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烟花吗?
文章来源:Cosense新青年
ID:Co-senseInc
作者:Min
编辑:妮妮

灵感星球
#焦头烂额黑历史
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年底的自己吧:蜡烛N头烧、焦头烂额、头昏眼花……正当大家在工位上一脸惫色地活动着自己双肩之时,一位艺术家早已偷偷拿起火柴头记录了大家的表情。下滑查看你的「黑历史」?哦不,是「炭历史」……
焦头烂额火柴人
「炭历史」制造者是来自德国的艺术家Wolfgang Stiller,他生活工作在柏林。由于他对都市现代人普遍拥有的症状深有体会。于是他创作了一系列特别的装置艺术作品,并取名为「Burnout 职业倦怠」。
这些火柴人像们,不是安放在火柴盒做成的「睡眠舱」里,就是遍布在展览空间周围,它们被「炭化」的身上都残留着不同程度的磨损痕迹。
火柴人都是他在北京居住期间拍摄电影时留下的,这些作品始于Wolfgang Stiller工作室里的各种头模和竹木。
他一时兴起,对这头模与竹棍这两种元素混合在了一起,他以精湛的技术在渐变的黑色或鲜红的饰面上雕刻人的头部,制造了一系列烧焦的火柴。
Wolfgang Stiller作为一位雕塑家,他在该作品中以俏皮且黑色幽默的形式调侃着当今社会现象。
头部作为人类的心灵和个性的寄居地,是Stiller强要强化的核心主题。从表面上看来「Matchstickmen」系列的作品,都象征着解决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消耗、疲惫感,乃至最终的消散。
Stiller本人则认为作品其实也是在谈论生命的不可预测性和无常性。不过他认为这一类创作为开放式议题,观众可以自由地对此形成自己的理解。
避影匿形火柴棍
看完了如此厚重的「黑历史」,也该来点轻松的了。比如Tomohiro Okazaki手底下这一堆火柴棍,就要比「面带憨厚」的火柴人显得「狡猾」多了。
它们会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演变出大小、形态、材质各异的千百种模样。说它是「火柴界的变色龙」也不为过。
Tomohiro Okazaki采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火柴棍「表演」,种种花式「变身」技巧点亮了整个桌面世界。
这位住在东京的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使用了一系列日常用品:纸条、红油漆、易拉罐等,并用火柴与每一个物件进行交互操作,再将明亮舒适的场面组合在一起,展示了从简单的摇摆到复杂的「舞蹈」表演全过程。
Tomohiro Okazaki在编排过程中产生了众多扭曲变形的动作。这段带有舞蹈比赛的火柴短视频完整地展示了切割、移动、连接和拖动的精确工作,以产生平滑的过渡。
这个项目一开始本为Tomohiro Okazaki在疫情期间消磨时间,如今却逐渐变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趣。原本单一的火柴棍表演如今也已进阶为移动框架表演。
聚族而居火柴村
夫妻艺术家Juan Delcan(胡安.德尔坎)和Valentina Lzaguirre(瓦伦蒂娜.伊扎吉雷)共同开发了火柴人物系列。
他们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全部以火柴人来演绎,其中还包括了:爱情、激情还有愤怒等多种情绪,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火柴村的村民们生活质朴而快乐,它们与正常人类无异,同样会出门工作、健身、进游乐场、拉小提琴……在治愈感的童趣画面中,透着阵阵熟悉的生活气息,极易唤起人们内心的柔软。
而夫妻俩的初衷非常简单,所有人都能看懂他们的作品。Delcan认为火柴人看起来就像简笔画,它可以唤起观众童年记忆里画的第一张画。
正因火柴人并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不仅能作为传达信息的客观载体,同时每一位观众还能与短片中一幕幕妙趣横生的画面产生共情,更易不动声色地加深印象。
哪怕是一根火柴,在艺术家手里,都能变成缪斯女神,演绎出超越它们原本「身份」的更多惊艳的可能性。所以「生活艺术」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场为将普通物件「变装」的玩耍过程。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art of content from:
designboom
voyage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