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脚道长,抗日牺牲,八路军司令员为其立碑

刘奉山,名刘雪长,号奉山,生于1886年,山东省淄川区峨庄乡西石村人。刘奉山自幼家境贫寒,常年给人放牛耕地,无论酷暑严冬,终年赤足行走。寒暑易节,无意当中练就铁板脚,翻山越岭,攀崖过山,如覆平地。

刘奉山二十多岁开始习武,习练“精道气”之术。白日时常在村内大庙台厦檐内、三教堂圆门外的石台阶上和玉皇顶山门等处,练“金鸡独立”,旁若无人。夜晚倒卧于三教堂台阶护栏之上。后来又在三教堂炼丹,修医道,为人治病疗伤。再后来,创立“天门会”,身穿道袍,头戴五佛珠冠,手执拂尘,肩背青龙偃月刀,到处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动员百姓入会,保家卫国。此人黑红脸膛,身高五尺开外,蓄长胡须,腰粗膀阔,赤足蔽服,夏穿棉裤棉袄,冬日赤臂短裤,行为怪异,如疯人一般。

铁脚道长,抗日牺牲,八路军司令员为其立碑

1933年,刘奉山为壮大势力,率弟子二十余人,离别家乡,到沂源县三岔乡丝窝村凤凰山的山洞内,精炼仙道,并广收弟子。招集弟子范围广及博山、沂源、沂水、临朐等县,弟子一度曾达二千余人,仅双古屋、平地、丝窝、郑家庄一带就有弟子一千余人。刘奉山整日率弟子习武,练习刀枪,研究兵法,讲究排兵布阵。

1936年前后,峨庄境内土匪甚众,狼烟四起。土匪烧杀抢掠,欺男霸女,百姓无法忍受。当地村长、族长经过商议,聚集乡里有头有脸、能说会道之人,率数百姓,抬着花轿,打着彩旗,以大礼相迎,恭请刘奉山回乡,抗击土匪,保家安民。刘奉山回乡后,在三教堂落坛,人们纷纷参拜,张灯结彩,鸣炮庆贺,拥称刘奉山为“刘王”。从此以后,刘奉山威名大振,正式树起“天门会”大旗。“天门会”在三教堂前的大河滩设立练兵场,整日抬炮点将,挥刀舞棍,进行操练。一时间,杏黄旗、龙凤旗、虎头旗迎风招展,伴随着声声呐喊,好不威风。

1937年前后,刘奉山曾率众生徒,多次抗击土匪,保一方平安,名气越来越大。方圆三百余里,入会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各路土匪风闻刘奉山在三教堂聚众,兵多将广,武艺超群,竟无人敢来峨庄地区骚扰。

铁脚道长,抗日牺牲,八路军司令员为其立碑

1938年秋,土匪李四亮的势力越来越大,驻扎在太河镇,时常来西石一带催粮派款,并骚扰“天门会”会徒家庭。刘奉山及其弟子愤怒之下,绑架了李四亮的手下。李四亮得知后,派人打死了西石村“天门会”刘守告等人,以示报复。随后,李四亮纠集队伍三百余人,来西石滋事,要与刘奉山的“天门会”决战。

上午十点多,李四亮率部以武术连和炮兵连为先锋,在三教堂周围、村北水井台、戏台架起迫击炮,摆开阵势,试图以武力要挟,征服刘奉山及“天门会”。而刘奉山及其弟子在三教堂上看得一清二楚,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李四亮下令武术连包围三教堂,并从院墙上跳了进去。刘奉山下令迎敌,双方展开肉搏战。李四亮的迫击炮也向三教堂开火,配合武术连作战。激战不多时,李四亮武术连连长焦振方被刘奉山的大徒弟翟丕和一刀劈在大圆门外,顺着十九级台阶滚到钟鼓根,当场毙命。武术连其他人员见状,不敢恋战,纷纷抱头鼠窜,大败而归。刘奉山身先士卒,挥舞大刀,率领众徒渡河追击。当时,一发炮弹从其腋下划过,肋间只受轻伤。这一仗,打掉了李四亮所部的锐气,其它土匪更是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西石家庄和峨庄地区骚扰滋事。

铁脚道长,抗日牺牲,八路军司令员为其立碑

1939年6月,日军集结两万兵力侵犯鲁中根据地,其中有一路日军要从峨庄境内路过。八路军四支队和“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得到情报后,立即派人与“天门会”道长刘奉山联系抗日事宜。刘奉山一向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得到消息,二话没说,带领三十多名徒弟,手持大刀、长矛、锄、镰、锨、镢等,来到村西,拦住了日军的去路。

刘奉山双手合十,双目微闭,盘坐在山路中间,徒弟们坐在他的左右和身后。日伪军一百多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走来,到近前,见一位老道,披散着长发,穿一身道袍,赤着双脚,闭着眼睛,嘴里嘟嘟嚷嚷念着些什么。此时“天门会”的鼓声也咚咚咚想起来。日军小队长一见这阵势,不敢贸然前行,便叫队伍停下,派翻译官以“借路走”的名义,同刘奉山交涉。刘奉山义正词严,拒绝日寇通过:“路是中国人的路,日本人从这里走,不行!”日寇怕拖延时间,贻误战机,便气急败坏,向天门会发起攻击。刘奉山大喊一声:“小鬼子占大陆土,蹂躏百姓,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想从我们家门口过去,比登天还难,徒弟们,给我上!”刘奉山冲在最前面,挥舞大刀,砍倒了前面的几个鬼子。“天门会”弟子冲进敌群,展开白刃战。战斗中,刘奉山被敌人射中十余枪,倒在血泊中。

铁脚道长,抗日牺牲,八路军司令员为其立碑

战斗自近中午开始至下午两点多钟结束。最后,日伪军以五十多具尸体的代价,打通了南进的道路。悲痛的是“天门会”道长刘奉山及其弟子共十五人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篇章。这次阻击战长达三个小时,不仅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灭了他们的威风,而且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为省政府及主力部队外线作战赢得了时间。

据说,当时与日寇激战,日寇的迫击炮弹喷射而出,直奔刘奉山而来。刘奉山稳如磐石,待炮弹飞来时,用左腋夹住一枚;第二枚炮弹又呼啸而至,刘奉山又用右腋夹住;待第三枚炮弹奔来之时,刘奉山才中弹倒地,然而胸口只是烧焦一片,其他概无损伤。就在刘奉山倒地之处,一股青烟升起,隐约可见一条青龙盘旋而上。徒弟们说,这是道长归天了。此说是当地百姓对刘奉山的一种神化,当然不可信。

战后,“天门会”道友李恒德去博山县池上镇,向八路军办事处报告了战斗经过,并将缴获的部分武器交付于八路军冯毅之营。八路军四支队廖容标司令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拨款七百元为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在“天门会”旧址三教堂为刘奉山树起了纪念碑,碑文系当时博山县“九道抗日联合会”主任王子虹题写,横批为“壮烈千秋”,立碑时间是民国二十八年仲冬,现残碑犹存。

铁脚道长,抗日牺牲,八路军司令员为其立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