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娘子关告急,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1937年10月22日,担任娘子关正面防御的26路军总司令

孙连仲

向南京最高统帅部发去的求援电报。

此时的

娘子关战役

已经打响了近半个月,26路军鏖战多日,全路人马仅剩不到6000人。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经过此前的三次旧关反击战,娘子关守军主力全部投入到旧关到长生口一线,但是依旧没能夺回旧关,而且各部队伤亡都很大,只能放弃进攻,各部队转入防御阵地。而此时

川岸文三郎

指挥的日军第20师团主力正通过正太铁路源源不断的向娘子关增兵,109师团也正准备增援娘子关。

增援娘子关

蒋介石在接到孙连仲的求援电报后,命令在山西南部待命的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派遣部队增援娘子关。邓锡侯接到命令后,指挥麾下第122师王铭章部、124师孙震部、127师陈离部火速驰援娘子关。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同时第二战区在接到娘子关告急的情报后,阎锡山决定让朱德第18集团军(八路军)抽调兵力驰援娘子关。此时阎锡山的重心还是放在忻口方向,所以晋绥军主力以及中央军主力都在忻口,而且此时忻口会战也是打得正焦灼,阎锡山对娘子关战场是有点难以顾及。

八路军接到娘子关告急的情报后,决定派遣林彪115师陈光343旅、刘伯承129师王宏坤385旅、陈赓386旅驰援娘子关,由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

10月23日,日军在旧关率先发起新一轮攻势。此时川岸文三郎将20师团主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右纵队是由高木第39旅团组成,任务是沿井陉-旧关-固关进攻娘子关正面防御阵地;左纵队由山下奉文第40旅团组成,任务是进占测鱼镇,之后经过石门,从侧翼迂回包抄娘子关守军退路,配合右纵队,侧击娘子关。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日军的战术是正面牵制,侧面迂回穿插的经典战术,这样的战术也确实好用。但是日军运用的太过死板了,基本上是万古不变,基本上就是套公式一样,太过于僵化与墨守成规,以至于在整个抗战期间,

日军与国军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

。因为日军的进攻套路就只有那一套,就是正面压制或者牵制,侧翼迂回包抄,然后国军也非常懂日军的这一套,每次都能在日军完成合围之前,顺利撤出包围圈,所以整个抗战期间都没有国军主力部队被日军穿插围歼的例子。

是迂回穿插的战术不行吗

,不!只是日军运用的太呆板而已。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在解放战争中,同样是迂回穿插战术,解放军可运用的灵活多变,打了不少漂亮的围歼战。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场,特别是第二次战役,志愿军38军完美的穿插,配合13兵团主力打了一场漂亮的

“清川江围歼战,”

给联合国军展现了一场教科书式的迂回穿插分割围歼战术,一举打垮美军第二步兵师。)

黄绍竑部署失误

10月23日,川军先头部队王铭章第122师已经到达娘子关战场,刘伯承129师主力也已完成集结。娘子关前敌总指挥黄绍竑命令川军122师主力布防在绵山一带。同样,因为测鱼镇方向兵力单薄,所以刘伯承129师也被调至七亘村、石门关一带布防。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此时黄绍竑把主力都放置在了娘子关正面,孙连仲26路军池峰城31师、冯安邦27师、左为张金照30师,张华堂独立44旅依次展开;曾万钟第三军主力则在固关一带,麾下第7师一部在梁家垴作为预备机动部队

通过黄绍竑的部署,我们可以发现,他基本把主力都放置在了娘子关正面,这有一个致命失误,那就是在测鱼镇的石门关,经过石门关还有一条重要的道路,从这可以直插娘子关侧后方。原本石门就是天险,依仗石门关国军只要抽调几个团就能挡住测鱼镇的日军侧翼迂回部队。但就是这么重要的地方之前居然没有重点防守。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石门关河谷

而且被紧急调到石门关一带驻防的129师陈赓386旅771团也是没能守住石门关(待129师力赶到时,日军40旅团主力已经突破石门,继续向前推进),这么重要的关隘就这样拱手相让了,连日军都没想到会这么轻松夺取石门关。

石门关丢失,这一下让黄绍竑、孙连仲等指挥官清楚了日军的意图,日军是在旧关发动攻势,牵制我方在正面的大部队,之后再次石门关侧翼迂回,包抄围歼娘子关守军。于是黄绍竑急令川军122师增援石门关。

混乱的指挥系统

122师麾下364旅仓促出发,对石门前线战况毫不知情,战场地形更是一无所知。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就直接开赴战场,而且还是与日军展开遭遇战。

果不其然,虽然川军斗志高昂,但是这样的仗根本无法打,川军在与日军遭遇后,损失惨重,根本挡不住日军攻势。虽然王铭章率领122师主力赶赴柏井镇支援,但是我方的整个右翼防线已经失去了防守的意义,日军迂回部队已经可以随时夹击娘子关守军。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由于此次在娘子关的部队派系复杂,虽然前后投入了十万军队,但是依旧没能挡住一万多日军的进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挥系统太混乱了,各部队根本不能协调作战,上述川军122师的例子并不是个例,在整个娘子关战役期间,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我们来看娘子关战役的各个部队,26路军是西北军冯玉祥旧部,后投靠蒋介石;第3军是滇军,后投靠蒋介石,27路军是杨虎城旧部;129师是八路军;122师是川军;还有几个比如独立44旅是晋绥军;而指挥官又是黄绍竑,他是桂系的人,手上没有一支自己桂系的部队,

他初到娘子关那就是光杆司令。

(17师师长赵寿山在事后回忆娘子关战役时他说,旧关的丢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部队的协调指挥太乱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侧翼有无友军?友军是谁?)

娘子关沦陷

10月25日,日军的左侧迂回部队陆续占领了柏木井、固城浦村,直逼固关。此时的天险固关以及失去了防守意义,因为后方已经被突破了,日军可以前后夹击固关,更可怕的是日军可以直插娘子关后方,围歼我方在娘子关的主力,所以此时位于磨河滩的指挥部非常危险。

日军的迂回穿插战术如此呆板,为什么娘子关还是守不住?

10月26日,担任娘子关正面防御的孙连仲26路军、第3军主力撤离娘子关,主力撤退至巨城镇附近,组织布防下一道防线。此时在娘子关鏖战十余日的26路军收拢的部队只有三千多人,曾万钟部收拢时,战斗人员也只有一千多人。

结语:

娘子关战役我方付出了巨大伤亡,鏖战二十余天,伤亡2.7万余人,毙伤日军数千人,娘子关战役我方战败,日军的战术虽然呆板,但是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日军确实比我们强太多,在兵员素质以及武器装备的压制面前,战术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娘子关战役期间,全国各地不同派系的部队共同驰援娘子关,西北军、陕军、滇军、川军、晋绥军还有八路军、中央军等等。虽然在战前,这些部队见面可能都要打一仗,但是,如今国难当头,无论你我是什么派系,都是中华男儿。日寇侵大陆土,中国人都有守土之责。

参加娘子关战役的抗日先烈们,把他们的鲜血洒满了一个个山头,一座座关隘,将士们的忠骨埋葬在这一片片高山之上,他们永远的守护着曾经誓死捍卫过的土地,永远!永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