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文安

李氏七十五岁生辰时,庆贺的宴席格外隆重热闹。

巧合的是,她今岁生辰恰逢宫中慈禧太后的四十寿诞。所以皇帝在听闻此事后,恩赐了一纸圣旨。

“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年近八旬,特沛恩施。”

一面圣人亲笔所书的“松筠益寿”匾额,紫檀香木有三,另镶玉如意一柄,大卷江绸袍褂料二匹,大卷八丝锻袍褂料二匹等珍宝。

如水的恩赐被下人们搬进李府,无人不称赞艳羡高座上的“老寿星”。

李氏倚靠在软蹋之上,笑容和蔼可亲。

她从一个病弱的“丑女”,成为今天的诰命夫人。靠的不仅仅是贤良淑德,还有十分的运气和眼光。

谁能想到年幼时的那次“生死劫难”,竟让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家族谱图

几十年前的一个冬日。

李殿华冒雪出门,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郎中。今日被同乡一户人家邀去看病,等到归家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

寒冬腊月的天气,实在不适合出门。李殿华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埋头继续往家走。

不料突然听到一阵阵若有若无的婴儿啼哭声,李殿华以为听错了,停下来细听了一会,才确认周围的确有婴儿。

李殿华不敢耽搁,急忙闻声寻找。很快就在道路旁发现了一个襁褓,李殿华上前将襁褓抱起。

才发现里面躺着的居然是一个病弱的女婴。

李殿华心知这样的天气,若是他不管不顾。这女婴定然会冻死在这里,他心中不忍,思虑之后便将孩子抱回了家。

等到回家之后,李殿华这才仔细打量孩子。原来这孩子得了天花,想来也是因为如此才会被家人遗弃的。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文安二儿子李鸿章

李殿华是大夫,素来信奉“医者仁心”。经过他的一番细心医治,女婴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李殿华虽然从医,但家中并不算富贵。他膝下一共有四个儿子,如今突然又多了一个孩子,家中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李殿华却觉得和这个女婴很有缘分,他本人又没有女儿,和妻子商议之后便决定将这女婴留下来。

李殿华为女孩娶了一个好听的小名“巧儿”,从此之后,李家又多了一个小女儿。

巧儿自幼便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但父母对她极好。其他哥哥有的,自己也一定会有的。她想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吧。

所以为了报答养父母,巧儿越发孝顺乖巧。小小年纪便主动干各种家务活,一家人虽然清贫,但日子过得格外温馨。

巧儿有四个哥哥,最喜欢的便是四哥李文安。他和其他哥哥们不同,因为体弱,所以智力和体力都比不上其他同龄孩童。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文安长子李瀚章

很多人因此常常背后嘲笑李文安,巧儿却没有。反而因此更“偏爱”这个四哥。即便年纪比他小,却处处照顾他。

李家日子虽然并不好过,但是李殿华一贯心气很高,推崇读书至上。因此他立志要让四个儿子都能读书做官,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所以李家的四个儿子自幼便被安排去读私塾,以便将来科考中举。

只可惜李文安身体太弱,一直到八岁才开始读书。

在其他人准备考取秀才的时候,李文安才刚开始学习《四书》。所以周围的人都不看好李文安,只有巧儿始终坚信她的四哥是最好的。

同样的,李文安也十分宠爱巧儿。两个人互相帮扶,互相照顾,感情比亲兄妹还要好。

随着巧儿年纪越来越大,按照传统,需要和其他女孩子一样缠足。巧儿却不想要缠足,她怕疼。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瀚章,李鸿章

家里人见她确实不愿意缠足,便也不忍心让她受这份苦。巧儿有时候心里忍不住庆幸,虽说她没有了亲生父母,但得到的疼爱丝毫不少于其他女孩子。

而且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免除“缠脚”的迫害。然而这份庆幸,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开始产生变化。

