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出访团队到达大清王朝,并带来大量礼物。英国人的举动,吊起了乾隆的胃口。所以马戛尔尼团队刚刚上岸,就受到热烈欢迎。

然而这种热情没有能持续很久,等到马戛尔尼团队见完乾隆后,双方不欢而散。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第一、文化礼仪方面的冲突

马嘎尔尼等人在出访前,已经做足了功课,等到见乾隆时,还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大清官员将英国使臣安顿好以后,跟他们提了一件事:你们见我们的乾隆皇帝时,要三跪九叩

马戛尔尼一听,傻眼了。三跪九叩?你们当我们英国人是什么?我们拜访大清王朝,是要商谈贸易和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怎么可能三跪九叩呢?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清朝官员一听,同样傻眼了。平等外交关系?我们是天朝上国,怎么可能与你们平等?你们不是应该像藩属国一样朝贡吗?

马戛尔尼越听越不明白,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打遍全球无敌手,怎么可能对大清称臣。

当时的英国,经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已经进入现代文明,只会对上帝下跪,他们不能理解国与国之间交往还要下跪的礼仪。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下,清朝官员理解的外交就是外国使臣理所应当对中原皇帝下跪。他们之前接待的外国使臣,都是按照这套礼仪,他们没法理解英国人的平等外交。

这事就这么僵持住了,震惊朝野。大清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法的国度,传统社会中,礼仪就意味着秩序,代表着纲常,是天大的事,没法让步。所以,乾隆马上派他的得力干将和珅处理此事。

就为了一个下跪问题,和珅与马戛尔尼进行多轮谈判,双方都不肯让步。对于清朝而言,这关系到天朝上国的地位;对于马戛尔尼而言,这关系到大英帝国的尊严。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此时,谁也不想谈判破裂。英国人满怀希望,万里迢迢来到中国,不想因一个小细节而见不到乾隆;清朝已经将消息通知全国,如果英国人直接走了,乾隆的面子过不去。

谈到最后,和珅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双方各让一步,英国人同意在各国使臣都行礼的时候,他们混在人群之中,单膝跪地,随众俯首,跪三次,俯首九次;中方也不勉强英国人将头碰到地上。

这在大清君臣看来,英国人也算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顶多就是“蛮夷未开化,不知礼节”,不是很规范而已。马戛尔尼见乾隆才得以实现。

英国人带来的礼物,因为翻译和理解问题,导致乾隆并不感兴趣,甚至很失望。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不下跪,礼物又不能让乾隆满意,所以乾隆对英国使臣很抵触。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马戛尔尼还通过和珅给乾隆写了一封信。

第二、乾隆见到信,知道了英国人的真实目的,导致双方彻底没法交往

乾隆收到信的当天就给英国人下了一道上谕,内容如下:

关于英国人想与大清互派外交使节,乾隆说与体制不和,绝对不可以。不能因你们一个国家的要求,破坏我们百年的法度。

关于开放开放口岸:珠山、宁波、天津,乾隆说,广州一口通商很多年了,一直很顺利,所以不能更改。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英国人想要一个小岛安放货物,乾隆说,我们大清的每一寸领土都是有主权的,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关于改善居住广州的英国商人生活、改变广州贸易体制和税率,乾隆也不容更改。

总之,对于马戛尔尼的要求,乾隆逐条批驳,全部否决。乾隆通过这道上谕,等于是向全世界宣布,通过和平谈判,与大清建立平等外交的方式完全没希望了。

马戛尔尼带着先进文明成果拜访乾隆,为何双方还会不欢而散?

乾隆不理解世界大势,完全不知道英国已经全方位超越大清,他没法与时俱进。晚年的乾隆,骄傲自大,当他陶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拒绝外来文明的时候,他也错失融入世界的机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