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作者:余笙电影

2020年6月,发布于《半岛晨报》的一则寻人启事在网上被疯狂转载,而在其下除了线索提供和常见的祈祷祝福外,更多的则是一片骂声。

细看一下才知道,原来寻人者是一对老夫妻,而他们寻找的是自己出国多年未曾联系过的女儿。

但失去联系的原因,不是因为失踪或其他不可控事件,而大概率仅仅是因为女儿下定决心,要和他们断绝关系。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老人多方寻找未果,此次发布寻人启示是自己年纪大了,老两口都重病缠身,自觉不久于人世,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再看女儿一眼。

但他们没想到,这个告示发出去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和女儿的故事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

那么,两个老人最终能找到心心念念十几年的女儿吗?他们的女儿现在究竟在何地,遇到了什么事情?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十几年不和父母联系呢?

贫寒家庭的独生女

1979年的大连旅顺,一对普通的夫妇迎来了他们渴盼已久的孩子的降生。

当得知是个女儿时,两夫妻并未失落。

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信奉“多子多福”的理念,一些思想观念落后的人家更是觉得只有男孩将来才能担当传续香火的责任,所以不生出个男孩来誓不罢休。

但这对夫妻并没有那样陈旧的观念,他们给女儿起名曹茜,看着她粉嘟嘟的小脸儿,他们心都要化了。

对这小家伙爱不释手的两人决定就要这一个孩子,与其生那么多将来精力分散一个都教育不好,还不如就这一个宝贝女儿用全部心血抚养她成人,给她最好的爱和教育。

曹茜的童年充盈在满满的爱意中幸福成长。她的父母是普通的打工人,家里没多少钱,只能紧巴巴地维持一家人的吃穿住行。

但曹茜想要的,需要的,父母就算从自己牙缝里省都会给她买来。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小时候曹茜身体非常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或者生其他的病。她的父母经常彻夜守在她的床前,感觉到哪里不对劲,就着急忙慌地把她送进医院,尽管可能不是什么要紧的症状。

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哪怕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一番惊涛骇浪。

她身体不好,父母也经常哪怕自己再吃差一点,也要隔段时间就给她买些肉吃。在父母精心的陪伴和照料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曹茜的抵抗力一点点增强,没再像小时候那样动不动就生病了。

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中的曹茜也没让他们失望,自从上小学起,她学习一直很自觉,学习成绩也很好,还经常从学校拿回各种各样的奖状。

那挂满了家里一面墙的荣誉,让父母感到非常骄傲,他们对女儿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矛盾渐起

被父母小心呵护,在学校也因为成绩好而得到了老师更多关注和偏爱的曹茜,却越来越觉得要喘不过气来。

自从她上了学以后,学习就成了她唯一的任务,考个好成绩也成了她唯一的追求目标。在父母眼里,曹茜只要把习学好了,就是让他们最开心的事儿,家里其他事都不用她管。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其实曹茜小小年纪就非常懂事,看父母赚钱辛苦,家里有什么力所能及的家务她都自觉地去帮忙。

但随着她开始上学念书,这些事情她就再也插不进去手,好几次吃完饭她抢着去洗碗,都被母亲拦下了:“这些事情你都不用管,你要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把习学好了,比你帮妈妈干多少活妈妈都高兴。”

可是这些话在曹茜听来并不是关心,而是让她觉得委屈和莫大的压力。

她已经非常努力地去争取一个好成绩了,但每天如果所有的生活都被学习填满,那该多枯燥啊!而且,她只是看母亲每天都很辛苦,想帮她减轻一点压力而已。

随着她渐渐长大,父母对她的教育和监管更加地严格。在曹茜的生活中,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基本都不可以出现。父母经常会翻看她的书包,检查里面有没有什么“违禁物品”。

有时她邀请同学来家里玩,父母也几乎不给她和同学独处的时间。曹茜觉得,他们就是怕她和同学玩得久了,耽误学习的时间。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这让曹茜倍感压抑,渐渐生出了想要逃离父母的想法。

所以那些年,虽然曹茜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学校是老师喜欢、同学钦慕的学霸,但她一点都不开心,逃离这里的想法更是一天天更加强烈起来。

