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灾难之中见人心”,但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真正在灾难之中,人性是完全经不起考验的,人性就像是一根弹簧,压得越狠,最后压力就越大,越是会深深的反弹,
因此我们只能希冀着灾难永远不必出现,希冀着人间能够一直平安。
01
在1942年,大陆河南出现过一次饥荒,当时是真正的民不聊生,人们想要活命,但是肚子里面却没有一点吃的,到处都没有食物。
为此,饥肠辘辘的人们把目光投射到道路两旁的草根、树皮,看起来能吃的东西,最后全都被吃进了嘴里,只为了追求那种饱腹之感,但非常可悲的是,这种树根本身是没有任何营养的,它就是所谓的纤维,人们吃下它,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

还有人选择去吃观音土,吃得肚子鼓鼓的,但是这些土根本就没办法消化,还成了毒素,一直累积在体内,
长此以往,人们都是变得更加消瘦。
当时在河南的很多女子们,把自己的身价降到最低,人贩子只需要用四袋小米,就可以把她们带走,她们绝不反抗。
她们自己活不下去,只期盼着有其他人救助她们于水火之中,帮助她们讨生活,别提弱女子,这个时候到处都是自顾不暇,1940年开始,历经了四年的饥荒岁月,人
口缩减600万,街上遍地都是尸体,看着像是一座死城。
河南之所以出现饥荒,有种种原因的影响,首先是气候方面的原因,天降旱灾,民不聊生,土地本身就是依赖于水资源的,没有水资源,这些土地都一块块龟裂了,长不出庄稼,没有任何的收成,就这样僵持着,煎熬着。
02
1938年,国民政府正在正面战场消极抗日,对日军是消极抵御政策,最开始,蒋介石不想跟共产党合作参与抗日,想先除掉内患,幸好有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人,为了挽救国家的民族危亡,在西安扣下蒋介石,强硬要求国共合作抗日,用西安事变推进了抗日进程。
否则两党还不会团结一致,抗击日寇,而在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虽然被迫答应了合作,但是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人怀恨在心,
一人最后被终身囚禁,一人死在了刺杀之中。
那时,消极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想出了一个主意,以水代兵,用水来攻击日军,他就下令扒开黄河大堤。
且不论他这个计谋是否对日军受到重创,中国的百姓倒是真正的民不聊生,在安徽、江苏、河南三地,黄河沿线直接受到影响的三座城市,一共死了90万人,还有390万人的家被冲毁了,被迫到其他地方去流浪,成了没有家的人,
此外还有1250万人也陷入颠沛流离之中,黄河水滚滚东流,饥荒愈演愈烈。
03
而且,因为战事,河南等地有征收军粮任务,河南政府的粮仓一直都没有开放来救济百姓,而是上交给军队,再加上河南政府的一众管理层们自顾自的保命,储备粮最后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路边饿死一众百姓,政府却得以独善其身。
此外,日军放火焚烧农田、蝗灾的侵袭,都让这场饥荒在不断的加剧。
那是在战乱的年代,打仗都死了好几十万人,很多人也顾不得河南的饥荒到底饿死了多少人,直到一个外国记者前来看到这景象,深深地震惊了,拍下图片,发到了国际的报刊上,引起国外人道主义组织的高度关注,
国民政府这才无法掩盖这场可怖的饥荒。
当年的灾难历史已经逐渐离开我们的视野,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人们都已经逐渐过上了好的生活,再也不会受大范围饥荒的困扰,但是对于当年的历史,我们仍然需要铭记,不忘国耻,才能够真正的促进中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