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陽湖文秀丨之十八:包靜鵑作品

陽湖文秀丨之十八:包靜鵑作品

作者簡介:包靜鵑,任教于常州市鄒區實驗國小,中國小進階教師,江蘇省國語水準測試員,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閑暇之餘,喜歡看看花,逗逗貓,吹吹風,散散步,聊聊天,聽聽歌,讀讀書,寫寫字。

唯有山茶偏耐久

我第一次知道山茶花,居然是源于讀國小時偷偷看的武俠小說——金庸的《天龍八部》。書中有一山莊名曰“曼陀山莊”,因為山茶花的别名即“曼陀羅花”,更有一章回目便是——“為誰開,茶花滿路”。

而鄧麗君有首歌,名字就叫《山茶花》:“山茶花,你說他的家開滿山茶花,每當那春天三月,鄉野如圖畫。”這首情歌,唱出綿綿情意的同時,也唱出了山茶嬌豔無俦的特點。

但真實的山茶花,我居然很久都沒有見過。直到十多年前搬進現在的小區,看到了左鄰家的一株山茶,樹冠有兩合抱,花開得如火如荼,着實令人豔羨。然而世事難料,十年後,左鄰家中遭變,無奈隻得變賣房屋。搬離之前,左鄰将那株山茶含淚相贈,自此,那株山茶就在我家安家落戶。

陳與義的“青裙玉面初相識,九月茶花滿路開”,說的其實并不是茶花,而是茶樹花,因為茶花在九月根本不會開放!

左鄰離開時,尚在夏季。山茶不解離恨,枝葉依舊在風中葳蕤。深秋時節,不經意間就發現,枝頭已經挺立着好多蓓蕾。然而她就像花中的哪吒,孕育的時間甚久。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在凜冽的寒風中,她終于開始了她的連續劇展播——滿樹的花苞,漸次張開小嘴,大紅的花瓣,明黃的花蕊,以最亮麗的色彩組合,來點亮略顯灰暗而沉寂的冬季。

一棵樹上,有含苞待放的,有剛剛開放的,有迎風怒放的,也有即将凋零的,這一樹山茶,如同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花開花落,綿綿不絕。

這株山茶,年年從冬天笑到春天:梅花淩寒時,她在開;桃笑李妍時,她還在開。“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每一個清晨,你走到茶花前,她們都已經理好紅妝,美豔不可方物。

在陽光下,山茶亮得耀眼,不可逼視;在雨中,山茶點點晶瑩,雨潤紅姿嬌;微風裡,山茶自開自落自潇灑!

我家這株山茶屬日本山茶,凋謝時,她是整朵落下。有意思的是,日本人從不把山茶花作為切花,因為山茶花的凋落會使他們聯想到砍頭,像是人頭滾落。

山茶花凋謝後,仍是顔色豔麗。我媽總是把落花堆在樹根周圍,每當此時,我就想起那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大陸山茶花的栽培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第一個記載山茶花品種的是唐代丞相李德裕。而我知道山茶有很多珍品,也是源自《天龍八部》,“十八學士”令人神往,“抓破美人臉”令人發笑。其實《天龍八部》的故事背景是北宋,“十八學士”“抓破臉”都是清朝才有記載的品種,但小說并非百科全書,實在不必吹毛求疵。相比之下,我家的山茶是單瓣,花型略顯單薄;花瓣也不細膩,質地略顯粗糙;而顔色初看也不是很讨喜,略顯俗豔。可是,越看,你越是會被她折服,她明媚、活潑、熱情、堅忍,讓你不由喜歡她!

