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都小记者未来营征文:如何拥抱智能时代?

南都小记者未来营征文:如何拥抱智能时代?

如何拥抱智能时代?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 柯希孟 ◎指导老师 葛菁

一说到工地,你会想到什么?离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建筑工地。那里粉尘满天,烟雾刺鼻,建筑工人灰头土脸地在脚手架上辛苦忙碌。都快半年了,那栋大楼还没有建好。

一个叫博智林的机器人公司也许会改变这一切。1月12日,我们以南都小记者的身份参观了博智林公司,了解了他们的建筑用机器人。机器人一天可以喷涂完一栋楼的一个面的外墙,而工人需要10天;机器人一小时可以搬运20块内墙板,而3名工人一小时才能抬8块;机器人一小时可完成200平方米的楼层清洁,扫一次顶人工扫20次。除此之外,机器人还配备了可自由上下楼梯还能后空翻的机器狗底座、可以自动避障的传感器、都有精准测得的工地地图,甚至配备了吸尘系统。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机器人真是比人类强太多呀!这些机器人有的需要人的配合,用上了这些机器人能节省约80%的人力。这意味着大部分重复、机械的工作都能由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被“解放的劳动力”该何去何从呢?

南都小记者未来营征文:如何拥抱智能时代?
南都小记者未来营征文:如何拥抱智能时代?

积极探索、善于思考,是南都小记者的闪光精神。

这个不仅是建筑行业的问题,也不是最近出现的问题了。早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出现过这个问题,这是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代价?事实上,人们不需要过于悲观。首先,智能机器人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人们生活水平不就提高了吗?比如说如果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大量使用,成本降低,房价下降,更多人就买得起房了。其次,科技发展会带来新的需求,会创造出新的行业,比如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维修业,都将日益蓬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时,确实有许多手工业工人被机器取代,但失业率并没有直线上升,原因之一是许多工人转行去开采煤矿、铁矿等新的行业。博智林的服务面积,目前是700万平方米,离大规模应用尚有时日,科技循序渐进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程度相适应。如要大规模应用智能机器人,须提高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使之能从事更有创造力的劳动,这样才能适应科技的发展程度。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实习生 王一帆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