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阳湖文秀丨之十八:包静鹃作品

阳湖文秀丨之十八:包静鹃作品

作者简介:包静鹃,任教于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闲暇之余,喜欢看看花,逗逗猫,吹吹风,散散步,聊聊天,听听歌,读读书,写写字。

唯有山茶偏耐久

我第一次知道山茶花,居然是源于读小学时偷偷看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书中有一山庄名曰“曼陀山庄”,因为山茶花的别名即“曼陀罗花”,更有一章回目便是——“为谁开,茶花满路”。

而邓丽君有首歌,名字就叫《山茶花》:“山茶花,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这首情歌,唱出绵绵情意的同时,也唱出了山茶娇艳无俦的特点。

但真实的山茶花,我居然很久都没有见过。直到十多年前搬进现在的小区,看到了左邻家的一株山茶,树冠有两合抱,花开得如火如荼,着实令人艳羡。然而世事难料,十年后,左邻家中遭变,无奈只得变卖房屋。搬离之前,左邻将那株山茶含泪相赠,自此,那株山茶就在我家安家落户。

陈与义的“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说的其实并不是茶花,而是茶树花,因为茶花在九月根本不会开放!

左邻离开时,尚在夏季。山茶不解离恨,枝叶依旧在风中葳蕤。深秋时节,不经意间就发现,枝头已经挺立着好多蓓蕾。然而她就像花中的哪吒,孕育的时间甚久。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凛冽的寒风中,她终于开始了她的连续剧展播——满树的花苞,渐次张开小嘴,大红的花瓣,明黄的花蕊,以最亮丽的色彩组合,来点亮略显灰暗而沉寂的冬季。

一棵树上,有含苞待放的,有刚刚开放的,有迎风怒放的,也有即将凋零的,这一树山茶,如同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花开花落,绵绵不绝。

这株山茶,年年从冬天笑到春天:梅花凌寒时,她在开;桃笑李妍时,她还在开。“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每一个清晨,你走到茶花前,她们都已经理好红妆,美艳不可方物。

在阳光下,山茶亮得耀眼,不可逼视;在雨中,山茶点点晶莹,雨润红姿娇;微风里,山茶自开自落自潇洒!

我家这株山茶属日本山茶,凋谢时,她是整朵落下。有意思的是,日本人从不把山茶花作为切花,因为山茶花的凋落会使他们联想到砍头,像是人头滚落。

山茶花凋谢后,仍是颜色艳丽。我妈总是把落花堆在树根周围,每当此时,我就想起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陆山茶花的栽培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第一个记载山茶花品种的是唐代丞相李德裕。而我知道山茶有很多珍品,也是源自《天龙八部》,“十八学士”令人神往,“抓破美人脸”令人发笑。其实《天龙八部》的故事背景是北宋,“十八学士”“抓破脸”都是清朝才有记载的品种,但小说并非百科全书,实在不必吹毛求疵。相比之下,我家的山茶是单瓣,花型略显单薄;花瓣也不细腻,质地略显粗糙;而颜色初看也不是很讨喜,略显俗艳。可是,越看,你越是会被她折服,她明媚、活泼、热情、坚忍,让你不由喜欢她!

在家抗疫的那些日子里,这株山茶,用她最热烈的姿态、最鲜艳的颜色,陪我们度过寂寞的时光。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段时间那样,长久地欣赏她的花朵——

因为花朵大而重,有天发现有细枝力不从心,五朵六朵压枝低,我还蹲下身子和垂首的花朵凝视,端详她们的欲说还休。

山茶并不娇气,只要给她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她便可以茁壮成长。我妈对这株山茶养护得甚是用心,自制各种肥料浇灌她。有次大雪,屋顶的积雪滚落,砸断了几根树枝,我妈心疼不已。有一年,夏天酷热,山茶一部分叶子都晒焦了,我妈连夜将她紧急转移至阴凉处。

秋风送爽,山茶花早已谢幕,“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待明年,再看她花开花落!

梦里鸡啼三两声

小学时有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家添了好多小伙伴——一只毛绒绒的小猫,一群毛绒绒的小鸡。而院子里,妈妈种的一大片木春菊也慢慢地开了。

阳光温柔地洒下,微风轻轻地拂过,开得密密的木春菊轻轻摇摆,仿佛是一群穿着白色蓬蓬裙的小姑娘,挤在一起窃窃私语,小小的脸上满是快乐。

小猫和小鸡也开始嬉戏,它们像蒲公英的种子,散在院子里。小猫会进入花丛中,然后在某朵花旁突然冒出来,而且感觉它越来越乐在其中。小鸡在院子里的石径、草丛散步、觅食,不时有细细的叫声传过来。小猫有时也会走到小鸡们的旁边,摇着尾巴,认真地看着它们。

过不了几天,和谐被打破:小猫在某次隐入花丛中,然后鬼鬼祟祟冒出来,突然施展“凌波猫步”,冲到小鸡队伍当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小鸡们惊叫着仓皇逃窜,有的脚底还连连打滑,翅膀都张开了,那真是狼狈不堪!偷袭成功的小猫迅速回到走廊上,得意洋洋地看着惊魂未定、犹自乱作一团的小鸡们,优哉游哉地摇着尾巴。

自此这样的戏码每天都要上演,小猫乐此不疲,小鸡遭殃不已。而且小猫会跃上围墙,摇着尾巴傲视鸡群,估计这样感觉更有成就感吧!

