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毫厘之间,现人间百态。巧借自然,一颗颗产于黑龙江丛山峻岭之间的野生核桃,在刀尖的雕刻下神奇地幻化成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的老子、孔子等中国传统人物。看着只有拇指般大小的核桃上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许多来到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游人都赞叹不已。这些精巧雅致的作品都出自 " 老街泥匠 " 秋果核雕省级非遗第三代传承人杨富长之手。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三代传承,从小物件到大创意

1962 年出生的杨富长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他的祖上是闯关东过来的。" 爷爷以前在山东时,就经常爱刻一些东西。父亲 16 岁来到哈尔滨后,空闲时常用核桃刻些花篮、小碗等小物件。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喜欢雕刻,经常在他的指导下刻一些东西。" 杨富长说。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杨富长说,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主要以果核为原材料进行雕刻。" 江浙一带以橄榄核为主,山东一带是以桃核、枣核为主,父亲到哈尔滨后发现东北野生山核桃特别好,就常用它来雕一些东西,但他不雕人物。用核桃雕人物很难,因为这种核桃厚的地方几毫米,薄的地方还不到 1 毫米,需要根据它的形状去创意,一不小心很容易雕漏。"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虽然从 10 多岁起就练习雕刻,但杨富长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去,则是从 2006 年离开企业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后才真正开始的。2012 年,作为组委会委员,杨富长参与了国际木雕艺术节宾西分会场的组织工作,负责民间艺术部分。2014 年,杨富长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开设了 " 老街泥匠 " 工作室,他的那些独一无二的惊艳之作终于有了向世人展示的场所。

小小核雕,生动展现东北风情

杨富长说,核雕讲究的是随心、随意、随形。"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随形而雕。" 山核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形状,越是看上去 " 歪瓜裂枣 " 的核桃越让杨富长有创作的欲望。" 得到一对造型奇特的核桃后,我轻易不敢下刀,要用一段时间去考虑雕什么题材,因为一旦下刀主题就不能改了。" 他说。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因为是随形雕刻,杨富长说用核桃来雕刻传统人物是最理想的,因为这些人物可以比较夸张,特别是十八罗汉、降龙伏虎等,能在核桃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杨富长告诉记者,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的文玩核桃本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文玩核桃经把玩后会逐渐升值,而核雕则增加了文玩核桃的观赏价值,并通过人物形象和图案寄托着美好的寓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除了中国传统人物,杨富长还创作了一些东北风情、城市生活和市井人物的作品。他创作的获奖作品《俭朴》《笑口常开》等,生动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杨富长说,《笑口常开》这件作品雕的是一个老人的形象,以前在道外北七道街江边跑步时,他经常会遇到一位老人,因为老人耳朵有点背,不管别人跟他说啥他都笑," 我对他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就想把他雕出来,正好有颗核桃的纹理跟他的神态相似,我就随形雕了几刀。其实,很多创作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感悟,你的经历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刻刀之下。"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手执香茗,讲述城市多彩故事

如今,杨富长的好多核雕作品都已被藏家收藏。杨富长说,他并不能靠着核雕技艺生存,因为核雕主要就是供人把玩儿欣赏,实用性很差,所以他就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开起了 " 老街泥匠 " 工作室,靠着紫砂泥塑技艺保障自己的生活,兼顾核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2007 年,在黄裕鸣、徐兰君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杨富长开始学习紫砂艺术。经过多年的南泥北做,他的紫砂技艺不断得到提升,如今已获省级陶瓷艺术大师称号。杨富长说,与核雕一样,紫砂作品不仅能观赏,还能把玩。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杨富长制作的紫砂茶具、茶宠、泥塑很受游客欢迎,许多国内外游客都曾在 " 老街泥匠 " 中品茶小憩过。杨富长表示,核雕虽小,却微中见宏,更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东方哲学。而手执香茗、心如素简,也是一种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

方寸间雕琢万千世界,刻刀下展现东北风情|“老街泥匠”的核雕时光

杨富长说,他的工作室之所以能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一开就是 7 年,是因为他在道外的大院里长大,对老道外有一种特别的怀旧情结,他希望能在这个土生土长的地方,熟悉的环境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央视《乡愁》栏目来哈尔滨采访时,杨富长向主持人介绍老道外的大院生活,国内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时,他斟满香茶,向他们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杨富长把 " 老街泥匠 " 这个小小工作室当成了宣传哈尔滨的窗口,他说:" 我们是这座城市的一份子,都有义务这样去做。哈尔滨好了,老道外好了,我们自然也就跟着好了。"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封娇 文 / 韩伟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王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