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

1948年11月26日凌晨,中原野战军六纵战士在与敌对峙的浍河南坪集附近,抓住了一个探头探脑的国民党特务军官。

这名国民党军官与其他被俘的军官明显不同,他主动上前束手就擒,被解放军战士俘虏后,非但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十分的激动。

解放军战士有些不解,问道:

“你这个国民党军官倒挺识相,是不是看到解放军的宽大政策,主动前来投降啦?”

只见国民党军官脸色一正,说道:

“兄弟,终于等到你们了,我不是投降,是归队,我有重要情报要向首长汇报,你赶快向上级通报!”

此时的中原野战军六纵指挥所内,王近山司令员和杜义德政委双眼通红,他们已经在指挥所的地图前站了一天一夜,为了扎紧包围黄维的口袋,六纵将士们死死的堵在敌人向东南逃窜的路线上。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王近山

电话铃突然响起,邓政委的声音从话筒中传来:“王近山吗?你那里情况怎么样?你们所在的双堆集东南位置非常重要,不但是黄维盯着的地方,军委也关注着你们那,一定要坚决顶住。”

“请邓政委放心,敌人企图在我部署还没有完全就绪前突围,简直是痴心妄想,我部坚决完成任务!”王近山刚放下电话,就看到司令部的作战参谋武英,领着一个带大檐帽的国民党军官,笑嘻嘻地走进指挥所。

王近山和杜义德的面色一沉,作战处长贺光华赶紧拉上了作战地图的幕布,还狠狠地看了武英一眼。

武英猛地一激灵,坏了,见了同志太高兴,忘了提前通报了,他大声报告:“司令员、政委,这是我党在国民党110师的潜伏人员杨振海同志,他有重要情报汇报。”

王近山闻言大喜,仔细一看,果然是自己人。他快速上前,握着杨振海的手用力摇了起来:“振海,让你受惊了,我们见过面的,你曾经联系过110师起义的事情......”

杨振海来不及和司令部人员寒暄,从怀中掏出黄维突围计划等绝密文件,在作战地图上向王近山进行汇报,并请示国民党110师要在阵前起义,请首长配合。

王近山高兴地说道:“果然不出所料,黄维四路并进,还是挑选了我们六纵的防线。看来你们廖运周师长已经成竹在胸,是等不及了!”

110师的起义,打乱了黄维四路并进突围的计划,使中原野战军从容部署,将黄维死死的包围在双堆集。

19天后,国民党第12兵团10万余人被歼,黄维集团灰飞烟灭,淮海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第二阶段圆满收官。

黄维后来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特赦后,看到身着解放军少将军装的廖运周,仍咬牙切齿地说:

“我这一生只恨两个人,一个是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另一个就是你110师师长廖运周!”

这两人都是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共产党优秀将领,12兵团全军覆没,黄维一直被廖运周蒙在鼓里,耍的团团转,算是上了大当了!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探究淮海战役中那段惊天动地的战争奇迹!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廖运周

1948年11月22日,随着一声枪响,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长官黄百韬毙命沙场。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碾庄全歼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取得伟大胜利。

在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最关键的时刻,军委下了一盘大棋,准备同时消灭黄百韬、邱清泉和李弥三个兵团。

淮海战役总前委审时度势,认为这样打是不切实际的,不如集东野部分和中野全部兵力歼灭黄维兵团。据此上报军委同意后,中原野战军发起了围歼黄维兵团的决战。

从11月22日开始,中原野战军边阻击边包围,给黄维军团设了一个大口袋,到了25日晚,黄维兵团被死死的包围在浍河岸边的双堆集,大战一触即发。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此时已经到了最紧急时刻,因为中野与12兵团的兵力对比约为1比1,按照《孙子兵法》来讲,根本不具备围困敌军的条件。

而12兵团下辖的18军,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全美械装备,光是105毫米的榴弹炮和山炮就有48门,而中野最强的1纵只有三门山炮,能不能扎紧口袋,谁也不敢保证!

解放军方面紧张,国民党方面更是惊慌失措,黄维下了死命令,让85军和14军掩护10军和18军转移。

18军军长杨伯涛接到这个命令非常无奈,黄维这个书呆子,这不是开玩笑吗?

