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霓的豆蔻年华》医学篇:八

作者:极简的娜娜姐

年级长李明亮把单车后面的钥匙打开,左脚踩上踏板,右脚抬高就“飞”上车了,怡芬抓紧后座,“蹭”的坐上了李明亮的单车后座。后面的十几个人,七八辆单车也跟在明亮的车后面。一辆单车两个人,十几个人中有六位女生,陈霓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她坐的是从凤姨的儿子那里借来的男式二十八寸凤凰牌双筒单车,现在是王杰骑,她坐,她双手紧紧的抓住王杰的腰带。车队刚刚出发,明亮就大声的起了个头, “年轻的朋友们”,预备唱:“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啊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自豪的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是最近刚刚出来的新歌,每个人都已经学会唱,它唱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唱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几十年来,这一代人无论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只要有机会,只要想唱歌,这首歌必定是首选。每次的同学聚会,它必定是第一首歌,而且必定是大合唱的必选歌,连毕业二十五周年陈霓编辑的《纪念册》都是以这首歌开头。可以说它已经深深的刻在每一位八十年代青年的心里,刻在永恒的时空中,刻在历史的长河里,直至永远,永远!

一年的紧张学习已经告一段落,昨天考完这一年的最后一门功课,明天就放暑假了,整整两个月的假期。昨晚很多外地的同学都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考完最后一科就把课本丢在宿舍,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家,回到爸妈的怀抱。他们长这么大可是第一次那么长时间离开父母的,在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和手机的年代除了写信就没有其他的联系方式了,所以想快快投向父母怀抱的心情非常理解。许多学哥学姐们早在前几天就到了学弟学妹宿舍那里落实人数和收订购长途汽车票的钱了,看着他们那种兴奋劲,看着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情,陈霓真为他们高兴。多好啊,多么天真无邪,多么纯洁可爱,无论富裕的也好,贫穷的也罢,有得跟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团聚真是最幸福的事了。宿舍里除了陈霓和怡芬两人不着急回家,其他人今天都要走了。怡芬是鮀岛本地人,三天两头回家,周末基本不住宿舍,现在当然不着急回家。陈霓家在古城,时不时也骑着敏敏的凤凰牌新式女装自行车回家,何况她已经在外面飘荡那么多年,当然也不着急回家。暑假整整两个月,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长的假期了,她不知道该怎样挥霍。早在考试前陈霓就开始规划暑假的安排,她有好多事要做,好多人要见,鮀岛是她的半个家。

两天前的一个晚自修前,李明亮找了她,跟她商量组织一次郊游的事,这两天,李明亮除了应付考试就琢磨着这件事了,其实考试对他早已胸有成竹。李明亮是距离鮀岛几十公里远的一个山区县下面一个山区公社的人。一米七五的个头,虎背熊腰,身体壮实,但皮肤却白白净净,清清秀秀,衣服也是干干净净的。他浓密乌黑的头发梳成分头,深邃的眼神透着睿智,国字脸,五官端正,牙齿洁白,总是笑笑的,和蔼可亲。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很有分寸,乐意帮助人,尤其照顾年纪小的同学。好多人都管他叫“李大哥”,真正的一位好大哥。他爸爸是公社放映队的小头头,妈妈是公社供销社的职员,领工资的,所以他家是居民户口,必须上山下乡。他去上山下乡的地方就是本公社的一个大队,插队落户的,跟陈霓的“国营林场林业工人”完全不一样,不存在“带薪上学”。好在爸爸妈妈有工资收入,哥哥姐姐都已经工作了,所以家里还可以资助他上学的费用。他七七,七八两年都参加了高考但都没有考上,七九年是最后的机会了,再考不上他就准备想办法“回城”,但回城对于他来说只是回到乡下的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前面两届考不上很正常,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考不上。山区公社的师资力量本来就很薄弱,中小学这几年就更加没有读书,还种了那么多年的田,早就把上学的那点知识忘的一干二净了。虽然这两年他有机会参加县城的补习班,但架不住几乎完全没有基础,补习哪那么容易啊,所以他能考上大学真的是山区学生的佼佼者,是属于“不正常”的人。而陈霓不同,她考不上大学才是属于“不正常”的人。她所在的初高中学校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全地区最著名的“金山中学”,那个年代能考上“金山中学”的就意味着能考上名牌大学,陈霓的表哥就是六十年代初考上上海复旦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现在在贵州大三线的大厂里面当总工程师。只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一切都变了,变得不用学习了。不过陈霓真是命好,她的初高中同学三分之一是部队子女,不会讲当地方言,所以学校必须去调那些“问题不是特别严重”,在“五七干校”劳动的老师回来上课。所以陈霓中小学的基础肯定比李明亮他们要好太多了。也许是同龄人,有着共同的经历,第二个学期开始,李明亮和陈霓喜欢呆在一起,探讨课程,闲聊过往,他们有太多的话可聊。李明亮的文学很不错,会写文章,也喜欢诗歌,毛主席诗词他几乎全部都会朗诵,《毛选四集》也是他精通的。虽然没有陈霓看的小说多,当然在山区公社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小说“偷”。上山下乡那些年,只要有书看,他都会找来看,不管什么书,即便是一张旧报纸。他们俩曾经为一台年级的晚会准备节目,整个寒假为了创作一个相声节目耗尽心血,当然最后无功而返。慢慢的陈霓明显意识到他们不是一类人,就如当年她意识到跟宏波不是一类人一样,尽管她非常欣赏他。他渴望出人头地,陈霓希望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他幻想着“有一天成为大城市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大官,光宗耀祖,带领他的家族走向辉煌。让那些瞧不起他们的人后悔吧”。陈霓在林场就发誓:“今生今世绝不步入仕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总是文科思维,陈霓永远理科思维。他非常努力,非常拼搏,懂得进退,懂得经营人生,懂得……。陈霓不懂进退,更不会经营,而且“关系”太多了,完全不懂得利用。他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主义者”,陈霓受再多的磨难,再大的挫折还是改变不了那充满漫无边际的遐想,那天马行空的浪漫,那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当然也许他们俩最不同的是家庭的烙印,他们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有着完全不同的遭遇,自然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规划和对生活的理解及追求。

