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港应该如何对待刑满释放的“黄丝”?议员邓飞:包容与惩罚并重

“港独”头目、前“本土民主前线”发言人梁天琦今天(2022年1月19日)刑满释放,虽然梁天琦刻意保持了低调,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骚动。关于如果看待在香港历次骚乱中刑满释放的“反中乱港”分子,社会上看法不一,香港《明报》17日发表文章,题目为《反修例受刑学生 各界促齐扶一扶》,建议港府对在“修例风波”中犯罪,但已刑满释放的人给予帮助,让他们在学习、就业及家庭支援等方面重投社会。邓飞认为,对这些曾经犯罪的年轻人,要包容与惩罚并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香港应该如何对待刑满释放的“黄丝”?议员邓飞:包容与惩罚并重

首先来说,从法律上,他们之前犯了罪,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从出狱那一天起,过去的罪行就已经成为历史。他们现在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公民,不再是犯罪分子。所以不能歧视他们,要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他们,浪子回头金不换,欢迎他们为建设美丽的香港出把力。仍然把他们象犯罪嫌疑人一样看待,不给他们工作和正常生活的机会,甚至刁难、歧视他们,是不对的。

香港应该如何对待刑满释放的“黄丝”?议员邓飞:包容与惩罚并重

其次,这些人毕竟是有前科的人,尤其是受过“港独”思想洗脑,虽然接受了该受的惩罚,但是否扭转了“港独”等不正确的观念,还有待于观察。如果洗心革面了,那当然好,大家就一起包容他,帮助他;如果仍然在头脑中残存着“港独”思想,出狱后依然有“反中乱港”的言行,那就难免会“二进宫”。尤其是在历次骚乱中影响较大的领头人物,更要加强监管,不能让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不能给他们犯罪的机会。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犯罪就要接受惩罚,国安法是时刻悬在这些人头上的利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香港应该如何对待刑满释放的“黄丝”?议员邓飞:包容与惩罚并重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人的价值观是最难的。尤其对三观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来说,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更难。为什么我们要在香港的许多大学里新增国安教育课程,因为不这样不行了。必须使用这种方法,改变大学生们的思想,扭转他们的观念。不但要在大学里,在香港社会的各个培训机构里,我也建议增加国安教育课程,要在整个香港社会营造出一种氛围,大家都爱国爱港,让“反中乱港”思想如老鼠过街,无处藏身。只有形成了这样的社会舆论氛围,断绝了“黄丝”们的生活土壤,这些出狱的年轻人们才会转变思想,走上正途。

香港应该如何对待刑满释放的“黄丝”?议员邓飞:包容与惩罚并重

关于如何对待释囚学生的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有一个论点,他认为“释囚学生若无真心悔改,就要继续接受社会的惩罚”。梁振英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看到的实际情况是,许多释囚学生出狱后并无悔意,思想上也没有做出改变,只是将坐狱的日子熬到了头,走出了监所的大门。这样的人,或许还会将坐过牢当成一种混社会的资本,在别人面前吹嘘,甚至恐吓别人,要在某个小范围内当“龙头老大”。对于这样的人,一旦发现,必当严惩不殆。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其恶行,或有发动二次暴乱的可能。惩前毖后不等于姑息养奸,不把“反中乱港”分子们的威风打掉,香港的繁荣稳定将有再次被这些人掀翻车的危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