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炮火轰鸣,狼烟四起.....1937年,抗日战争的战火骤然点燃了整个中华大地。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国难当头,民族危难之际,曾有不少有志少年郎,年纪轻轻却怀揣着一腔爱国热情,和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义无反顾的奔赴了战争前线。

抗日战士
君子于役,不问归期。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些有志男儿,英雄烈士们为保中华,而舍弃了自己的家人,他们有的不幸战死沙场,与亲人天人两隔,有的幸运存活,终于等到了战争胜利,平安归乡。
而我们今天讲述的故事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位生活于抗日战争时期背景下的小人物,15岁便离家参军,但不曾想这一别,便是斗转星移几十载,当他再次踏入故土时,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白发老人。
阔别母亲,执意参军
这位曾经的
15岁少年
,名叫
谢春生
,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妹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军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于是谢春生的父母也带着他和妹妹过上了四处逃亡的生活,颠沛流离,在逃亡的过程中,
谢春生的父亲不幸惨死在了日军的枪下。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失去丈夫后的谢春生
母亲王秀英
,坚强的扛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擦干眼泪,一手牵着谢春生,一手抱着他尚还年幼的妹妹,背上背着行囊,在这乱世之中艰难的求生存。
在逃亡的过程中,小小年纪的谢春生便已见过了太多的屠戮,流血和死亡,尝尽了国破家亡的心酸与血泪。每当看到日军残暴的屠杀中国百姓时,谢春生总是将自己的小拳头捏得紧紧的,恨不得自己也能上前与日军搏斗。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去参军,奔赴前线,上阵杀敌,为抗日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但是
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母亲王秀英的反对。
对于当时作为一个母亲的王秀英而言,她对儿子参军有这样的态度,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谢春生是当时家里唯一的一根独苗,作为母亲的哪里舍得让儿子去前线,毕竟这一别,或许就是生离死别了,谢家的血脉或许也就此断送。再加上谢春生父亲的死带给她的打击,因而使得她如此反对谢春生参军。
抗日战争儿童团
面对母亲的反对,谢春生也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但是他早已
心意已决
,纵使被母亲视为不孝子孙,他也坚决要参与到抗日救国的行动中去,为国效力。
于是在一天夜里,谢春生准备背着母亲,悄悄逃离,临走前,他在母亲的窗前磕了三个头,便背起自己的行囊,踏上自己的征途。谢春生自知愧对母亲,他本打算打几年仗就回家侍奉母亲,那时候日军也被打跑了,母亲的气也应该消了,他便能和家人过上安稳日子了。但不曾想,
他这一走便是七十年。
由于当时的谢春生年纪尚小,一心只知道要打日军,不懂得所谓的主义之分,不知道该投身哪一个阵营,于是便稀里糊涂的加入了国军部队。
别看谢春生年仅15岁,但却年少有为,想到自己的相父亲和同胞曾死于日军的屠刀下,因此他在战场上总是士气高涨,他所在的部队曾前往华北地区进行抗战,期间打过多场胜仗,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嘉奖,
直到抗战结束时,他已经从一名普通小战士荣升为了营长。
回乡无望
盼望着,盼望着,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谢春生也以为自己可以回家探望母亲了。但是显然他的回家之路并不顺畅,因为内战的爆发,谢春生被迫站在了我军部队的对立面。
但最终随着我军部队取得全面胜利,
1949年,谢春生所在的部队也无奈败逃至台湾,谢春生便从此远离了大陆,而自己的回乡之日,也变得遥遥无期。
逃至台湾的谢春生,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日渐浓烈,他不知道母亲和妹妹在战乱中是否还安然存活?如果活下来,他们现在又究竟身在何方?母亲身体是否健康?妹妹长大成人后是什么模样?上学了没有?等等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谢春生的心。
但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来看,他想要回乡,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所以他只能等待。在这一期间,他也在台湾娶妻生子,过着属于自己的战后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一晃,就是70年的光阴。
此时的谢春生已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时常被病痛困扰,每每这时他就会想起母亲和妹妹,每每与妻子诉说心中的思想之苦时,眼泪总是忍不住的夺目而出。但纵使时间无情流逝,谢春生依旧没有放弃回家的希望。
一别70载,终回乡寻母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谢春生多年的等待迎来了希望。2008年12月15日,
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了“三通”
,谢春生才终于得以有机会踏上回乡的归途,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了,四世同堂,拥有自己新的家庭和家人。
当时的谢春生甚至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出于对谢春生身体的考虑,于是他的妻子,子女们都曾劝他要不别回去了。
但是谢春生为了心中的回乡执念,早已将自身的病痛抛之脑后,坚持要回家寻找母亲和妹妹,甚至流泪表示:
“就算是死,我也要回去看看。”
于是一个月后,谢春生颤颤巍巍的拖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回到了故土,由于已经过去了70年,故乡早已经物是人非,全然不是他记忆中的那般模样了。
按时间来推算,此时的母亲王秀英应该已经有106岁了,还活在人世的可能性并不大,再加上故乡翻天覆地70年的改变,谢春生想要寻亲,可以说难如登天。那谢春生又该怎样寻找曾经的母亲和妹妹呢?
最终还是要得益于网络时代信息的发达,无奈之下,谢春生只能寻求媒体的帮助,在诸多媒体的宣传和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谢春生真的找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母亲和妹妹。
在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都尚在人世后,谢春生难掩心中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在得到母亲所在的具体地址后,便立刻前往与之相见。
再见到母亲王秀英时,母亲已经卧床多年,神智也变得不大清楚了,但是却唯独没有忘记自己这个离家的儿子。
根据谢春生妹妹的讲述,
母亲王秀英这么多年来,都始终放不下这个儿子,也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还活着,就算神志不清依旧整日叫着儿子的名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有生之年,再见母亲,谢春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觉得此生亏欠母亲太多,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有的责任与孝道,立刻跪倒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并叫了一声迟来的:“娘”。
此时的王秀英虽然视力模糊,耳朵也背了,但是当一声“娘”喊出后,王秀英看着眼前这个同样头发花白的老人,虽然也愣了好几秒,但随即眼泪却从眼角流出,并紧紧握住谢春生的手,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了一句
:“生娃,你回来了”。
这一幕,不禁让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正是因为爱,因为心中的思念和执着,已经106岁的老母亲依旧在痴痴的等待他儿子的归来,尽管此时的儿子也已89岁,但是骨肉亲情,难分离,甚至能超越时间和距离的界限,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