他们这次组织的活动都是不着急回家的同学,因为要住一晚,所以也不能太多人参加,不可以太声张。这次去的地方就是鮀岛市附近的一座小岛,小武的家乡。小岛距离鮀岛市也就三十公里左右,但要过轮渡,所以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到,安排的节目很多,他们策划住一晚。小武的父亲是小岛的干部,虽然不是县长,但也是有门路可以解决这十几个人一晚的住宿。单车是昨晚考完试后鮀岛同学回家里弄来的,陈霓的单车就是凤姨家的,李明亮的那部是怡芬家的,其他人都各显神通。说好今天早上七点饭堂吃完早餐后就在饭堂门口集中的。大家都很准时,也很激动,李明亮清点了人数,“齐了”,手一挥就出发了。六月底的鮀岛早已经是酷暑季节,今天一大早就阳光灿烂,天空湛蓝湛蓝的,几乎没有云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背着新买的挂包,以前的草绿色印着红色五角星的挂包早已经不用了,现在的挂包多种颜色,花花绿绿,不同造型。女孩子们都穿上最漂亮的连衣裙和白色凉鞋,当然她们这几位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跟那些贫困学生不能同日而语。陈霓当然也是把最漂亮的衣服穿上,她今天穿的是上个周末才买的新衣服。是一件白色娃娃领,娃娃领的下方有一个白色的蝴蝶结,深蓝色的连衣裙,短短的袖子是泡泡袖,袖口是收紧的白色袖口,白色的腰带,裙子非常合身,恰到好处的显露身材。以前自己做的衣服基本不讲究款式和身材,现在已经慢慢的被她淘汰了。她的斜挂包是自己用浅黄色和浅蓝色的线镶嵌撘配钩的挂包,挂包外面用小珠子绣上一朵红色的小花和两片绿色叶子作为点缀,挂包的里面是浅粉色的布料。款式仿造小时候绣衣厂外贸订单的那种椭圆形带点皱褶的款式。她的头发也留长了许多,这一年她都不舍得剪掉自己那一头乌黑的、密密的、透着自然油光水滑的秀发。她把两根辫子扎到发梢最后,捆在一起,两根辫子交叉盘在头顶,再用两个粉红色的发夹固定,完美的瓜子脸变得圆圆的,清爽,柔美。经过水电站的几个月和大学这一年的滋养,她的身体早已完全恢复健康。现在她的脸色红扑扑的,肌肤也恢复了白皙水润,体重已经到了九十斤,最主要的还是心情无比愉悦。虽然带着三百多度的近视眼镜,但眼镜是变色胶片的,在鮀岛市也是最新款,最值钱的镜片,这种镜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变成了茶黑色的太阳镜了。在一九八零年的鮀岛还没有太阳镜这东西,但高级眼镜店里已经有近视变色胶片了,陈霓买的就是最时髦的。其他女同学也是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连衣裙,有粉丝的,有花朵的,各式各样。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漂亮的衣服穿在妙龄少女身上,那种赏心悦目,连女孩子们自己都洋洋得意,男孩子们的眼神自然也不同以往。

