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国时期,大概是从“黄巾之乱”开始算起。其实真正的三国时期很玩,要得到曹丕称帝,东汉灭亡以后。在这之前发生了一系列的大战:“汉中之战”、“襄樊之战”、“江陵之战”、“夷陵之战”。而后三者其实前后关联,最后也基本上决定了三国之间的强弱形势。这些战役都是孙刘两家发动的,最后导致二者联盟破裂,元气大伤,更加无力应对曹魏。那么这些战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呢?

“襄樊之战”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刘备打完“汉中之战”没过多久,关羽从荆州方面北伐,围困襄樊。很多人认为,关羽这是在履行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是对“汉中之战”的呼应。但实际上,

关羽与孙权协同作战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刘备虽然打赢了曹操,但自己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关羽不应该不知道这一点;而当时孙权正在打他一辈子魂牵梦绕的合肥。

而且关羽打襄樊也只是实现“隆中对”的前提条件。打完“汉中之战”,刘备让刘封、孟达攻打了“东三郡”,即上庸、西城、房龄。“东三郡”出门就是襄阳,正好可以和江陵的关羽协同作战。所以在“襄樊之战”中,关羽也想到要借助“东三郡”的力量,但刘封和孟达拒不听令。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关羽的目的是正确的,拿下襄阳,在荆北站住脚,才能实现“隆中对”中,一上将进攻宛城、洛阳的计划。但是这里面有两个失误,或者说考虑不当的地方。

第一就像刘封、孟达的借口

“山郡初附”,民心动摇,

“东三郡”根本抽不出兵力协助关羽(后来孟达被刘封赶跑,带走一部分兵力,“东三郡”马上就丢了),关羽其实可以等一段时间再行动。

第二关羽对江东方面的轻视。孙权曾经想与关羽结成亲家,好稳固两家的联盟关系。先甭论这种方式到底有么有决定两个诸侯战略的约束力,最起码孙权是表现出了诚意和态度。结果关羽不仅拒绝,还辱骂来使,态度极其恶劣。荆州的地区长官对江东是这个态度,孙权怎么可能与他同心同力。在两家关系岌岌可危时,

关羽对江东还抱有轻视的态度,抽调南郡和公安的守备兵力赶赴前线。

“江陵之战”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趁着关羽北伐的时候,江东也活跃起来,不过是冲盟友。吕蒙先是让关羽轻视江东,削弱荆州的防备,然后白衣渡江,秘密进攻。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皆降,江东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全据荆州,派陆逊占据夷陵,切断关羽的归路。最后关羽山穷水尽,兵败身死。

很多人认为,孙权这是可耻的背盟行为,而且鼠目寸光,失去北上的好机会,给盟友来了一个大放血,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这些观点前者倒是没有问题,不管怎么说,孙权确实是背盟了,

但是取荆州对于江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荆州是战略价值很重要的地方,这点对刘备、孙权来说都是如此。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主要、次要的问题。

荆州对孙权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刘备。

对于刘备,荆州是入蜀的跳板(已经跳完了),也是对司州的进攻点,是完成“隆中对”的前提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孙权来说,则是“生死存亡之际”,是必须要握在手里,才能睡着的地盘。

刘表入荆州的时候,蒯越就跟他说:“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而关羽已经手握南郡(江陵),接着再拿下襄阳、樊城,到时候顺流直下的威力实在太大。

如果刘备休养几年,在汉中、荆北同时站住脚跟,变成刘强孙弱的局面,小编以为,到时候刘备八成会先对孙权下手,再与曹操决战。

所以说,趁着刘备没有做大,孙权拿下荆州对江东来说是百分百正确的事。

“夷陵之战”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关羽覆败,刘备和孙权两人开撕,曹魏一下变成坐山观虎斗的人。刘备不听大臣劝阻,举兵伐吴,结果被陆逊打得丢盔卸甲,损失一大批兵力和将领,灰溜溜地回去。此后刘备病死,把一个烂摊子和还算勉强能扶起来的刘禅交给诸葛亮。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基本形成。此后诸葛亮连年北伐,也没有太大的战果(第一次最有希望得到凉州,可惜被马谡搅合了)。

关于刘备伐吴的动机,很多人倾向于夺回荆州,好继续“隆中对”的事业。关于这一点,小编没法妄下判断,甚至觉得

诸葛亮这个蜀汉二把手本身也是有可能是支持刘备伐吴的

(失败后说法正要是在如何如何,并不能作为诸葛亮反对伐吴的确切证据),它有它的道理;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同样不可忽视,而且相对于夺回荆州来说更确切,那就是给关羽报仇。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没错,就是给关羽报仇,这个摆在台面上的原因。在三国之中,最弱的就是蜀汉,但小编也最喜欢蜀汉。刘备打的是仁义、梦想、感情牌,整个蜀汉都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和人情味(当然实际上的龌龊事情也不少,跟军阀讲道义肯定不现实)。刘备和关羽两个亲如兄弟、恩如父子,结果你把他杀了,刘备不做行动,窝在益州装死,这让团结在刘备周围的、坚定不移地坚持“隆中对”指导思想和方针路线的老哥们怎么想;荆州丢失,刘备如果不拿出一个强硬态度,荆州集团的人会怎么想;自己的兄弟、荆州军团的长官被杀,刘备什么也不做,那么刚刚成立的蜀汉政权国威何存,岂不是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吗?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所以孙权在偷袭荆州、杀死关羽之后,就必定会遭到刘备来自军事方面的“怒火”,这一点是不可调和的。

至于刘备的“怒火”的程度,是夺回荆州就消气,还是要灭掉江东(这个小编以为不太可能),还是说双方打一场后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这中间还有商榷的余地。但是刘备对江东发动战争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只在于打得好不好而已。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