小鸡虽屡遭惊吓,但仍是茁壮成长,没过多久,身高就超过了小猫。

我们这位聪明狡黠的猫先生啊,再也没有“偷袭”过鸡群,老祖宗那句“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此,它尽量不与鸡群有交集,只是在它的地盘休憩时,不时用落寞的眼神看向日渐膘肥体壮的小鸡们。

等到妈妈把开足的木春菊一朵朵剪下来,放在一个竹匾里晾晒时,小猫已成了我和弟弟的玩伴,而小鸡们,则开始了它们的精彩鸡生。

爸爸搭的鸡窝是我见过的鸡窝中最用心最精致的,而鸡窝外面的广阔天地,则是鸡的乐园。按照它们的外形和特点,我们给它们一一取了名字,到今天我还记得几个:“强盗”“小白”“妖怪”“贪食婆”……

“强盗”是鸡王,鸡们的精神领袖。它体形偏大,鸡冠血红,羽毛绚丽,鸡喙尖锐锋利,鸡爪好比鹰爪,浑身霸气,不怒自威。它特别好战,把村里大黑狗撵得一边嗷嗷直叫,一边落荒而逃;几只母鸡也收为己有,别的公鸡不许“染指”;更过分的是,除了我爸,谁都不给面子,追着就啄,偏偏我还打不过它,每次都大呼小叫地要我爸“救命”,经过自家院子像是穿过火线一般。这只大公鸡实在彪悍,绝对是公鸡中的战斗鸡,“强盗”二字实至名归。

“小白”毛色较淡,但体格魁梧不输“强盗”。如果说“强盗”是一团火,那么“小白”就是一泓泉水。它气宇轩昂且温文尔雅,是鸡群中的另一种颜值担当,妥妥的鸡中帅哥。

“妖怪”估计和鹭鸶是远亲,因为腿长得出奇,高出其他鸡一大截,故而获此名字。现在想来是当时的我们没有审美眼光啦,人家其实是个长腿欧巴。

“贪食婆”,顾名思义,就是一只很能吃的母鸡啦。每次投食,它抢得最快,吃得最多,所以毛发滋润、体态丰满,应该是鸡中“杨贵妃”。

还有几只鸡,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了。

就是这一群鸡,它们在院子里朝饮清露、暮食青草。既会高亢地打鸣,亦会闲散地嘀咕;既会闲庭信步,也会追逐斗殴;既会蹲在桃树上打盹儿,也会张着翅膀斜着身子奔跑……但是,它们从来不讲卫生,随时随地大小便。可是现在想想,纵然铲屎也幸福!那种“鸡眠桃树巅,猫绕双脚边”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要么忍,要么残忍

吕后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与武则天、慈禧并称三大女主,因为她用残忍的手段虐杀戚夫人,所以人们想到她,第一印象便是凶残、暴虐。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当年那个叫吕雉的女子,不仅善良温顺,而且识大体。据史书记载,由父亲做主,将吕雉许配给年长约二十一岁的刘邦为妻时,她没有怨言!

嫁过去了才知道,刘邦早已经有了一个非婚生子刘肥,而且只比自己小几岁,她没有怨言!

婚后勤劳持家,种地耕田,她没有怨言!

刘邦做亭长押送劳工,途中放走劳工自己逃亡,因而连累吕雉代他受过,进了监狱并受到狱卒虐待,她没有怨言!

楚汉相争,和公公刘太公在项羽军营中做了28个月的人质,她没有怨言!

这是何等的坚忍不拔!

吕雉终于回到刘邦身边,成为了吕后。可是既没有久别重逢的温情,也没有苦尽甘来的喜悦,因为刘邦身边早就有了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戚夫人。《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历经千辛万苦,到头来却是“希见上,益疏”。这让吕后情何以堪!吕后嫉恨戚夫人是人之常情,但她审时度势,选择了忍气吞声。

然而戚夫人最终碰到了吕后的底线,她在刘邦的支持下,想让儿子刘如意取代吕后儿子刘盈成为太子。夺夫之恨尚未平息,更添夺嫡、夺位之仇,那是不共戴天。但刘邦天平完全倾向戚夫人母子,吕后即便忍无可忍,但还是只能一忍再忍。她咬牙应战,利用一切力量以期保住太子之位和自己的后位,甚至不惜向在朝堂上支持太子刘盈的大臣周昌下跪致谢……即便她有着诱杀韩信、诬杀彭越的手段,但她对戚夫人始终隐忍不发。

忍辱负重多年后的吕后,在刘邦死后,无须再忍,终于,她将所有的“忍”彻底化为“残忍”。

要么忍,要么残忍!