去南方读书未果

随着高考的临近,曹茜也慢慢盘算起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她从小就比较向往外面的世界,觉得南方的气候温暖宜人,景色也优美,非常希望能去那里生活一段时间。

所以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她就为自己选了好几所心仪的南边的高校,想着这次终于可以飞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

当然,去南方就可以离父母远一些,他们也就不可能再事无巨细地管着她。但是那个时候这个原因也许只是左右曹茜选择外地的一小部分,毕竟当时,她和父母也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可听了她的想法,父亲一下子情绪激动了起来,他以曹茜从小到大几乎从未听过的严厉口吻说:

“去南方!你跑那么远干啥?你去那么远万一有个什么事,爸爸妈妈能赶过去帮你吗?我看辽宁师范学院就挺好的,离咱们家里也近,你回家方便,我和你妈要是想你了也好去看看你”。

曹茜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母亲,但她只是对爸爸说的话表示认可,并说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就这样,曹茜和父母谁都不肯妥协,家里的关系一下子降到冰点。

最后填志愿的时候,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双方各退一步,曹茜把自己本来选好的志愿去掉了一个,把辽宁师范加了上去。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可命运仿佛要和曹茜开玩笑,通知书寄来,她恰巧就被辽宁师范给录取了。

看到这个结果父母非常高兴,但曹茜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而且,这时候她慢慢对父母产生了一些怨恨,如果不是他们,自己怎么可能就这么与向往的南方失之交臂?

但一切都不可能重来,曹茜就带着对父母的怨气去了学校。

暂时逃离了父母的管束,曹茜一下子觉得松了一口气。大学里老师只负责讲课,学习什么的基本就是靠自觉,而周围充满诱惑的东西又很多,被压抑太久的曹茜渐渐对自己越来越宽容,开始学会逃课,甚至通宵出去玩。

事实上有时候人确实会像弹簧那样,被压抑得越久,一下子放开的时候就越难以收回来。

曹茜就是这样,她渐渐从高中时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变成了接连挂科的边缘人物,照这样下去,别说拥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美好未来了,就连毕业都成问题。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而大学这两年,因为志愿的事情,曹茜跟父母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她总是找各种理由留在学校,虽然很近,但她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她父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如愿把女儿留在了身边,却把她的心推到了再也触摸不到的地方。

出国

到了大三的时候,曹茜的学校推出政策,可以送成绩好的同学出国留学。这让曹茜内心又燃起了希望,本来挂了多门课程的她毕业都成问题,但如果出国,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包括那个她不愿意回去的家,也可以离得远远的。

曾经的学霸确实不是白当的,确立了出国的目标后,曹茜开始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头悬梁锥刺股,而且她天资聪颖,本就是学习的料。

不用多少时间,她就赶了上来,而且成功拿到了出国的资格。

她回家跟父母商量,但他们听了女儿的决定,双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末了,母亲说:“孩子呀,那国外那么远,你说你在那儿人生地不熟的,你让我们怎么放心啊!”

这话,和当初不让她去南方上学时说得如出一辙。曹茜没心思再听下去,她生气地和父母吵了一架后就跑走了。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老两口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无奈地对视良久。

夜里无眠,母亲缓缓地跟父亲商量:“要不,让她去吧,当年没让她去南方上学,到现在都和我们闹别扭呢,这回再不让她去,我怕她以后都不理咱了!”

“可这不光是我们答不答应的问题,你刚没听孩子说,出国至少得7万块钱,我们上哪去弄这么多钱哪!”

“借呗,还能咋办……”

就这样,一辈子没跟人低过头的曹父,一家一家低声下气地跟人家借钱,终于凑了7万块。母亲把这一沓钱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好,递到了曹茜手里。

她拿了钱,也没跟父母说什么感谢的话,就埋头收拾自己的行李去了。

其实那个时候,曹茜应该还是看到了父母的难处,也知道父母凑到这些钱把自己送出国着实不容易,只是她已经习惯用一副冷脸对着父母,没说出什么感激的话罢了。

据她在辽宁师范的室友回忆,当时曹茜还跟她们说,这次父母为送她出国已经竭尽全力,把能借的人都借了,出国以后的生活费就只能靠她自己了。

就这样,曹茜带着父母的7万块钱和惴惴不安的期待,踏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信心满满地开启自己崭新的人生。

