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元朝作为大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也让蒙古人在当时的历史上成为了极其可怕的民族。

与蒙古军辉煌的战绩相呼应的,便是其令人胆寒的战斗力。要知道即便在巅峰时期,蒙古正规军队的人数也不超过50万人,

而蒙古帝国横跨欧亚,面积约3300万平方公里。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因此蒙古军留给人们的印象不仅是彪悍,还有一丝神秘。他们究竟有怎样的超能力,才能以如此少的兵力打下这样大的天下?

在赛约合之战中,蒙古军便是以6万兵力将10万欧洲骑士,在两天内打到只剩一千人。也许从这一战中,我们便可一窥端倪。

彪悍的蒙古军队

蒙古士兵能征惯战的名号由来已久。这些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似乎天生便是战士,因此在作战时才能展现出毁灭性的战斗力。

众所周知,大陆唐朝的军队制度是府兵制,其优点就在于藏兵于民。和平时期,士兵便是农民,拿起武器,农民便是士兵。当时的人们也崇尚习武,劳作之余,击剑比武便是他们的消遣活动。

正是由于这一制度,使得唐朝军队的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战斗力也十分彪悍,因此才有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强盛。

而蒙古军队的崛起,与唐朝的府兵制十分相似。由于蒙古有着辽阔的草原,因此蒙古人以畜牧业为主,蒙古人对于马匹自然不会陌生。

这便让他们得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骑术。

这些自幼便与马匹为伍的勇士,不仅可以不依赖骑具驾驭战马,而且还可以悬挂于战马两侧,甚至在骑乘过程中可以转体倒骑。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这样神乎其技的骑术,便是蒙古士兵驰骋疆场的首要资本。在战马上如履平地的蒙古勇士,在战场上的活动空间和行动能力要远超过对手,让他们占据了上风。

而这仅仅是蒙古士兵可怕的能力之一。

草原哲别

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有过许多位师傅。

江南七怪传授过他武艺,全真教的马钰道长教了他两年的吐纳之法,助他提升内力,洪七公更是将全套降龙十八掌悉数传授,郭靖才能叱咤江湖。

然而最初传授郭靖功夫的,却是一位蒙古人,郭靖始终称其为哲别师傅。哲别在蒙语中的含义是“箭”的意思,用哲别来作为人的称呼,便是神射手的意思。

所谓“射雕英雄”,指的便是一箭射双雕的郭靖,而他射箭的本事,便得自于这位哲别师傅。

可见蒙古人的射术,比他们的骑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便是蒙古军队经常以少胜多的最关键的秘诀。

弓箭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冷兵器时期的攻击距离,使远距离杀敌成为了可能。因此,箭术的好坏在古代是评价将领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将者也都会在射术上精益求精。

而蒙古人可以说将弓箭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这就让他们成为了战场上的霸主。

由于蒙古人骑术精湛,在马背上可以自由活动的他们自然可以腾出双手,这就让他们可以在颠簸的马背上随时射箭。这一看似平淡无奇的技能,实际上在战场上大有用处。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拥有优秀的骑术和箭术的蒙古人,在当时已经具备了主宰战场的能力。

而他们的第三样优势更是让他们在战场上如虎添翼。这一优势便是他们的游牧习性。

身为游牧民族,想要拥有固定的居所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早已习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一看似落后的生存方式,反而使他们拥有了极大的机动性。

据说涮羊肉的发明,是源自于成吉思汗的一道命令。在一次紧急行军中,成吉思汗下令军需官立刻做好饭,短时间内军队就要吃完饭并整装待发。

这一命令让军需官汗如雨下,面对人数众多的军队,他灵机一动便想到了让士兵自己分割羊肉,之后用头盔烧水煮食羊肉的办法。任务圆满完成,涮羊肉也横空出世。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由此可见蒙古士兵的装备精简到怎样的程度。连吃饭都追求简便快捷的蒙古军队,在战场上也一定如同闪电一般迅猛。

骑术,箭术,轻装,这三大法宝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蒙古军队所向披靡的战斗风格。

赛约河之战

在蒙古人西征欧洲的时期,欧洲人基于自己的信仰,给蒙古军队起名为“上帝之鞭”。他们认为一定是自己的种种做法得罪了上帝,上帝才让蒙古军队前来惩罚他们。

而这一名称也十分形象地诠释了蒙古军的战斗风格。

他们就如同鞭子抽打敌人一样,快速而迅猛,让人难以捕捉,当他们离去时,留给敌人的便只有像鞭子抽打过后的深深伤痕。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赛约河之战便是蒙古军与欧洲骑士作战的典型案例。当时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在看到蒙古军队到来时并不慌张,沉稳地静候蒙古军到来。

当时的匈牙利有两座大城,首都是布达,佩斯则是国王行宫的所在。两城连接起来便是现在的布达佩斯。国王在佩斯城中集结十万骑士,以多瑙河作为护城河,以逸待劳。

当蒙古军队抵达城下时,匈牙利骑士在城中坚守不出,几次攻城蒙古军都无功而返。于是蒙古将领速不台决定诱敌出城。当看到蒙古军队撤退时,匈牙利骑士觉得反击的时刻到了。而他们的噩梦也由此开始。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与蒙古骑兵不同,欧洲骑士追求的是力量而非速度。

因此他们的盔甲会将全身覆盖,武器也十分沉重,就连战马也都披上战甲。如此一来,这些骑士便具有了强大的冲击力,相当于中世纪的坦克。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无法攻击到对手也是毫无意义。仅留下一千名骑士守城的匈牙利军队,拼命追赶蒙古骑兵。然而蒙古骑兵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并以弓箭予以还击。

当匈牙利重装骑士意识到自己始终无法展开有效攻击时,蒙古骑兵已对其形成了合围之势,只留一面让敌人逃窜。

这些勇猛的欧洲骑士就像风筝一样,被蒙古骑兵牢牢牵制。

当骑士们向一方突围时,与其迎面相对的蒙古骑兵便抽身撤离,而其余方向的蒙古骑兵便向其聚拢,如此往来数次之后,七万欧洲骑士便死伤殆尽。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最后不得不率领残部逃离匈牙利。

结语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蒙古大军之所以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便是得益于对这句真理的深入贯彻。

面对人高马大的欧洲人,力量绝不是蒙古人的优势。而速度和箭术却是蒙古人的长处,因此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便是蒙古人的终极奥义。

10万欧洲骑士和6万蒙古骑兵对决,为何两天就剩千人?原因很简单

也许当欧洲骑士们面对惨败的结局时,他们才能想起来,

大卫也是舍弃了沉重的铠甲和长剑,用自己无比熟悉的投石器,才将巨人歌利亚砸晕后杀掉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