社会来解决。目前社会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较突出的是社会为幼儿提供的教育资源不够充分,公立幼儿园、小学校数量少,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出现了孩子入私幼、上小学比读大学费用高得多的离奇现象,这大概也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不愿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社会上有些急功近利、重大轻小,大专院校盲目扩建扩招,幼儿园和小学却所增无几,有些大专院校赶时髦宁愿培养过剩的影视演艺人员,也不愿招收培养社会上紧缺的幼教人才。社会上为幼儿提供的食品用品也有问题,一些商家看到了国人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花钱的商机,开发了很多专供儿童的食品、奶粉、饮料和服装、玩具等,但多出于自身逐利而不是为幼儿谋利,不仅价位高得离谱,而且质量没有保证,特别是幼儿食用的奶粉、饮料中的添加剂和激素,有些严重超标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爱幼是个社会大课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聚社会之爱之力于幼儿,人人都向幼儿献爱心、做善事,真正形成大众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爱幼还是个重要国策。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关爱幼儿是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目前关爱幼儿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说到底是个国策问题。比如在政策设计和资源配置上,一个时期经费紧张在卫生、教育等一些领域削减投资是可以理解的,但把它们推向逐利的市场就有问题了,追求高额利润的市场是不会为治病救人、教书育人等社会福利事业买单的。有些政府部门对短期难以见效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投入不足,不重视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宁愿集巨资超标准修建政府机关办公大楼,也不愿意出小钱修建供不应求的幼儿园和小学校。私人捐款办教育是天大好事,但多有锦上添花开办大学的,却少有雪里送炭俢建幼儿园和小学校的。还有在幼儿教育师资力量培训考核上,缺乏专业培训机构和严格考核标准,师资力量没有质量保证和充足的来源渠道。还有对孕产妇的各种政策待遇问题,也需要从国家到单位(企业)出台更加优惠的综合配套的政策规定。这些问题不解决,关爱幼儿的条件就会受到限制,关爱幼儿的愿望就难以真正实现,关爱幼儿的号召就无法落到实处。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引起应有重视,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总体评估幼儿教育机构、师资力量余缺,根据实际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向比较簿弱的幼儿教育倾斜,软件硬件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民众的孩子入托、入学难问题,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