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人民志愿军迅速进军朝鲜,前四次战役中,志愿军打的美军节节败退,把美军从鸭绿江直接赶到了横城附近,让不可一世的美军第一次体会到了惨败是什么样的心情,整个战役过程,志愿军打得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波折,但是在第五次战役打响后,由于战场形势出现了转变,数十万志愿军面临被美军包围吃掉的危险,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又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呢?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在前四次战役中,美军的指挥官麦克阿瑟非常自负,以为凭借着美军强大的武器装备一定可以打败志愿军,所以他不重视战术的制定,这导致了后来的巨大失败。第五次战役打响后,美军意识到自己吃败仗的原因和指挥官有很大的关系,不久,麦克阿瑟就被杜鲁门解除了职务,换来了同样声名赫赫的李奇微。

李奇微上任后,认真研究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最后发现了志愿军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后勤补给问题。由于美军具有绝对的空军优势,导致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非常脆弱,一旦有运输行动,就会遭到美军狂轰滥炸,大量的物资被炸毁后,志愿军无法充分补给必需品,这就出现补给一次只够行军一个礼拜问题。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李奇微看出这个漏洞后,很快就制定出了一套战术,他命令前线作战的范弗利特不要和志愿军硬拼,而是边战边退,诱惑志愿军进入美军的包围圈,然后一举消灭。

当时志愿军认为美军不堪一击,所以一直追到了汉城附近,这时等待已久的美军突然发起了反攻,利用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很快就穿插到了我军后方,宋时轮兵团被切成两半,好在志愿军临危不乱,边战边退,主力逐渐脱离困境,但是60军180师却因为听错作战命令,被美军成建制的吞掉。

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阻止美军的进攻,一旦美军迂回到志愿军后方,那么数十万志愿军就有被全部消灭的危险。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面对这样的危机,彭德怀是如何化解的呢?

他反复地在地图上寻找合适的阻击地点,最后选择了铁原,这个地方交通便利,是我军运输物资的中心区域。如果占据这里,不仅进退自如,而且可以很好地掩护主力后退,但是有一个缺点是,这里是平原地带,很适合美军的现代化部队进攻,无论是哪个军队殿后,在这里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彭德怀最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让63军留在铁原,阻挡联合国军15到20天,掩护主力撤退。

63军接到命令后,军长傅崇碧感到了无限的悲壮,但他坚定地向彭德怀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当时63军大约有2.5万人左右,火炮只有240门,而进攻的美军有4个师,将近5万人,而且还有近1500门火炮,187辆坦克,再加上飞机的空中支援,我军这一战变得非常艰难。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战斗打响后,志愿军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就是美军疯狂的轰炸,当时指挥美军作战的是范弗利特,他一来朝鲜就诞生了一个名词“范弗利特弹药量”,在一场战斗中,他指挥的部队会一小时会打完4000顿弹药,是美军正常情况下的5倍。不过志愿军却想到一个对付轰炸的好办法,就是“钉子战术”。

63军的战士们被分成200多个作战单位,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使美军的炮火无法集中起来发挥效果,为了更好地执行战术,63军军部将师级干部派到团部,把副团级干部派到连队,这就让作战命令很快就传达下去,美军无法找到轰炸的重点,只能一个一个清理志愿军的钉子,这个战术不仅减少了志愿军的伤亡,也阻挡了美军进攻的速度。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63军全军分散作战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无法限制美军的坦克部队,这时地道专家张英辉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利用韩军在铁原留下的战壕和防炮洞,改造成了一条条壕沟,美军的坦克过来的时候,就会陷入里面无法动弹,志愿军把炸药放在下面,坦克就被炸毁了。

63军在铁原一共阻挡了美军14天,在这14天里,志愿军共伤亡2.2万人,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而志愿军主力抓住这个机会,迅速退到了三八线附近,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脱离了陷境,这场战斗美军则伤亡1.5万人。

联合国军前线反扑,数十万志愿军危在旦夕,彭老总如何力挽狂澜?

铁原血战,军长傅崇碧深受重伤,战争结束后,彭德怀亲自去探望,看到傅崇碧艰难的敬礼,彭德怀热泪盈眶,摆摆手说:“63军辛苦了,你们是国家的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