18军和10军都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战斗力比85军和14军强多了,自己就能转移,哪用得着85军和14军掩护,徒增烦恼。

可是黄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只要向西南方向与李延年靠拢,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尽快实现目标,他专门派军事参谋给85军军长吴绍周送去掩护命令。

可是左等右等,这个参谋连同吉普车一起失踪,就是不见人回来。

杨伯涛急劝黄维行动,可黄维却在这个生死关头,让大军在南坪集列队死等,一直等到25日晚上未见人,部队才开拔,走到达双堆集后,再也走不动了,被中野大军扎进了口袋里。

这个参谋去哪了?原来是送命令途中,连人带车被中野二纵先头部队俘获,经过审问,弄清楚了黄维大军的动向。

这个参谋的消息和110师杨振海带来的情报相互印证,黄维的动向被摸得一清二楚,王近山加紧在双堆集东南方面布下层层防御梯队,就等着黄维从这里突围。

不过在这之前,有一个问题非常棘手,那就是如何在四个师齐头并进的突围战中,成功接应第110师战前起义,这让解放军中鼎鼎大名的“王疯子”也十分的挠头。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淮海战役炮兵攻击

国民党85军第110师,是

一支长期身处中央军嫡系部队中的杂牌武装。该师成立于1938年1月,其前身是冯玉祥西北军的第2师,由杨虎城旧部独立第46旅、豫北师管区部队和东北军部分骑兵合并组成,成立之初就被编进汤恩伯亲任军长的第13军。

第110师参加过台儿庄等战役,在对日作战中屡立战功,虽然被汤恩伯多次改编,但其中还有很多进步力量被保存了下来。

1942年10月,第110师与第85军第4师对调,才脱离汤恩伯部战斗序列。1948年,被编入陈诚的嫡系部队——12兵团,归属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统一指挥。

可以说,第110师自成立那天起,就在

蒋介石嫡系精锐的窝子里挣扎,这对于一只向往共产主义的部队,确实是非常煎熬的。

第110师师长廖运周,

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

和许光达是同桌,

1927年经

孙一中、靖任秋介绍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后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在国民党部队中潜伏了下来,并且一路升迁,任第110师少将师长。

中共一直重视第110师的争取工作,从中央军委到北方局、中原局、华东局,多年来一直向廖运周部署任务,并多次选派干部秘密进入110师,帮助发展党员和进步力量,并成立了中共地下师党委。

第110师下辖328团、329团和330团,其中329团团长由中共预备党员刘协侯担任,330团团长由党员发展对象金汉章担任,都是师党委可以掌握的稳定力量,只有328团团长姜继鑫非常反动,要不是大战在即,廖运周就推荐他升职礼送出去,这是他掌握部队的一大法宝。

随着解放军在数次大战中不断胜利,国民党倒台只是时间的问题,110师将士们忍耐不住,廖运周也多次派人向中原局提出起义的请求,都被邓政委否决了,他指示廖运周:

“第110师要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要大胆发展组织,不要依赖上级派人。组织上没有忘记你们,只是目前还不到时机,不能起义,起义要在军事上、政治上起最大的作用,不光是万把人、千把枪的问题,你们要考虑到全局。”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淮海战役总前委首长

按照邓政委的指示,廖运周和第110师潜伏在国民党军序列,焦急地等待着起义的时机。11月26日晚上,黄维把廖运周叫到了师部。黄维是黄埔一期生,是廖运周的学长,对廖运周非常的看重。

黄维询问廖运周,解放军对12兵团的包围已经形成,正在构筑工事,对此有何策略?

廖运周看到黄维有突围的打算,便反问黄维:“司令官有何决策,尽管下命令,我师保证完成任务。”

黄维说:“我准备挑选4个师齐头并进突围。”

廖运周听到这个消息一惊,而大脑却在极速地运转,12兵团装备仍然完好,有很强的战斗力,四个师齐头并进,解放军兵力不足,很有可能跑出去。

他灵光一现,对黄维说:“司令官的决策真是英明,我们师请求打冲锋,保证突破他们临时构筑的掩体,请司令批准。”

