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昊杰,中等身材,憨厚朴实,一双眼睛炯炯放光,带着艺术家的灵秀。他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垣市篆刻院秘书长,长垣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长垣市文化馆青年书画社理事,长垣市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县书法比赛获奖,连续三届入展河南省群众书展。是长垣市颇有名气和前途的青年书法篆刻家。

军营塑梦
成昊杰出生于1976年,他自小就喜欢写写画画,透露出灵异的艺术天分,初中时就以“画”名,画芥子园画谱,习练工笔画、素描,是同学中有名的小画家。1995年高中毕业,有书画特长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箭兵,钻山沟,守“国宝”12载,在部队既担任导弹操作号手,又担任连队文书,负责部队的文化宣传。能写善画、谦虚谨慎的他深受首长和战士喜欢,在部队多次受嘉奖,先后6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优秀共产党员。
正当成昊杰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干得风风火火,激情四溢时,为响应国家裁军号召,他主动要求退伍回家务农。退伍后他开始了自己创业的历程:做过办公室职员、干过水电工、担过防腐工程队队长、办过音乐书法培训班,还开过小饮品店。
作为有艺术情怀的书生(其实他骨子里还是书生),商海于他并不是适宜的。所以,他并不很得意,开办的艺术学校,也因为疫情受到了很大冲击。看着他无奈的样子,我理解他,身为中年人,不努力养家挣钱怎么行呢?但对于有心人,世事洞明皆学问,就在这种奔走之中,让成昊杰更洞彻了人生,了解了人情,成为他艺术之路的有益滋养。
艺海泛舟
在这世界上,任何事冥冥中似有定数,在看似偶然之中又带着必然的因素。成昊杰转业之后,虽然经历了很多职业,但对书艺的热爱却始终没有消减,反而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浓。有个作家曾经说过,传统文化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很多知识分子终其一生,浸淫其中,难以摆脱。就以书法来说,那浅浅一方墨池,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陶醉了多少人,浸淫了多少人啊。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每天劳碌之后,一个人静静坐在书室,看看书,练练字,触摸着那些石头,搞搞篆刻,就是成昊杰最幸福的时候。这个时候,艺术不只是遥远的梦,而是一种慰藉,是一双柔柔的手,在抚慰他,安抚他,让他的心灵得到憩息和归依。中国人喜欢石头,把美石称作玉,把君子比作温润之玉,还说玉有九德。就如站士爱枪,成昊杰爱石,他眼中这些印章、石头,他不知把玩多少回。他要做的,不是篆刻,而是唤醒。通过篆刻这种艺术,把这些石头的灵魂唤醒,给它们以生命。
成昊杰不是闭门造车,十载军营生活和这些年阅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强壮了他的心胸。这些年,他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涵山画馆书画印传习班主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特聘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讲师、吉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许涵山先生和长垣名师乔国方诸先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风格、作品、习练都得到强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别出心裁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李苦禅也说,要以最大功力打进去,再以最大决心打出来。这些大师,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的确,艺术最贵重的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
篆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刀与石、书与刻的结合之趣,展现出了独特的篆刻之美。成昊杰酷爱篆刻(汉玉印),汉玉印是古印章中异常珍贵的品种,其表现出的清刚雅洁、姣好修美的艺术风格也是篆刻艺术中最为典雅的风格。汉玉印篆刻的艺术魅力既法度严谨,又意趣横生。每一类兼顾不同的风格层面,甚至同一风格层面之下,又兼有微妙变化。
成昊杰在研习中,力图反映古代玉印篆刻的“原生态”,既注重寻找规律,又善于发现意趣韵致上的丰富性,把握篆刻传统中神明变化、不可端倪的境界,逐渐形成了自己所追求的“匠心独具而以从容出之”的成氏风格。他还特别讲究“分朱布白”,他的用印,布局合理,疏密得当,错落中有着难喻的美。
书从印入,在痴迷篆印的同时,他还坚持书法创作,他的字干净洒脱,透着一种清淡之气,给他的篆刻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
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这些年,成昊杰就这样,在辛苦的工作之余,痴迷于篆刻,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阅历感触还有悲与喜都刻进了那一块块石头。顽石无慧,因字而通灵;顽石本冰,亦因字而生温。古人爱玉,君子如玉,这成昊杰,不就是这样的一块璞玉吗?藏之深山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我们期待着。
编辑:杨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