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去的山东革命|小曲青山像歌年——"俞梦山小曲"诞生地

作者:海报新闻

视频加载...

白石屋村位于飞县雪庄镇,分为白石楼和下白石楼两个天然村落。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村子位于山边,错地方。由于附近的岩石是白色的,石头石头,石头下面挂着,类似于小屋,白色石头房子村由此得名。说起这个村庄,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从这里诞生了一首民谣,却没人知道。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最具代表性的两首中国国歌,一首是唱江南风格的《茉莉花》,另一首是《俞梦山小调》,这首歌诞生于红色革命的火土中,在抗日战争中,最终成为国内外经典旋律。

1940年,抗日基地成立后不久,日军频繁"扫荡",加上国民党临沂专员张立源率领的顽固分子经常受到骚扰和破坏。在临门公路上,服务员的房子到土山第一线扶持地主的顽固反动武装和反动道路,黄沙会,骗取群众财粮,抢夺群众财产,杀抗日干部,不断"吃"抗日基地,我抗日军民苦。

为了打击反动地主武装力量和黄沙协会的嚣张气焰,同年6月,山东第8路军纵队和刚从山东太行迁来的山东第二、五旅反大学支部,以及闽南县地方武装力量发起了反黄沙协会运动,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迫使反动地主和黄沙将撤退到石崖山以南。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反大学工艺兵团的李琳和余如山改编了传统民歌的元素,打造了《反黄沙社会》。

《反黄沙社》歌曲,歌词共8段。围绕抗击黄沙俱乐部,赞美胜利在斗争中的胜利主题,歌曲的旋律悠扬,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斗争的热情。当时,在蒙山基地的一次庆典上,余如山唱起了这首歌,基地里的群众非常兴奋,有300多人报名参军。

1940年8月中旬,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李林和燕阎淺山对《反黄沙会》作了重大修改,在保留前两句歌词的基础上,将反黄沙协会的内容改为反日内容,改名为"余蒙小调",此后,这首歌迅速在山东反日基地传播开来。

1946年,华东地区举办了一场民歌表演,《余蒙小调》被陈毅元帅称赞,轰动了全国。此后,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加工,新中国建立前后,形成了今天歌唱内外长城、南北长江南北的"玉梦山小调"。

如今的白石屋村,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依然有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在青山绿水中依然有优美的小曲调,歌唱着深沉的革命情怀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