有些讽刺的是,多年以后,曹茜确实在异国重新定义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但她的父母拼了命为她铺平了通往未来的第一段路,却再也没等到她回头看自己哪怕一眼。

失联

国外的生活,并不像曹茜想象中那么光鲜美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还是钱。

她本来以为,只要顺利出国,自己在这边找个工作,边打工边读书,就不用再靠家里给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她初到德国,语言不通,正式学习专业课之前,要先学一年的预科。

而在这期间,她既要努力攻破语言难关,专业课也不能落下,还要去打工,说起来容易只要咬牙辛苦一些就可以,但事实上她根本没那么多精力。

所以,到德国的第一年,她还是先后问父母要了3万多块钱。

这让本来就被巨额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两个老人日子更加艰难,然而,更让他们感到心寒的,是女儿对自己不闻不问的态度。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起先,过段时间曹茜都会打电话回家,跟父母聊聊近况。

但越洋电话很贵,这让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曹茜很心疼,于是电话就越打越少,而且越来越短。在曹父曹母看来,孩子打电话回来,说不了几句话,最后都会落在一件事上,那就是要钱。

后来曹茜不舍得打电话,就改为写信,但三年里也只写了两封。

在2005年左右,她时隔很久又给父母去了电话,很久没女儿消息的曹父接起来,听到她的声音,许久来积压的担心和怨气一下子发泄出来:“你还知道你有父母啊!是不是又没钱了,你打电话除了要钱还会干什么!”

的确,之前曹茜不论打电话还是写信,基本都只是谈谈她自己的情况,从来没有给过父母哪怕一句问候。

被父亲上来一句骂,曹茜也气不打一处来:“好,我以后绝对不会再找你们了!”说完就啪地挂了电话。曹母抹着眼泪埋怨老伴:“好不容易等来她的消息,你有啥话不能好好说?”

然而,说出气话的曹茜还是被现实鞭打地向现实低了头,十个月后,她的日子过到了几近弹尽粮绝的地步,无奈只好再次打电话求助父母,但电话接通,曹父第一句就是:“这么长时间啥消息也没有,我还以为你死了!”

被这一骂,曹茜沉默了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就挂了电话。

本就对父母有怨气的曹茜瞬间心里盈满了恨意,她发誓再也不会跟家里联系。这次她说到做到,此后十几年,父母再也没了她的消息。

2018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曹父曹母在年复一年的等待和渴盼中生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孩子会不会早就出了事?这下他们再也坐不住了,通过村委会辗转联系中国驻德大使馆,那边的工作人员经过一番努力,找到了曹茜,确认她没有出事,而且现在已经是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但提到父母,她拒绝和他们联系,也拒绝露面。根据德国法律,工作人员也不能强迫她。

直至2020年,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自知时日无多,害怕见不到女儿最后一面,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但遗憾的是,直到2021年,曹母患乳腺癌、曹父患肾癌相继离世,都没等来女儿的回望哪怕一眼。

当时有在德华人辗转找到了曹茜,把她父母的情况告诉了她,希望她可以回国看看二老,但最后只被她以工作忙、没时间拒绝,她还说,父母只是想掌控她,自己差点就被他们毁了。

而相比之下,看到自己发出的帖子下全是对曹茜的骂声,二老后悔不已:“也不知道会这样,可千万别因为这事儿让曹茜教授当不成啊!”

曹茜:出国留学17年,双亲离世不回家,在国外成大学教授

看到这里,心里只有一片悲凉。

诚然,在对曹茜的教育中,父母有些急功近利又干预她对未来的选择固然有错,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曹茜,却不能稍稍理解父母一点,无论如何,父母养育她长大,送她出国已经拼尽全力,她却因为父母的干预和一些埋怨直接割断了血脉亲情,可悲又可叹。

只是,反观过来,也许是父母对曹茜自小的溺爱,才让她养成了眼里只有自己,没有父母的习惯。

家庭以外的教育可以把她培养成一个自立自强、对他人和蔼友善的人,但对父母的理解和爱,却可能没有人能够再在她心里重树起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