少女时期的巧儿渐渐重视自己的外貌,可每当她对镜自揽的时候,就忍不住出声叹息。

她幼年的时候得了天花,被养父救回来之后,虽然侥幸活了下来。脸上却留下了疤痕,深深浅浅的,像极了一个个“麻子”。

巧儿心里难过,没有人会喜欢她这张“面目全非”的脸。

更雪上加霜的是,时人推崇女子“三寸金莲”,巧儿却是一双大脚,这无疑更“加剧”了她姻缘之路的坎坷。

巧儿心想,怕是没有人会愿意娶自己这样一个“大脚丑女”的。

少女的自尊心受挫,让巧儿变得越发谦卑。她更加卖力地操持家务,在每日的辛苦劳作当中“麻痹”自己。

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劳作之后,巧儿守在灶台旁看火。不知不觉间,有些困意上头。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鸿章

想着此时也无事,巧儿索性伏在灶堂口睡着了。

李文安回来时,看到的便是妹妹在灶堂口闭目浅眠的样子。她睡得很安静,微弱的火光照在她的脸上,将她的五官衬得越发柔和。

有风吹来,李文安急忙脱下自己的外套。轻手轻脚地盖在了巧儿的身上,她依旧没醒。

李文安忍不住细细打量眼前的少女,心中一片柔软。虽然常有人说巧儿脸上的麻子不好看,但他却觉得他的妹妹是最善良的小姑娘。

轻轻蹲在她的身侧,李文安面上泛上温柔的笑意。

狭小的厨房,少女伏身安睡,少年静静的陪伴在一旁,画面美好得令人不忍惊扰。

李殿华“蹑手蹑脚”的转身离去,唯恐自己的身影被身后的儿女发现。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鸿章母亲雕像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升起:巧儿“貌丑”难嫁,文安体弱难娶。他们又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不如结为夫妻好了!

李文安和巧儿虽然不是亲兄妹,但总归有兄妹名分。若是结合,定然会有乡邻说闲话。

可李殿华从来不是思想顽固之人,他更在乎儿女是否两情相悦。思来想后,李殿华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极好,于是将两个儿女叫到跟前。

“文安,巧儿,若是为父做主,让你二人结为夫妻,你们可愿意?”

巧儿一怔,让她嫁给四哥?她忍不住抬眼望向身边的李文安,说不出心里是窃喜还是担忧。

她自幼长在闺阁,从未见过旁的男子。她不知道一个优秀的夫君该是怎样的,但在她看来,没有比她四哥更温和端方的人了。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鸿章母亲

所以若是嫁给四哥的话,她是愿意的。

而让她欣喜的是,四哥同样没有拒绝。巧儿心中雀跃,或许四哥也是喜欢她的。

总之在李殿华的撮合之下,两个年轻人成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成亲之后,巧儿从李家女,变成了李家妇,开始全心照顾李文安的起居。

李文安一心科举,无奈身体孱弱,所以在学问上,难免有些吃力。为此当过教学先生,一边收徒,一边苦读。

而巧儿则专心照顾家中的长辈和孩子,一心一意地陪伴在李文安身边。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虽然常有人说,李文安怕是没有当进士的命,但巧儿却始终相信她的四哥,况且在她心中,即便不当进士,李文安也是最好的。

1834年,江南乡试。

彼时李文安的三个哥哥多年科举不中,李文安也苦读多年,年过三旬。原本家中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谁知此次科考李文安竟然意外中举。

又是四年之后,李文安再次考中了进士,一跃成为“天子门生”。虽说这功名来的有些晚了,但到底还是成功“入仕”了。

巧合的是,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考中进士的。这种关系在当时又称作“同年”,彼此极为密切。

也正因如此,李文安和曾国藩相交甚笃。他的大儿子李瀚章和二儿子李鸿章后来也得以拜到曾国藩门下,成为曾国藩的关门弟子。

不得不说,李文安的仕途之路还是格外“幸运”的。

而巧儿看着丈夫蒸蒸日上的“官途”,只能越发贤惠勤俭,专心照顾她和四哥的八个儿女们。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彼时李文安任刑部侍郎,下属两个监狱。刑部的大牢关押的囚犯多达五万多人,李文安坚持每天亲自到场巡视。

两个监狱一南一北,相隔十里路。李文安却不觉得辛苦,没有一日落下。

而且李文安亦是个“善良”的官员。在他治理之下,严禁狱吏虐待囚犯,而且规定每天保证犯人有足量的饭,不可以缺斤少两。

有时候遇到监狱的开支出现困难,李文安不惜自掏腰包填补公中的缺补,甚至捐米煮粥,保证囚犯们都不至于饿肚子。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可以说,李文安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员,尽了他最大的能力保护“人权”。

