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程序江湖:第三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周五因为羽毛球比赛,没有更新,今天继续。

读者反馈:很多读者反馈主人公的名字比较土。呵呵这个没关系,可以在整理的时候统一修改。另外有些人表示特别希望看到职场的故事,这个放心。本就是这个方向的。

令欧阳明意想不到的是,巨软公司给他们准备了三个月的培训套餐。不过也好,他希望通过这些时间,经快调整好状态,适应北京的生活。

北京的干燥是他始料未及的。他出生在海边,气候非常潮湿,北京却非常缺水。刚开始的一个月,躺着睡觉,都觉得鼻子要流血。后来在屋子里放了一盆水,才稍微有点好转。

培训的开始,是公司的一些老员工交流。他们会在一起交流很多工作体会。还有一些很特别的课程。一个是将如何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一个是讲如何做人做事的。很多人在总结的时候,都说自己要成为职业人了,欧阳明就觉得太假了,好像学习了之后,就是职业人似地。而令他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以为资深老员工讲的,要先做人后做事。技术的事,再大的事都是小事,人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这些其实是为了让新员工很快体会到新角色而设置的课程,希望他们经快融入到新环境中。欧阳明并不知道这些。对他来说,认识新同伴更加重要。

他心里也是有一些想法的。大家都是什么水平?自己是什么水平?自己在这群人中是个什么位置?人往往就是这样,总是爱比较个高低。自己是一个鹤,还是一只普通鸡,感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看出水平呢?这个很简单。每次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谁的问题最多,说的想法最深刻。这一定是位水平高的。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用这种标准来看其他人。这也同时让他在班上迅速出了名气。

他们基本是白天讲课,晚上复习,第二天早上考试的模式。于是晚上就非常忙了。经常要把所有的讲课资料从头背到尾。

说起来,日子好像就这样的过去了。你好像不知道日子去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去走。感觉很混沌,但是又感觉非常忙碌。日子就变成了考试,然后下一次考试。不过幸好还是有一些可以让欧阳明感到兴趣的东西。

第一个就是Delphi的学习。让欧阳明感到意外的是,班上有几位好像已经对Delphi很熟悉了。经常是老师问到的问题,他们都能提前回答出来。这让他很好奇,请教之后,发现他们在到公司之前,自己就预习过了。欧阳明是那种好像完全不担心自己未来的人,所以经常不做准备。不过欧阳明经常期望的就是有人告诉他,他应该做什么。从小他就希望有人告诉他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但是遗憾的是,他所作的事情,别人都没有经验。因此他只好边走边学。

同组里有一个样子很像萝卜头的,他总是和欧阳明一起争论。这让欧阳明影响非常深刻。但越是这样,欧阳明越是喜欢他。他来自贵州,更加巧的是,班上还有一个是他的同村同学。这个绝对是缘分。

周末的时候,会有一点时间上网。有一次,欧阳明遇到了他的大学同学,互相寒暄之后,问起了最近近况。欧阳明大喊真累,同学却非常羡慕他还可以培训。很多人都是直接上了工作岗位的,根本没有培训。这让欧阳明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有点优势的。真是不比不知道啊。不过人比人,就怕比了之后,你不如别人了。欧阳明感觉良好,是因为他善于发现优势。

Delphi只是欧阳明下面工作的一个武器罢了。用武侠世界里面的话说,这只是一些招式的学习。真正要成长起来,必须打好内功基础。第一门内功心法,就是面向对象思想。在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个课程。但是在欧阳明头脑里,能回忆起的,只是记得那个老师是个女老师。具体什么是面向对象,根本不知道。关于这点,可能学校也确实存在问题。有时候,学校是为了开课而开课,至于有没有专家学者,那就是后话了。说起来,有这门课已经算很不错的了。要是翻起那时候的教程,你会吐死。

面向对象也只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流行起来,并逐步被大家认可,形成编程领域里公认的基本理论。大学因为没有和社会结合紧密,所以课程质量可想一般。不过在这些刚刚兴起的软件企业里面,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中有一些人依据把思想运用到了实际产品中。这让这个思想开始有了生长的土壤。

面向对象,就是一门内功。但是并不是很多人都能练好。我老想起武侠世界里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某某人得到了一个武术秘籍,理解就可以无敌于天下。我一直大不以为然。同样是一本书,不同人读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练习起来,还有资质差别。武功不是说练就能练出来的。即使做到了如同KFC做汉堡的标准流程,你也会发现,KFC的汉堡味道也会走样。面向对象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没有练好这个内功。很多人不重视,他们往往看到的兵器如何如何的厉害,却很容易忽略了必须掌握的内功心法。

再加上,面向对象本身也是新兴起来的理论,很多人心里的想法啊,可能都是浅薄和错误的。那学习的效果,就更加打上一个折扣的了。面向对象学到最后,就如心法吐纳一样,每时每刻都在练习。不能改变吐纳方法的,只能照本宣读。练到家的,才是真正的能够把面向对象用起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