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小斐获影后贾玲成了最高兴的人,女人之间什么时候有真友谊了?

第34届金鸡奖,张小斐获得最佳女主角,拿下影后的桂冠。

主持人念出“张小斐”名字的一瞬间,其他女演员表情各异,有失落、有羡慕、有尽量保持微笑,只有一个女孩,发自肺腑地开心。

她是贾玲,张小斐起身后穿越身边的人,第一个拥抱的就是贾玲。获奖感言中,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感谢组委会,感谢《你好,李焕英》剧组,感谢大碗娱乐。最重要的,感谢我的姐姐贾玲。

网友说,张小斐夺得影后,只有贾玲是真心为她高兴的女人。

同样是《你好,李焕英》的主角,贾玲没有被提名。面对自己的好朋友得奖,贾玲没有嫉妒,没有失落,只有欣喜与祝福。

Girls help girls,如此令人感动。

张小斐获影后贾玲成了最高兴的人,女人之间什么时候有真友谊了?

纵观近些年的影视剧,越来越多的故事在描绘“闺蜜文化”。女孩之间的感情,似乎也比爱情更加纯净,更加炽热。

我们文化作品,不再是局限于“多女争一男”的题材,而是描绘女性群像。闺蜜之间也不再是塑料姐妹情,而是携手奋进的惺惺相惜。

《厌女》一书中提出,有一种男性视角的盲区,叫做“女校文化”,就是无需男人的女人世界。

闺蜜文化的兴起,女性群像剧的大火,就是“女校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们惊喜的发现,女人之间不再是“宫心计”,而是有了深刻的友谊。

女人之间的友谊,来之不易

十年前,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如果两个女孩刚出场就亲如姐妹,那么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她们会因为男人而反目。

但是近几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群像剧,大女主剧情,还有爱情甜宠剧。

两者的反差,代表着女性生活中,男性角色的弱化,也代表了女性对自我认知的“初步”觉醒。

自古以来,女孩的成长,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女孩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与男性爱恨交织的关系。

男孩的自我价值确认比较容易,从四、五岁的时候,到了俄狄浦斯期,他们就完成了性别确认。

他们本来以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到了四五岁左右,他们突然意识到母亲是属于父亲的,父亲是自己的竞争者。

他们本该反抗父亲,亲近母亲,但是由于父亲的力量太强大,男孩就从抗争变成了认同。男孩认同男性的力量,他们世界的竞争者,只有男性。

男人自我认同的目标很多时候也比较简单,比如权力和金钱。

但是女孩就不同了,她们也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到了俄狄浦斯期,她们同样发现了父亲的力量。

女孩“争夺”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很像妈妈,从而夺得父亲的爱。她们穿妈妈的高跟鞋,她们说要“嫁给爸爸”,她们开始认同妈妈。

这就是女孩对人际关系的雏形:要证明自己的女性魅力,获得男性的认同;要与女性竞争,争夺资源;要与别人亲近的同时,还要嫉妒、超越她们。

与此同时,女孩的成长还面临着一项艰难,名为重男轻女。有一个成语叫做“弄璋弄瓦”,男孩是“弄璋之喜”,璋是美玉的意思。女孩是“弄瓦之喜”,瓦就是瓦片的意思。

从一出生,女孩的隐形竞争者,就是另一个性别。

长大后,几乎所有女性也面临着“三重门”。

第一重:她们要在男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温柔与美好;

第二重;她们要与女性竞争,获得更好的异性资源;

第三重:证明自己比男人强,与男人进行竞争。

遗憾的是,这三重门之间常常是相互矛盾的。相互矛盾、相互交织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在男人面前温柔,那是“绿茶”;比男人强势,那是“男人婆”;在女人中活得出色,那会引来同性嫉妒。

所以说,女人之间的友谊,往往会掺杂一些复杂的色彩。

女性之间纯洁的友情,是一种觉醒

女性的价值体现,一方面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有一方面是男性赋予的价值。但好像不管是哪种价值,都逃不开女性之间天然的嫉妒与竞争。

除了我们肉眼可见的“塑料姐妹”,女性之间还有更隐形的,更无意识的竞争。

比如非常流行的“A4腰”、“动漫腰”,非常关注其他女性的身材,认为“我要是这样就好了”。

女孩之间的友情,往往也会听到“你最近是不是胖了”、“你怎么也打扮一下”,这样无意识的容貌焦虑。

还有女性污名化、荡妇羞辱。如果女孩打扮漂亮,与异性关系好,会被称为“交际花”、“绿茶婊”、“名媛”。男人出轨后,女人往往第一反应也是去报复同样为女性的那位第三者。

还有一种女性,“雌竞”的方式是“证明自己与其他女性不同”,比如让自己像个男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女生一哭二闹那一套。

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女性群体的“厌女”,对女性特征的厌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女性之间的友谊,变得非常艰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近年来又兴起“闺蜜文化”呢?

因为,女性的世界中,也许男性不再是必需品。

女性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女性的自我价值更多可以靠人生价值提现,女性在成长的环境不再是被当做“弄瓦”。

女孩被父母珍视着长大,不用同性竞争也能获得更多资源,女孩之间有了更多的惺惺相惜。

演员朱珠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好闺蜜跟你抢男人怎么办?

朱珠霸气回答:让给她,男人多得是。

张小斐获影后贾玲成了最高兴的人,女人之间什么时候有真友谊了?

当女人之间有了纯洁的感情,那是一种真正的女性觉醒。

我们不再争夺男人的宠爱,不做和安陵容争男人的甄嬛,要做就做和沈眉庄携手并进的甄嬛。

踢开男人后,女人们幸福了吗?

现在的影视剧们,不再是“多女争一男”的狗血戏码,但也有很多走向了讨好女性的爽剧。

《三十而已》中,只展现女性的成长,剧中的男性都是渣男,男性被污名化。

还有各种姐姐爱上高富帅“小狼狗”,男主只对女主甜宠,其他女性都是陪衬的戏码。

这些讨好女性的“爽”,并不是真正的觉醒与独立。

当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追求“男人陪衬”的大女主,其实是一种反向形成。

因为我们害怕“小”,所以要证明自己“大”。我们害怕“依赖”,所以要证明自己“不需要男人”;我们害怕“不如男人”,所以要把男人踩在脚下。

这并不是真正的独立,而是害怕失去优秀的铠甲,而发展出来的“假自体”。

这些女孩确实非常努力,但这种努力是为了掩盖脆弱,是为了证明优异,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自我,不是为了自己而努力。

女性被男权视角审视久了,开始反过来成为施虐者,想法设法虐男人。

平心而论,奴役男人后,女人不一定获得幸福。

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允许自己小,也能接纳自己大,我们敢于依赖伴侣,也能够自我独立,我们不用跟任何人竞争,只要自我认可。

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之间真正的友谊,也会在这样的认知下升华。

我们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更不是对抗男人的同盟,而是一种互相欣赏,一种惺惺相惜。

我看到你同为女人的不容易,我也看到你人生的独特与美好,我愿意见证你的好。

我希望你有你的爱情,我也有我的爱情。我们没有必要比较,我们只需各自幸福。

女性之间的友谊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

从互相欣赏,互相扶持开始。

被称为2021年度真正的女性群像剧的,是一部叫做《爱很美味》的网剧。

剧中三个女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故事。她们不向男人献媚,也勇敢追求爱情。她们互相鼓舞,她们也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和谐的闺蜜情,更容易在这样的女孩身上发生:

她们爱男人,她们也爱女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