不仅如此,李文安为官素来信奉清廉正直,方刚厚重,所以在断案的时候严格坚守律法。

无论案件是否复杂,李文安都全力处理。每每披览案卷要到深夜,在他心中,始终坚守争取准确量刑,坚决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巧儿不通文墨,也不懂得什么大学问。她只听丈夫常对自己说:“庭诤面折,人有包老再世之目”。

她问四哥是什么意思,四哥握住她的手。

温声解释道:“为官正直,为人清白,坚守当年包公在世的品性。”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巧儿心中震撼,她不懂得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蝇营狗苟。她只知道,她的四哥是个真正的好官,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也就是在李文安的影响之下,巧儿在为人处世之上,多少带有了他的“影子”。

所以在教育子女上面,巧儿有了更多的坚持和原则。她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诫子女们要节约勤俭,谦虚低调,刻苦努力。

也就是在巧儿的淳淳教导下,八个儿女都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843年,李文安和巧儿的二儿子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彼时李文安已经在北京任京官,得知喜讯之后,急忙写信给儿子,让他前来北京参加次年的顺天府乡试。

巧儿知道,四哥对二子素来寄予厚望。

果不其然,第二年应顺天府乡试,李鸿章成功中举。考中第84名举人,他也因此得以直接住进曾国藩的宅邸接受教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文安轻吟二子作下的诗词,不由得为他的豪情壮志所震撼。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巧儿看着沉默的四哥,她听不太懂这诗有什么问题,只是出声询问:“是哪里不好吗?”

李文安摇头,语气说不出的感叹:“只是觉得,鸿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壮志。将来,定远胜于我!”

巧儿轻笑,握住他的手:“在我心中,四哥永远是最好的。”

李文安回握住她:“谢谢你,巧儿。”

巧儿伏在他怀中,心中感动。她觉得,该说谢谢的是她才是。他给了她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更给了她几个好儿女。

儿子官运亨通,女儿也都风光大嫁,人人都说她是有福之人。

对她们这个年代的女子而言,出嫁前靠父亲,出嫁后靠丈夫,年老后靠儿子。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鸿章和外国使团谈判

她虽然没能在亲生父亲膝下长大,却并没有缺少父爱。出嫁之后,更是嫁给了“如兄如父”,疼爱呵护自己的四哥,夫妻恩爱和顺。

到了晚年,又因为儿子|“位极人臣”,她也随着“水涨船高”,享受了旁人不曾享受过的荣耀富贵。

李文安去世之后,巧儿便跟着两个当总督的儿子过,作为总督衙门里的太夫人,巧儿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有一年,湖广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被调回北京任直隶总督。

本以为巧儿也要随之搬离总督衙门,不料新上任的总督是巧儿的大儿子李瀚章。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总督换了一个,可总督母亲没有换。于是巧儿继续留在了总督衙门,安心当她的老夫人。

为此当时的乡间邻里都忍不住发出羡慕的玩笑。

“人家李家是总督换防而老太太不用换防。”

可想而知,李家老太太的这份福气是多少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1882年,巧儿已经是垂暮的老妇人了。

年龄大了,总是病体缠绵。让她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亲自恩赏下了八两人参。

巧儿知道,这都是因为二子受皇上看重,自己也得以有此“殊荣”。可她却并不很在意这些,她有些想念四哥了。

李鸿章感念皇上为其母赐下的人参,心中却仍挂念母亲,所以特请旨回湖北探望母亲。

郎中路边捡回一女婴,许给儿子当媳妇,夫妻恩爱曾育一子:李鸿章

李文安和发妻李氏合葬墓地

只是不曾想,调理的人参还未送达,母亲便离世了。

“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义方,今以疾终,深堪轸恻,朝廷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灵柩回籍时,著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到籍后,赐祭一坛,以昭恩眷。钦此!”

次年三月,李鸿章将亡母的灵柩从汉口沿长江而下。一路上,途径的官员无不小心迎接护送。

李鸿章心中悲痛不已,却也知道,母亲心中再没有什么旁的遗憾了。他只需要将母亲好好“送回”老家,因为那里埋着他的父亲。

母亲与父亲天人永隔二十多年,如今,她只是去找她的“四哥”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