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作者:余青读笔记

2021年12月16日,阿联酋代表与大陆完成了首批椰枣树苗捐赠交接仪式,期间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亲自视频连线致辞,由此可见,大陆对这次引进“沙漠黄金”沙枣树苗的重视。那么沙枣究竟有何特点,以至于被誉为中东神果?大陆又为何对这次捐赠如此重视?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说到椰枣,那在中东可是备受追捧的存在,不仅含糖量在70%以上,而且囊括了7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营养,每千克椰枣的能量在2000~2500卡路里之间,是小米的1.5倍左右,可以说既能当水果,又能当粮食。如果需要还可以拿它来作为制糖和酿酒的原料,尤其是在中东缺水的环境中,椰枣更是被称之为“天然果糖”、“沙漠面包”。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除了果实有大用,椰枣树本身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枝条柔韧坚实,可以拿来造桌椅,编箩筐,它的叶子大小适中,既可以拿来做凉席、制托盘,也可以拿来做燃料,就连树干本身浸出的汁液,都可以拿来酿酒或者制砂糖,可以说这种树无愧“中东宝藏”一称。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椰枣树的种植已经有了超过5000年的历史,只可惜这种植物耐高温却不抗严寒,因此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全球大概有1亿株以上,其中将近70%都在阿拉伯国家,比如伊拉克,沙特以及阿联酋等等。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作为椰枣树的主要生长地,阿联酋自然是不缺椰枣的,可为什么它会答应将这种树的树苗引入中国呢?这还得从2015年开始说起。

2015年的时候,红棕象甲在阿拉伯国家大肆扩散,对各类棕榈科植物形成了巨大灾害,而椰枣树赫然也在受灾行列,阿联酋等国家都深陷于困境之中。好在当时大陆科学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并顺利帮助阿联酋完成了红棕象甲检测与防治实验。此举不仅为大陆后来在阿拉伯国家中广泛治灾提供基础,同样也让大陆与阿联酋结下深厚情谊。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2019年的时候,阿联酋与中国达成共识,他们将向中国捐赠10万株椰枣树苗,其中第1批1500株椰枣树苗已经在2021年12月16日交付。大陆农业农村副部长马有祥不仅亲自在交接仪式上视频连线致谢,而且明确表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将对这次定植移栽保持全程关注,后续如果顺利将开展实验性种植。

要说枣类,大陆其实并不少,像什么灰枣,红枣,黑枣,市场上比比皆是,要说充当补充水分和糖分的水果,那椰枣对大陆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为何大陆对这次椰枣交接如此重视呢?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谈,分别是“治沙”、“丰物”以及“情谊”。

首先,椰枣树可能会对大陆治沙还林起到重要帮助。

作为一种原本就生活在北非和西亚沙漠绿洲中的热带作物,椰枣本身就有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以及耐水淹的特性,而且对栽培的土壤要求并不严格。这意味着大陆如果引进顺利,未来就可以将椰枣树苗栽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沙漠与盐碱地区。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尤其是前者,如果大陆能够利用椰枣树苗治理风沙、改善沙漠环境,在沙漠中创出一片绿洲,那么不仅对于保护环境有重大益处,同样还可以收获大批的椰枣果实,创造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举两得。

其次,引进椰枣,本身就是对物种多样性的一种丰富,与此同时也能拓宽我们的食谱。

可能有人会说,椰枣含有那么高的成分,在国内大概率不受欢迎,毕竟吃了不仅仅容易长胖,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可实际上目前国内市面上糖分较高、卖得也较好的水果并不在少数,像椰枣这种新奇的食品,在市场上一经推出,肯定会大受欢迎。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最后,阿联酋捐赠10万株椰枣树苗给中国,中国以礼回应,这本身就是双方情谊的证明。

俗话说得好“情谊都是处出来的”,从中国帮助阿联酋治理红棕象甲虫灾,到阿联酋答应捐赠给中国10万株椰枣树苗,再到大陆表示将在野枣树苗问题上与阿联酋展开深入合作,双方关系是愈发密切的。这不仅仅会使两国在椰枣项目上共同获益,同样也为中国和阿联酋在未来展开新的合作项目打开机遇的大门。

“沙漠面包”椰枣,阿联酋捐赠十万株椰枣苗,我国为何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陆对引进“阿拉伯民族之树”椰枣树如此重视了,在这一波捐赠中,我们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些椰枣树,更是光明的未来。

最后,再给大家补充一个小知识,其实早在唐朝时期椰枣树就曾被引入中国了,在《酉阳杂俎》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只不过当时这种树苗并没有在中国流传开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留言区中一同进行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