他们一路骑车一路欢歌笑语,坐在后座的女孩子们还常常张开双臂做出各种舞蹈动作。骑了大约一个小时,男同学们下来跑步前进,女孩子们慢骑伴随在他们旁边。一直跑了十公里左右的路程,男孩子们才重新上车,女孩子继续坐后面。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到了轮渡码头,等了一会渡船就来了。男孩子们推着车,女生跟着车的后面,兴高采烈的上了轮渡。轮渡大约四十分钟,陈霓站在轮船上,任凭微微的海风吹落她的秀发。她眺望着无边无际的、蔚蓝色的、风平浪静的大海,心潮起伏,诗意大发。大声的朗诵起一首以前自己创作的散文诗:“大海!我美丽的大海!你被初升的霞光照耀,燃起片片红云,红云将你的蔚蓝染成金黄。你敞开宽阔的臂膀,把绚丽的天空拥抱。你与浩瀚的天际相拥,就像相依相偎的恋人,同在幸福的港湾。那无边无际的海平线,那汹涌澎湃的海浪声,你们一同高歌,一同呼啸,一同唱响未来的美妙。啊,十年的寒冬已过,春暖花开,艳阳高照,我们的血液早已涌动。伴随时代的脚步,我们将乘风破浪,高速航行在你无边的浩瀚。因为你的胸怀,因为你的包容,因为你的推动,我们的生命将变成燃烧的烈焰,照亮祖国万里河山的天空。……啊!我美丽的大海!我的爱人也会是你那大海般的胸膛,将我相拥入怀,就如同你有力的臂弯把绚丽的天空拥抱。我们将扬帆起航,同舟共济,让幸福的小船到达无边的海岸。我们也将一同高歌,一同呼啸,一同唱响未来的美妙。”

其实这首诗是陈霓为某一次晚会创作的,但不喜欢出头露面的陈霓没有上台表演,当然她也害羞里面有关爱人的句子。轮渡上的“忘乎所以”,当天晚上陈霓就“被迫”的将这首诗默写出来。大家互相传阅,高声朗诵,还“强迫”陈霓坦白心里的“爱人”是谁。当然这只是一种抒情,“爱人”还在遥远的天边。