与诛杀韩信、彭越的一步到位不同,吕后残杀戚夫人的手段令人发指。她为了出气,先将戚夫人凌辱折磨,并杀掉她唯一的儿子,最后一手炮制了惨绝人寰的人彘事件。

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吕后在作为人质回归前有过任何抱怨,也许那时她还是一个未经风雨的姑娘,曾下定决心要和她的丈夫永远在一起,所以她决意要与丈夫共患难,甚至代替刘邦去承受那些痛苦。那大概成了她的信仰,支撑她度过那些艰难岁月。

又也许是深信父亲吕太公所说“刘邦的面相是贵人之相”,深信自己是贵人之命,所以不管经受多少苦难,都认为是“天降大任”的必经过程,对于美好的明天心怀希望。

但戚夫人的存在给了吕后最大的惶恐和最深的绝望,戚夫人的巧笑倩兮、风情万种,轻而易举就击败了她。慑于刘邦权威,她从“坚忍”变为“隐忍”;而夺嫡之恨持续发酵,终于在刘邦死后,由“隐忍”变为“残忍”,虐杀了情敌兼政敌的戚夫人。

吕后终于完败戚夫人,但她没有料到,人彘事件不但给她带来千古骂名,更导致了儿子汉惠帝刘盈的早逝。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常!

菡萏发荷花

去年暑假,因着一株并蒂莲,常州荷园上了热搜。

荷园地处常州新闸,那里有着夏日里最美的篇章。

在清晨去荷园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时候的荷园显得格外安静与清新。放眼望去,荷花尚睡眼惺忪,荷叶绿得令人神清气爽。叶子一片挨着一片,像无数穿着短蓬裙的小姑娘,你挨着我,我挽着你,喁喁私语;间或讲得有趣,笑得裙子翻飞,露出叶子背面,宛如浅绿色的衬裙。有的荷叶上尚留有宿雨,又也许是露珠,仿佛是恋人晶莹的珠泪,盛在翡翠盏中。

刘禹锡曾说“池上芙蕖净少情”,但你看看这眼前刚刚苏醒的荷塘,“菡萏发荷花”,明明是满池的风情啊——阳光下,荷花渐渐都醒来,乍一看,荷茎高高低低,造就了整体的错落有致;细看时,一个个姿态楚楚,袅袅不语,清丽绝俗。园中荷花以红色为主,深粉色、浅粉色,白中带红,红中嵌白,各有各的好看,这株还在令你流连不已,那株又让你赞叹不绝,只觉得目不暇接,恨不能尽收眼底。

初升的阳光还甚是柔和,刚好给荷花镀上了一层明丽的色彩。突然觉得,除了“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别样红”三字,再无任何言语能形容荷花此时的娇艳无伦。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因美景当前,于是一些诗句便涌上心头,比如看到栏杆上的蔷薇,想到“满架蔷薇一院香”;看到蝴蝶在花丛翩跹,想到“留连戏蝶时时舞”……可是去荷园,我觉得是带着诗词去寻找美景的:眼前莲叶田田,忍不住去检视,是否荷叶都挺出水面,这才符合“一一风荷举”嘛;在水边瞪大眼睛寻觅,看看水里有无鱼儿,为的就是还原一下“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场景;顺着水边缓步前行,多希望有一只蜻蜓落在荷花苞上,成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

我们贪婪地欣赏着,尽情地赞叹着。园中荷花形态各异:渐渐盛开的是艳妆美妇,刚刚绽放的是二八佳人,含苞待放的是垂髫少女,仿佛一起春日出游。出水较高的,俏生生地顾盼生姿;稍矮一头的,也是笑靥迷人,风姿嫣然;更有怯生生钻在荷叶之间的,尚且羞涩地打着朵儿。对此盈盈红妆,赏花人如同喝了清冽的酒,有些微微的醺醉。

想起明代著名茶学家顾元庆在《茶谱》中写到一种荷花茶的制作方法:“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和顾元庆同乡的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里也讲述了妻子芸娘制作莲花香茶的故事,“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而夜晚去荷园,则是一番别样的风情,烟笼池水,月笼荷花,整园像是披了一层烟雾,荷花和荷叶平添了几分出尘之美。此时荷园,有着安眠前的沉静,偶尔传来虫子的低鸣。满池睡去的荷花,和着漫天的星光,化作一缕荷香,汩汩流入心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