在家抗疫的那些日子裡,這株山茶,用她最熱烈的姿态、最鮮豔的顔色,陪我們度過寂寞的時光。我也從來沒有像那段時間那樣,長久地欣賞她的花朵——

因為花朵大而重,有天發現有細枝力不從心,五朵六朵壓枝低,我還蹲下身子和垂首的花朵凝視,端詳她們的欲說還休。

山茶并不嬌氣,隻要給她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她便可以茁壯成長。我媽對這株山茶養護得甚是用心,自制各種肥料澆灌她。有次大雪,屋頂的積雪滾落,砸斷了幾根樹枝,我媽心疼不已。有一年,夏天酷熱,山茶一部分葉子都曬焦了,我媽連夜将她緊急轉移至陰涼處。

秋風送爽,山茶花早已謝幕,“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待明年,再看她花開花落!

夢裡雞啼三兩聲

國小時有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家添了好多小夥伴——一隻毛絨絨的小貓,一群毛絨絨的小雞。而院子裡,媽媽種的一大片木春菊也慢慢地開了。

陽光溫柔地灑下,微風輕輕地拂過,開得密密的木春菊輕輕搖擺,仿佛是一群穿着白色蓬蓬裙的小姑娘,擠在一起竊竊私語,小小的臉上滿是快樂。

小貓和小雞也開始嬉戲,它們像蒲公英的種子,散在院子裡。小貓會進入花叢中,然後在某朵花旁突然冒出來,而且感覺它越來越樂在其中。小雞在院子裡的石徑、草叢散步、覓食,不時有細細的叫聲傳過來。小貓有時也會走到小雞們的旁邊,搖着尾巴,認真地看着它們。

過不了幾天,和諧被打破:小貓在某次隐入花叢中,然後鬼鬼祟祟冒出來,突然施展“淩波貓步”,沖到小雞隊伍當中。突如其來的“變故”吓得小雞們驚叫着倉皇逃竄,有的腳底還連連打滑,翅膀都張開了,那真是狼狽不堪!偷襲成功的小貓迅速回到走廊上,得意洋洋地看着驚魂未定、猶自亂作一團的小雞們,優哉遊哉地搖着尾巴。

自此這樣的戲碼每天都要上演,小貓樂此不疲,小雞遭殃不已。而且小貓會躍上圍牆,搖着尾巴傲視雞群,估計這樣感覺更有成就感吧!

小雞雖屢遭驚吓,但仍是茁壯成長,沒過多久,身高就超過了小貓。

我們這位聰明狡黠的貓先生啊,再也沒有“偷襲”過雞群,老祖宗那句“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它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從此,它盡量不與雞群有交集,隻是在它的地盤休憩時,不時用落寞的眼神看向日漸膘肥體壯的小雞們。

等到媽媽把開足的木春菊一朵朵剪下來,放在一個竹匾裡晾曬時,小貓已成了我和弟弟的玩伴,而小雞們,則開始了它們的精彩雞生。

爸爸搭的雞窩是我見過的雞窩中最用心最精緻的,而雞窩外面的廣闊天地,則是雞的樂園。按照它們的外形和特點,我們給它們一一取了名字,到今天我還記得幾個:“強盜”“小白”“妖怪”“貪食婆”……

“強盜”是雞王,雞們的精神領袖。它體形偏大,雞冠血紅,羽毛絢麗,雞喙尖銳鋒利,雞爪好比鷹爪,渾身霸氣,不怒自威。它特别好戰,把村裡大黑狗攆得一邊嗷嗷直叫,一邊落荒而逃;幾隻母雞也收為己有,别的公雞不許“染指”;更過分的是,除了我爸,誰都不給面子,追着就啄,偏偏我還打不過它,每次都大呼小叫地要我爸“救命”,經過自家院子像是穿過火線一般。這隻大公雞實在彪悍,絕對是公雞中的戰鬥雞,“強盜”二字實至名歸。

