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
将军同姓亦同宗,抗日前沿亮剑锋。敢掷头颅救祖国,名留千古悼英雄。
”
——陈金鹏先生《悼陈中柱将军》
在盐城的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人称“断头将军”的抗日英烈。生前的他,身材挺拔,体格壮硕,在国家危难之际,
他对卖国求荣、作威作福的汉奸,一律格杀勿论;他抛去成见,对心怀抗日决心的新四军颇为支持;牺牲后,当地百姓用自家门板给这位将军打了棺材,予以厚葬。
他就是陈中柱将军。

一身戎装的陈中柱
1906年,陈中柱生于江苏盐城的陈坎乡(现建湖县草堰口镇)堰东村一个农民之家。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年少的陈中柱一度只能依靠亲友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1925年初中毕业后,盐城遭受严重灾荒。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陈中柱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前往上海当电车售票员。
21岁那年,经由在国民革命军中就职的堂兄陈独真介绍,陈中柱从军。随后,他考取了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成为该校军官研究班第五队警政科的学员。
1930年结业后,陈中柱前往江苏省府候职。在此期间,元老叶楚伧曾与陈中柱有所接触。由于成绩甚佳,加之身材高大,颇有阳刚之气魄,叶楚伧对其印象很好。在他的提议下,1931年,陈中柱被调至国立大学担任军事教官,后来又先后到北宁铁路、津浦铁路任职。
1936年,陈中柱调至陆军直属第2团团长,开始了征战四方的戎马生涯。
相貌斯文,但不失阳刚之气的陈中柱
少时资助陈中柱求学,日后使陈中柱重回正轨,与新四军等一众抗日武装抗日救国的领路人——赵敬之烈士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满怀一腔热忱的陈中柱,随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被任命为团长,赴台儿庄作战。
台儿庄一战后,陈中柱便在第二路军总指挥王尚志的邀请下,出任该军第2旅旅长职务。空有军职,手上无兵,怎么办?曾组织过“战地服务团”的陈中柱,当即在徐州、赣榆、山东鲁南一带打出“抗日救国”“保疆卫土”的旗号,先后征收兵员数千。在他的统筹下,部队编成3个团,协助在苏北打游击的李明扬部,沿津浦铁路、徐州、安徽一线开展敌后游击战。至1938年末,陈中柱及其部下已划归李明扬所指挥,而他则担任第4纵队少将司令一职。
陈中柱与妻子、儿子在一起
李明扬所领导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设在台州,副总指挥为李长江。当地人对这两位抗日义士敬佩有加,称为“泰州二李”。然而,在敌人的高官厚禄诱惑下,李长江选择了投敌。他在泰州城上插上日伪军旗帜,公开当了亡国奴。
由于李长江的背叛,李明扬的抗日队伍受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但陈中柱、丁作彬两支纵队却并未降敌,坚持抗日
。他们与苏南地区的新四军相互配合,在苏中、苏北对日展开游击作战,予敌重创。深明大义的陈中柱抛弃成见,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挚友、义弟赵敬之。甚至不惜违抗上级命令,秘密向新四军输送必要给养,支援抗敌。
面对蒋军与日伪军的联合绞杀,活跃在苏皖地带的新四军,在反蒋义士、抗日反伪军民的协助下,破除重重困难,坚持斗争
面对如火如荼的抗日游击战,日伪当局坐不住了。1941年6月,侵华日军自江南、苏北调集上万人,以师团长南部襄吉为总指挥,分兵五路,试图一举拔掉这根“要命的毒刺”。面对日寇、伪军的重重封锁,陈中柱毫不畏惧,镇定指挥,率部与其连续搏杀3天3夜,总算得以休整。但在6月6日当天,传令兵来报称总指挥李明扬于武家泽遭数倍敌军包围,陷入绝境。
陈中柱不顾自身伤亡,火速率部前去解围。为使李明扬部渡河脱险,
他一马当先地组织对敌夜袭,亲手击毙数名日伪军。敌人退散后,又于次日卷土重来。十几艘汽艇不断地沿着河滩倾泻火力,机枪嘶吼声、炮弹爆炸声不绝于耳。面对此境,陈中柱大吼:
不准后退,狠狠打!
在一番激战过后,第
4
纵队毙伤敌军
600
余人。
但陈将军却因遭敌军机枪扫射,
身中
6
弹,以身殉国。
陈将军牺牲后,凶残的日伪军割下了其头颅,将其带回泰州以向总指挥邀功请赏。
而他的遗体,则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得以下葬,用木牌上书“陈中柱将军”标明。
陈将军的遗物,左为名片,右为钢笔所书的“路条”
陈将军牺牲后,被蒋当局追赠为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被评定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