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牛!风雨桥、鼓楼…这位柳州仔将这些充满柳州元素的建筑“搬”到室内!

“侗族人用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建鼓楼、风雨桥,不用一颗钉,木块与木块之间通过凿孔打眼,使其卯榫连接,非常牢固,也具有观赏性……”

昨日,在柳柴赏石文化产业园内,侗族匠人杨云东正在进一步完善侗族鼓楼建筑模型,他介绍,寒假开始,不少学生与侗族木构造型爱好者来此学习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牛!风雨桥、鼓楼…这位柳州仔将这些充满柳州元素的建筑“搬”到室内!

杨云东与七重叠鼓楼模型

今年43岁的杨云东出生于三江侗族自治县,14岁时跟随父亲学习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后来设计、制作了大大小小的鼓楼、吊脚楼、风雨桥,并等比例制作模型,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牛!风雨桥、鼓楼…这位柳州仔将这些充满柳州元素的建筑“搬”到室内!

杨云东(右)给七重叠鼓楼模型安装“瓦片”

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了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杨云东先后通过博客介绍、把侗楼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搬进课堂、在程阳八寨内打造侗族木构建筑民间博物馆等,向更多人普及。

牛!风雨桥、鼓楼…这位柳州仔将这些充满柳州元素的建筑“搬”到室内!

杨云东进一步完善七重叠鼓楼模型

牛!风雨桥、鼓楼…这位柳州仔将这些充满柳州元素的建筑“搬”到室内!

假期,不少学生走进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民间博物馆(图由杨云东提供)

“目前,在大中小学累计给学生授课超2万人次,当前市群艺馆帮打造了非遗学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我给大众讲解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非常受欢迎。”杨云东说。

来源/全媒体记者 蔡婉君 周莉莉

审核/陈跃文 编辑/黄晨程 校对/刘慧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