黄维大感欣慰,廖运周真乃良将,有这样对党国忠诚的勇士,何愁不能通过共军的重围。

得到黄维的同意后,廖运周忽然哪里觉得不对,如果按这个方式突围,第110师夹在三个师中间,根本没有战前起义的条件,恐怕会丢了夫人又折兵,也就达不到邓政委要求他“在最有利的时机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再次向黄维建议:“四个师齐头并进,不如三个师好,可以把18军的主力11师留下来当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我110师打头阵,如果先期得手,其他师再跟进扩大战果。”

听到此处,黄维真是大喜过望,廖运周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在这样紧急的时刻,有一位大将愿意当开路先锋,为整个兵团大局着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他拿出一瓶白兰地,斟满一杯酒放到廖运周手中:“廖兄,你真是我的好师弟,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飞机、坦克、榴弹炮,只要你张口,我全都应允。”

顺利忽悠黄维把部署调整成功,廖运周与黄维碰杯,一饮而尽杯中酒。司令官真是书呆子气十足,他突然有点可怜黄维这个天真的人了。

廖运周回到军部,向军长

吴绍周

汇报黄维的安排。

吴绍周说你们突围用不了那么多人,把328团给我留下来吧,我要用他当预备队。

真是瞌睡碰到枕头,正愁不知道如何处理不听话的328团,军长的要求正中廖运周的下怀,他装作不高兴,最终还是同意了。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回去以后,廖运周与师党委研究突围的细节。这一次,中野已经把12兵团层层包围,廖运周再也忍不住,提前派副官杨振海到对面送绝密情报和联系起义事宜。

六纵司令部那边也没有闲着,全都聚精会神地听杨振海介绍起义的准备。

杨振海兴奋地说:

“我师请求解放军前沿部队在突围处左翼闪开一个口子,等110师全部通过后,再把口子封上......”

杨振海觉得这个建议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听在王近山等人的耳中,却有千钧之重,万一接应衔接不好,被国民党军突围出去,那可就是大麻烦了,场面气氛顿时凝重了起来。

杨振海有些急了:“首长,是不是不相信我们,是不是觉得其中有诈?”

杜义德政委笑着说:“振海不要多心,我们相信长期在敌营中艰苦工作的地下党同志。问题是110师还不全是共产党的天下,如果哪里出了纰漏,被黄维将计就计突了出去,可就打乱了总前委的整体部署了!”

“这个情况我们反复考虑过,黄维现在一门心思突围,师党委的部署是绝对可靠的,请首长放心。”

王近山让武英陪着杨振海出去先休息一会,见过大风大浪,打惯了硬仗、恶仗的王近山,碰 到这样一个难题,下决心是无比的艰难。他看着杜义德,再看向政治部主任李震和作战处处长贺光华,大家同时沉默了下来。

怎么办?他是纵队司令,总前委一直提醒他要注意东南方向,如果这样还被黄维突了出去,他王近山这一世英名付之东流不要紧,总前委满盘皆输,他可是担待不起啊!

正当他准备下决心之时,杜义德笑了起来:“我说王司令,你就这样下决心了,不给邓政委打电话请示一下?”

王近山一拍脑袋,恍然大悟,真是急糊涂了,廖运周的情报邓政委更了解,他接通了邓政委的电话,汇报了接应110师起义的情况。

邓政委显然是成竹在胸,他了解的情报更多,听完王近山的请示后,他平静地说道:“好,完全同意”,就挂了电话。

首长同意这个方案,证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可是我们不能大意,要做好一切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别让黄维狡兔三窟给跑了!

王近山和杜义德等人商量好接应部队、阻击部队,计划好接应的路线,把杨振海请回了司令部。

王近山把杨振海叫到身前,自己亲手画了一张行军路线图,交到他的手中,说道:

“振海同志,现在是凌晨2点,你回去至少需要1个小时,按照计划,凌晨5点110师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出发,我们在行军路上摆放高梁杆作为路标。

起义官兵左臂绑白毛巾或白布条当作识别标志,以3发信号弹为号,天明前必须全部通过......为了保证起义顺利,我派武英同志跟着你们做向导。”

杨振海和武英向王近山郑重行了个军礼,转身走进昏暗的夜色中。

那边廖运周也在焦急地等待着杨振海回来,看到雾气中杨振海与武英一前一后走进110师师部,廖运周急切的心情终于放了下来,他拿着路线图,珍重的放进了怀里,就要回到组织的怀抱了,这一天等的太久太久了。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国民党起义军

这时离规定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武英催促廖运周说:“师长,以我为向导,由杨振海、刘协侯同志的329团为前卫,师部居中,330团为后卫,立即准备出发。”

廖运周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两个团5500余人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出发。”

虽然一切都准备完毕,但是真正出发,还是整整晚了一个小时。杨振海急得直跳脚,可是廖运周却明白,越是关键的时候,越不能着急,如果这个时候被黄维看出了破绽,可就功亏一篑了!