轮渡慢慢靠岸,小武的爸爸妈妈早已经在码头等候多时。小武快速的调下渡轮跑到妈妈身边,拉着妈妈的手兴奋的介绍他的同学。同学们下了船也快速的汇合到小武一家的身边:“叔叔好,阿姨好”,每个人都很有礼貌的跟叔叔阿姨问好。“给你们添麻烦了”,大哥大李明亮握住小武爸爸的手,客气的说。“没关系,没关系,你们能来这里,我们已经很高兴了,千万不要客气”。然后就引着大家到县委饭堂吃饭,这时早就过了午饭时间,饭堂的饭菜是预留的。“大家中午先对付着吃,晚上请你们吃好吃的”,小武爸爸说,大家“好呀!好呀!谢谢叔叔”。吃完午饭先到县委招待所安排住宿,女生两间房,男生三间房,是三人间的,小武回家住。大家分配好房间就在叔叔的带领下参观了“郑成功纪念馆”和“宋井”,听叔叔讲故事。其实那时候的“郑成功纪念馆”就是一座破庙,里面啥都没有,只是一些毛笔写的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门口有一颗很大的树,叔叔说有六百多年了,是郑成功当年操练水兵时种的。其实那个时候这批大学生对历史几乎是苍白的,完全不懂。陈霓高中的时候有参加过历史爱好小组的活动,知道的也只是一点点皮毛,所以对“郑成功”确实挺陌生的。叔叔大致讲了郑成功如何带领广东和福建的军民乘船将被洋人占领了台湾收复回来和台湾后来又被日本鬼子占领了一段时间,后来日本战败,台湾回到中国的怀抱,再之后国民党打败了又跑到台湾,全国解放了,但台湾还没有解放的故事,大家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的点点头表示“明白”。叔叔还告诉大家:“你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广东和福建两个省的交界处,是“一脚跨两省”的地方”。对地理同样苍白的同学们任然一脸茫然,似懂非懂。离开“郑成功纪念馆”之后就到了海边的一口古井。这口矗立在沙滩上的古井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每个人都趴在古井旁看里面有没有水。还真有水,水井旁边就有一个木桶,李明亮把木桶弄到井里打了一桶水上来,大家都用手捧了水往嘴里送。“好甜啊”,“好凉啊”,同学们七嘴八舌。叔叔告诉大家说:当年爱国名将文天祥带领他的士兵与蒙古大兵作战到了这里,看到这茫茫大海,真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饥渴交攻,无心恋战。士兵们正垂头丧气,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突然沙滩里冒出一股清流。这股清流救了士兵们的命。后来当地渔民就将他们藏匿在山洞里面,等蒙古大兵走了以后才出来。后来宋朝灭亡,这些士兵就留着这里生活,成为这里的居民。再后来为了纪念和保护这股清流,他们就将这里垒成一口井作为永久的纪念,几百年来这口井一直都在使用。这段故事很有意思,陈霓从来都没有听说,不过她知道文天祥的一首诗很出名。她清楚的记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尤其是最后两句几乎是每个人都熟悉的诗句。原来还有古井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看完古井已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将沙滩照得金黄,姑娘小伙子们兴致勃勃,捡贝壳的,打闹嬉戏的,玩海水的,抓小螃蟹的,各忙各的,一直到太阳落山,叔叔才领着大家回到县委招待所食堂。今天是周末,食堂没有其他的人吃饭。叔叔,阿姨还有小武的哥哥姐姐们全都出动,他们买来了许多海鲜和青菜。有清蒸大螃蟹,虾姑,蚝仔烙,小红鱼,还有卤猪脚,腊肉和其他好多的菜和白米饭。不过这帮如狼似虎的小青年,再多的肉菜都能瞬间一扫而光。太高兴了,他们长这么大都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也没有吃过这么多的东西,一个个吃得尽打饱嗝才肯罢休。

吃完晚饭就在饭堂玩,大家把饭桌凳子往旁边挪,腾出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叔叔一家跟李明亮嘀咕了几句就跟大家挥手道别回家。“晚会”开始了,李明亮说每个人最少出一个节目。徐斌当然是第一个节目。他首先是二胡独奏,那把二胡简直就是他的书包,从来都是随身带的。他拉了几首曲子,怡芬和卫建本来就是他们中学宣传队的,跳舞都不用排练就依着音乐翩翩起舞了。不过开始大家都认真的观看他们的舞蹈,后面就“群魔乱舞”了,每个人都上去跳,动作也是各舞各的,只要开心就行。“猴子”就是猴子,调皮捣蛋是一流的,他的搞怪动作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陈霓声带痉挛不能唱歌就跟着大家群魔乱舞,最后轮渡上的散文诗也来一次,算是她的演出节目。张卫建可是男高音,陈霓很喜欢他的歌声,那种荡气回肠,高亢悠扬的歌声令陈霓非常震撼,永远也忘不了。大家玩到十一点多还不肯收场,李明亮不得不强行让大家结束晚会,回到招待所休息。李明亮说明天早点起床看日出。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叔叔就领着大家到海边。没过一会,海平线上出现了一抹橙红,慢慢的橙红变成了淡红,浅黄,金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丈霞光照耀着整个海面,蔚蓝的海与红彤的霞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真美啊!每个人都欢呼雀跃。这时男孩子们已经脱去外衣裤跑到海里面打闹了,女孩子也开始捡贝壳,抓小螃蟹。附近的渔船扬帆出海,开始一天的劳作。等大家玩的差不多,叔叔让大家回到食堂吃早餐,早餐是白粥油条还有小鱼干。吃完早餐就是爬山。不知疲倦的姑娘小伙们一直爬到山的最顶峰,又是一阵嬉戏玩耍,又是一阵诗情画意,下山时已经午后,吃完午饭就骑车回程,两天的行程结束。

整个大学五年,各种娱乐和游玩数不胜数,爬山、野餐、划艇、歌咏、球赛、游泳……很多很多,每次都是无穷的回味。尤其每当同学聚会,某一次,某个人,某场活动,甚至是某个恶作剧,某个出洋相……。大家都记得特别清楚,每次都会继续打打闹闹,嬉戏玩耍,引吭高歌,即使都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当年的一切还是那么记忆犹新,那么难以忘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