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洛克菲勒家族,财富传承六代的秘密 | 螺丝钉带你读书

作者:银行螺丝钉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往期回顾:

第一篇:《耐心的资本》翻译新书发售啦

第二篇:《长期投资这么难,为啥还要坚持做呢? | 螺丝钉带你读书》

第三篇:《从单一资产到投资组合,资产配置是如何演化的? | 螺丝钉带你读书》

第四篇:《没做好资产配置,这所高校竟然少赚几个亿 | 螺丝钉带你读书》

第五篇:《什么是股权投资:巴菲特的资产配置秘密武器 | 螺丝钉带你读书(新年购书双重福利)》

长期股权投资

前几篇,我们提到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凯恩斯在高校捐赠基金中,引入了股票投资,大幅提高了长期回报。

后来的投资者,也先后加入了股权投资等资产。

股权投资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涨跌也跟股票市场并不同步。

像巴菲特就是典型的,同时擅长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深投资者。

除了巴菲特,也有其他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经典案例。

例如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是美国最著名的慈善家、资本家之一,被称为「石油大王」。

他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美国当时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石油管道生意。

假设把洛克菲勒当时的财富,按照占全球财富的比例,折算到现在,他会比全球前十大富豪的财富加起来还多。

不过洛克菲勒也很热衷于做慈善,并且不仅仅限于在美国,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他的资助项目。

例如国内著名的协和医学院,最早也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的。

不过今天介绍的,并不是洛克菲勒的发家致富秘诀。

洛克菲勒更多的还是依靠实业,积累了庞大的财富。

但更神奇的是,一直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依靠投资,财富传承到了第六代。

打破了我们传统认知的「富不过三代」。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风险投资之父

洛克菲勒只有一个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将自己的家族财富,传递给了儿子。

这个时候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更多的还是传统配置的方法。

持有的是家族之前的企业、房地产,以及一部分的债券等资产。特别是自己家族的企业,是财富的主要构成。

之后,小约翰·洛克菲勒更多的是看守住家族企业的发展。

后来又传递到家族的第三代。

在第三代传人中,出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劳伦斯·洛克菲勒,也被称为「风险投资之父」。

他成功的将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从传统家族企业,衍生到了股权投资。

早期的劳伦斯,更多的也是参与家族之前的一些业务,逐渐熟悉投资。

这个过程中,劳伦斯投资的很多都是蓝筹股,或者是跟自己家族有业务往来的公司。

到了1946年,劳伦斯做了一个尝试,成立了一个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除了洛克菲勒和他的兄弟,也创新性地引入了一些外部的投资者。

这个基金会重点投资一些看好的,当时的军工、科技等方向的创新型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劳伦斯逐渐发现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

传统的投资者都是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

但这些公司往往上市后规模已经比较大,过了发展速度最快的那段时间。

如果能够在这些企业刚起步的时候就介入,比较早期的参与,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拿到股份。

如果能用自己的能力、资源,帮助这些企业更快速的发展,自己的投资回报率还会更高。

有了这样的想法,1969年,劳伦斯将之前的基金会,改为文洛克创投。

也就是venture(风险)和Rockefeller(洛克菲勒)的合称。

上世纪60-70年代,刚好也是二战后,美股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创新企业层出不穷。

文洛克创投开始寻找一些早期有潜力的公司投资。

英特尔、苹果等公司,都成为了文洛克创投的项目之一。

劳伦斯也成为了风险投资之父。

洛克菲勒家族,也正式完成了从家族财富,到专业投资的转型。

私募股权基金蓬勃发展

传统的家族企业模式,会面对一些限制。

一方面,家族企业受制于自己的行业,而很多行业是有周期性的,特别是石油、钢铁等强周期性行业。

如果一直固守于自己的行业,家族财富无法实现分散化配置,风险也会比较高。

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愿意加入自己的家族。

有的时候通过投资的方式,持有看好公司的股权,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后来的各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

总结

到现在,我们已经见到了大类资产配置的几个主力了。

最早的农地、林地投资。

到后来引入了股票投资,提高了长期回报。

再到后来,引入了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也成为了收益来源的一部分。

实际上对长期资本来说,这些资产配置的工具,并不冲突,都是可以搭配使用的。

不同资产,长期涨跌走势并不相同,组合起来之后,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相比只投资一类资产,就大幅减小了。

最后,每一类资产都可以获得长期回报,整个组合的收益也会不错。

高校捐赠基金、富有的家族,是资产配置理念的实践者。

这些理念,也逐渐传递到一些资产量更大的机构投资者,例如养老基金和主权基金。

那这些机构是如何实践资产配置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PS:对指数基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