出发以后,天公作美,一片大雾,110师在武英的带领下,快速向预定的路线急进。等到了地点,三发信号弹升空,六纵方面却没有任何反应,坏了,雾气太大,接应部队没看到。

这时黄维命人用报话机联络廖运周:“长江、长江,我是武昌,你们到了哪里?”

廖运周沉稳回答:“武昌、武昌,我是长江,一切正常,我们正在抵近敌军,请司令官放心!”

时间在一秒一秒中过去,天亮以后如果雾散了,肯定会被国民党的侦察飞机发现。武英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身向解放军阵地摸去。

“谁?口令?”

听到解放军战士问口令,武英大喜,一边回口令,一边说道:“我是司令部武参谋,我要王司令员!”

此刻的王近山,心情比廖运周还要紧张,他在掩体后面,双眼紧盯着接应的路线,可是前面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他的心窝里仿佛有一团东西卡在那里,吞不进,吐不出,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忽然,前面传来急促的车轮声、脚步声和马蹄声,国民党军的身影出现在王近山望远镜中,这时武英也跑到前沿指挥所:“报告司令员,110师顺利到达。”

王近山觉得压力突然就没了,他怒喝一声,为什么不发信号?

武英更委屈,大声说道:“发了两次,是雾,是雾,看不见!”

王近山命令:赶紧告诉廖师长,让起义部队快速通过,我们准备要封口子了。

王近山看着起义部队一个不少的通过,马上命令两个团封上缺口,随后跟进的18军第11师立即遭到六纵的伏击。

黄维这时候也顾不得用密语了,在报话机内大声地喝问廖运周:“你们到了哪里,第11师遭遇共军密集火力突袭,伤亡惨重......”黄维气坏了,廖运周在前面畅通无阻,后续部队却遭遇打击。

国民党突围部队整整打了一个上午,到下午1点,黄维仍然期望廖运周能有好消息传来。

吴绍周在报话机中呼叫廖运周:“廖师长、廖师长,你现在在哪里,情况怎么样?”

廖运周哈哈大笑,他拿起报话机,装作手足无措的样子,结结巴巴的报告:“报告吴军长,我师突围、突围很顺利,谁知中了共军的圈套,钻进了包围圈,全师被围......”

说完之后,他扔下报话机,命令通讯人员把电台、报话机全部停掉。吴绍周和黄维听到廖运周的话,对目而视,都不知该说什么,最终突围失败,黄维又灰溜溜地逃回了双堆集。

三日之后,110师重要军官家属被妥善安置,廖运周率部起义的消息由新华社向全国发出,黄维听到这个消息后,像被打了七寸的蛇,从此一蹶不振,军心也彻底动摇。

淮海战役最紧急时,中野抓一特务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被活捉

黄维被解放军俘虏

1948年12月15日,在廖运周起义19天后,蒋介石王牌之一的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全歼,活捉黄维、吴绍周、杨伯涛、王元直等国民党将领及以下官兵4.6万人,

毙伤4.6万余人,起义5500余人,投诚3300人,缴获了无数武器装备。

多年以后,蒋介石仍气愤难平,他说:“第110师师长廖运周叛变,是加速黄维兵团失败之关键!”

淮海战役胜利以后,第110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第14军第42师,廖运周任师长,该师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江西、广东、云南和西藏等地。

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我军中为数不多,先后被授予过国民党少将军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的人之一。

廖运周潜伏敌营二十余年,为解放军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他在淮海战役最关键时期的反戈一击,彻底打断了黄维的筋,成了压倒12兵团最犀利的一根稻草,也推动了蒋家王朝的覆灭。

1996年5月11日,廖运周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谨以此文向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廖运周将军以及无数地下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