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则天的品德虽多遭诟病,但其确实为唐朝发展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武则天称帝,前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有李隆基的开元之治。而武则天时期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说,唐朝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武则天的努力,她的执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

武则天因为是女性称帝,所以历来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朝代因为思想倾向不同,对她的看法也就不同。但武则天执政期间,延续了李世民时期的各项政治措施,并加以改进,使唐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为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对内打击贵族势力,加强皇权

武则天刚做皇后的时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便极力反对。以他们为首的关陇贵族,及其拥护者,对唐朝皇权来说实则是一个威胁。况且,武则天素有大志,扫清挡在她面前的贵族势力,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将长孙无忌等人,赶出朝廷,贬黜到边远地区,既能加强皇权,打破了关陇贵族对利益的垄断。又能杀鸡儆猴,堵住反对者的嘴。

武则天的品德虽多遭诟病,但其确实为唐朝发展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武曌

劝农桑,薄徭役

经济上,武则天鼓励农桑,减免赋税。百姓到了五十岁,便能免除徭役,相比唐高宗时期的六十岁,整整少了十年。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官员的政绩。百姓能家有余粮,官员就能得到嘉奖。相反,为政苛刻,百姓流失,当地官员就会受到严厉的惩戒。

可以说,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也提升了官员勤勉为政的积极性。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全面发展,商业、手工业、农业行行开花。经济的上升也促使了人口的增长,高宗时期唐朝有不到四百万户居民,武则天时期则达到了六百多万户。

科举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改进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例行举行的考试,制科则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武则天当政时期,提高了进士考试的重视程度,而进士考试最重诗词歌赋。可以说,武则天促进了唐朝诗词文化的发展。诗人们从政的积极性增加,人们对于诗词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形成了“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的良好社会风气。

武则天的品德虽多遭诟病,但其确实为唐朝发展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武举

除了文举之外,武则天还首次开创武举制度。面向全天下,招收有武艺的人,为国所用。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鼓励人们自我推荐,曾令工匠做铜制的小盒子,放置在洛阳宫城门前,让天下有能者多了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

军事上,稳固边疆

唐高宗至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边疆一直不是很稳定,常年遭受西突厥和吐鲁番的骚扰,威胁到了大唐对西域与河西地区的统治。因此,武则天不断积累军事力量,适时对边疆敌对势力进行打击。

同时,她还在边疆地区常年驻军,设立军镇。并在一些地区实行屯田的制度,不但缓解了民族矛盾,还使北方驻军的军粮用之不尽,大大巩固了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从而使大唐得以有安定的发展环境。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传奇。她的人格虽然不够完满,但唐朝在她的统治下,并没有出现衰落的势头,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皇帝,她是合格的。所有对她的偏见,并不能掩盖她的历史功绩。唐朝的盛世,离不开她的努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