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下旬,侵朝美军出动大批飞机,炸毁了平壤至板门店的不少铁路,使得志愿军前线武器弹药供应告急。
为此,志愿军后勤部决定挑选一批政治可靠、技术过硬、机智勇敢的火车司机,组成一支突击队,把大量武器弹药运送到前线。
曾在解放战争立下大功的英雄司机,被选定为这支突击队的负责人。
范永入朝后,带领突击队冒着敌机的轰炸,将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主战场,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8月27日,范永忽然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到朝鲜大驼岭去见一位首长。至于是哪位首长,上级却不肯透露。

范永乘坐一辆吉普车到达大驼岭,被领进一个山洞(当时志愿军部队的重要机关大都在山洞里办公)。
有位首长正端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当他抬起头时,范永惊讶不已,原来这位首长就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邓(小平)团长。
“首长好!”范永的声音由于激动而有些颤抖。
“范永同志你好!”邓团长热情地伸出手来,“又见到你这位英雄司机了!我们在194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见过一面,听取过你的事迹报告。”
“对对对……”范永连连点头。
接下来邓团长直入正题,说要交给范永一个非常艰巨的特别任务。
“今天晚上,要派你亲自开两趟军火列车,把一批武器弹药运到沙里院车站去。第一列装的是‘喀秋莎’火箭炮,第二列装的是这种大炮专用的‘喀秋莎’炮弹。”
邓团长看了范永一眼,强调说:“这第二列火车尤为重要,那是我们花费巨大代价从苏联军方购买的‘喀秋莎’炮弹,共有五个车厢。
每一颗炮弹的代价是三两黄金,五车厢炮弹的价值就更不得了了,相当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投资的总和!
”
“啊……”范永听罢,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让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邓团长走近一步,紧握住范永的双手,郑重地说道:“因此,范永同志,务必请你一定要胜利完成任务,不负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
“坚决完成任务!”范永激动地答道。
告别邓团长后,范永立即乘坐吉普车回到平壤车站,随即带领周荣新、梁玉祥等三名助手出发,在大同江桥北头等来了第一趟火车——03号专列。
不料,范永刚驾驶这趟专列开过大同江桥,美军的飞机就闻风而至。
这是一批绰号“黑寡妇”的P-61战斗机,它们一看到03号军列,就飞过来投掷炮弹,而且每隔四五公里就设置了一道拦截线。
面对这一不利局面,范永异常镇定,开着火车全速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驾驶火车飞驰,对于他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考虑到“喀秋莎大炮”来之不易,他提醒自己不能蛮干,在与敌人斗勇的同时更要斗智。
此时列车即将驶入两座高山之间的一条山谷,范永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对付“黑寡妇”的妙招。
他让助手周荣新、梁玉祥轮流快速朝锅炉里投入煤块,何宗国则打开送风器,使机车的烟囱里冒出浓浓的黑烟,从而在山谷里升腾起一道独特的黑烟屏障,笼罩在火车上空。
敌机虽然紧跟着03号军列,但由于山谷里的黑烟又浓又长,竟无法准确锁定投弹目标,气得干着急。
接下来,范永继续根据地形地势的变化灵活调整速度和节奏,使用“黑烟护体”这个妙招,在指定时间内把火车开进了沙里院车站。
这一趟运输有惊无险,除了助手梁玉祥的左手小指被敌机射出的子弹打断之外,其他人和车厢内的“喀秋莎”大炮都安然无恙。
随后,范永和助手们又乘坐吉普车一路飞驰,直奔平壤车站,准备开出下一趟军列。
没想到途中发生意外,吉普车的水箱突然爆炸,引起车身侧翻。众所幸众人除了脸上和身上被烫起一些水泡之外,并没有大碍。
时间异常紧迫,必须尽快赶回平壤,可是没了交通工具怎么办?范永心急如焚,其他人也直跺脚。
就在这时,一辆志愿军汽车经过此处,范永征得司机同意,借用这辆汽车,终于赶在当晚11点55分赶到了平壤车站。
凌晨0点20分,范永驾驶着满载“喀秋莎”炮弹的05号军列,再次直奔前线。这是朝鲜战争中一趟极为奇特的专列,因为五个车厢所载的炮弹价值巨大,每一个相当于三两黄金。
令范永无比诧异的是,在火车一路飞驰的过程中,空中即没有出现敌人打出的照明弹,也没有发现他们用来侦察中朝军队情况的夜航机。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当晚志愿军总部为了确保五车厢“喀秋莎”炮弹顺利运抵前线,把空军部队的几乎全部家当——数十架战斗机都派了出来,在朝鲜海峡上空构筑了一道空中封锁线,用来拦截敌机,这才为05号军列争取了不少时间。
然而,就在火车即将到达终点时,仍然有一架敌机狡猾地绕过封锁线,冲过来对准车身疯狂扫射。
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范永,驾驶着05号军列全速前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虽然火车尾部的三个车厢外壳不同程度地遭到枪击,车厢内的“喀秋莎”炮弹却都安然无恙!
清晨5点20分,范永终于开着军列及时到达目的地,圆满完成了这次惊险的运输任务。
为表彰范永的英雄事迹,志愿军总部给他荣记一等功,朝鲜方面也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