“小白”毛色較淡,但體格魁梧不輸“強盜”。如果說“強盜”是一團火,那麼“小白”就是一泓泉水。它氣宇軒昂且溫文爾雅,是雞群中的另一種顔值擔當,妥妥的雞中帥哥。

“妖怪”估計和鹭鸶是遠親,因為腿長得出奇,高出其他雞一大截,故而獲此名字。現在想來是當時的我們沒有審美眼光啦,人家其實是個長腿歐巴。

“貪食婆”,顧名思義,就是一隻很能吃的母雞啦。每次投食,它搶得最快,吃得最多,是以毛發滋潤、體态豐滿,應該是雞中“楊貴妃”。

還有幾隻雞,在我的印象中已經模糊了。

就是這一群雞,它們在院子裡朝飲清露、暮食青草。既會高亢地打鳴,亦會閑散地嘀咕;既會閑庭信步,也會追逐鬥毆;既會蹲在桃樹上打盹兒,也會張着翅膀斜着身子奔跑……但是,它們從來不講衛生,随時随地大小便。可是現在想想,縱然鏟屎也幸福!那種“雞眠桃樹巅,貓繞雙腳邊”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複返了!

要麼忍,要麼殘忍

呂後在曆史上赫赫有名,與武則天、慈禧并稱三大女主,因為她用殘忍的手段虐殺戚夫人,是以人們想到她,第一印象便是兇殘、暴虐。

其實,“人之初,性本善”,當年那個叫呂雉的女子,不僅善良溫順,而且識大體。據史書記載,由父親做主,将呂雉許配給年長約二十一歲的劉邦為妻時,她沒有怨言!

嫁過去了才知道,劉邦早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子劉肥,而且隻比自己小幾歲,她沒有怨言!

婚後勤勞持家,種地耕田,她沒有怨言!

劉邦做亭長押送勞工,途中放走勞工自己逃亡,因而連累呂雉代他受過,進了監獄并受到獄卒虐待,她沒有怨言!

楚漢相争,和公公劉太公在項羽軍營中做了28個月的人質,她沒有怨言!

這是何等的堅忍不拔!

呂雉終于回到劉邦身邊,成為了呂後。可是既沒有久别重逢的溫情,也沒有苦盡甘來的喜悅,因為劉邦身邊早就有了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戚夫人。《史記·呂太後本紀》記載:“呂後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曆經千辛萬苦,到頭來卻是“希見上,益疏”。這讓呂後情何以堪!呂後嫉恨戚夫人是人之常情,但她審時度勢,選擇了忍氣吞聲。

然而戚夫人最終碰到了呂後的底線,她在劉邦的支援下,想讓兒子劉如意取代呂後兒子劉盈成為太子。奪夫之恨尚未平息,更添奪嫡、奪位之仇,那是不共戴天。但劉邦天平完全傾向戚夫人母子,呂後即便忍無可忍,但還是隻能一忍再忍。她咬牙應戰,利用一切力量以期保住太子之位和自己的後位,甚至不惜向在朝堂上支援太子劉盈的大臣周昌下跪緻謝……即便她有着誘殺韓信、誣殺彭越的手段,但她對戚夫人始終隐忍不發。

忍辱負重多年後的呂後,在劉邦死後,無須再忍,終于,她将所有的“忍”徹底化為“殘忍”。

要麼忍,要麼殘忍!

與誅殺韓信、彭越的一步到位不同,呂後殘殺戚夫人的手段令人發指。她為了出氣,先将戚夫人淩辱折磨,并殺掉她唯一的兒子,最後一手炮制了慘絕人寰的人彘事件。

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呂後在作為人質回歸前有過任何抱怨,也許那時她還是一個未經風雨的姑娘,曾下定決心要和她的丈夫永遠在一起,是以她決意要與丈夫共患難,甚至代替劉邦去承受那些痛苦。那大概成了她的信仰,支撐她度過那些艱難歲月。

又也許是深信父親呂太公所說“劉邦的面相是貴人之相”,深信自己是貴人之命,是以不管經受多少苦難,都認為是“天降大任”的必經過程,對于美好的明天心懷希望。

但戚夫人的存在給了呂後最大的惶恐和最深的絕望,戚夫人的巧笑倩兮、風情萬種,輕而易舉就擊敗了她。懾于劉邦權威,她從“堅忍”變為“隐忍”;而奪嫡之恨持續發酵,終于在劉邦死後,由“隐忍”變為“殘忍”,虐殺了情敵兼政敵的戚夫人。

呂後終于完敗戚夫人,但她沒有料到,人彘事件不但給她帶來千古罵名,更導緻了兒子漢惠帝劉盈的早逝。

人生,就是這樣的無常!

菡萏發荷花

去年暑假,因着一株并蒂蓮,常州荷園上了熱搜。

荷園地處常州新閘,那裡有着夏日裡最美的篇章。

在清晨去荷園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時候的荷園顯得格外安靜與清新。放眼望去,荷花尚睡眼惺忪,荷葉綠得令人神清氣爽。葉子一片挨着一片,像無數穿着短蓬裙的小姑娘,你挨着我,我挽着你,喁喁私語;間或講得有趣,笑得裙子翻飛,露出葉子背面,宛如淺綠色的襯裙。有的荷葉上尚留有宿雨,又也許是露珠,仿佛是戀人晶瑩的珠淚,盛在翡翠盞中。

劉禹錫曾說“池上芙蕖淨少情”,但你看看這眼前剛剛蘇醒的荷塘,“菡萏發荷花”,明明是滿池的風情啊——陽光下,荷花漸漸都醒來,乍一看,荷莖高高低低,造就了整體的錯落有緻;細看時,一個個姿态楚楚,袅袅不語,清麗絕俗。園中荷花以紅色為主,深粉色、淺粉色,白中帶紅,紅中嵌白,各有各的好看,這株還在令你流連不已,那株又讓你贊歎不絕,隻覺得目不暇接,恨不能盡收眼底。

初升的陽光還甚是柔和,剛好給荷花鍍上了一層明麗的色彩。突然覺得,除了“映日荷花别樣紅”中“别樣紅”三字,再無任何言語能形容荷花此時的嬌豔無倫。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因美景目前,于是一些詩句便湧上心頭,比如看到欄杆上的薔薇,想到“滿架薔薇一院香”;看到蝴蝶在花叢翩跹,想到“留連戲蝶時時舞”……可是去荷園,我覺得是帶着詩詞去尋找美景的:眼前蓮葉田田,忍不住去檢視,是否荷葉都挺出水面,這才符合“一一風荷舉”嘛;在水邊瞪大眼睛尋覓,看看水裡有無魚兒,為的就是還原一下“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場景;順着水邊緩步前行,多希望有一隻蜻蜓落在荷花苞上,成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畫面……

我們貪婪地欣賞着,盡情地贊歎着。園中荷花形态各異:漸漸盛開的是豔妝美婦,剛剛綻放的是二八佳人,含苞待放的是垂髫少女,仿佛一起春日出遊。出水較高的,俏生生地顧盼生姿;稍矮一頭的,也是笑靥迷人,風姿嫣然;更有怯生生鑽在荷葉之間的,尚且羞澀地打着朵兒。對此盈盈紅妝,賞花人如同喝了清冽的酒,有些微微的醺醉。

想起明代著名茶學家顧元慶在《茶譜》中寫到一種荷花茶的制作方法:“于日未出時,将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幹。再如前法,又将茶葉入别蕊中。如此者數次,取其焙幹收用,不勝香美。”

和顧元慶同鄉的清代文學家沈複在《浮生六記》裡也講述了妻子芸娘制作蓮花香茶的故事,“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而夜晚去荷園,則是一番别樣的風情,煙籠池水,月籠荷花,整園像是披了一層煙霧,荷花和荷葉平添了幾分出塵之美。此時荷園,有着安眠前的沉靜,偶爾傳來蟲子的低鳴。滿池睡去的荷花,和着漫天的星光,化作一縷荷香,汩汩流入心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