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国民党上将,他具有超凡的政治才能,曾经担任过四个省份的主席,在任期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实这个统计尚不明确,如果从主持政务的角度上来考虑,应该是五个省份。

与此同时,他还深怀民族大义,曾经在

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内战

,但是他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在拒绝内战之后被调往日本,

死后终于落叶归根葬在了八宝山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众人对他一生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在成为多省主席之前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那么接下来让我带你了解一下

国民党上将——商震

的传奇一生!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商震

商震于1888年9月21日出生在河北省,常言道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商震的一生则刚好印证了这句话。在他刚出生不过数月的时候,父亲就被追债的仇人所杀害。当时母亲才刚刚生下商震不久,身体元气尚且没有恢复。

恰逢乱世,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于是母亲只得含泪带着商震改嫁他人。尽管有着如此悲伤不幸的身世,商震却从未因此而变得自怨自艾,相反长大之后的商震不仅长得一表人才,性格也是乐观开朗。同时也是因为身世的原因,商震也比同龄人更加地聪明和独立,遇到事情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身世凄苦,商震十分珍惜上学的机会,在学校期间他学习勤奋,尤其在写文章上面,其文章立意开阔,老师看了也忍不住啧啧称赞。在商震的少年时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保定军校速成班,命运总是无巧不成书,李大钊也恰好在这个班里。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两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年轻人很快便惺惺相惜,结为挚友。也就是在这个速成班里面,商震自身的民主观念充分得到觉醒,成为了同盟会当中的一员。年轻人身上总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与莽撞。

商震也不例外,在同盟会当中

商震也与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结为朋友

,在私底下宣传革命思想。1906年,商震宣传革命思想的事情败露,被校方以

“煽动革命”

的借口开除了学籍,商震只能再另谋出路。

在1906年夏天,商震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机会,他在机缘巧合之下辗转来到沈阳,首先帮助蒋慕谭创办了商业技术学校,由于商震聪敏肯干,蒋慕谭也十分信任商震。于是在蒋慕谭的极力引荐之下,商震来到辽阳与陈干一起创办了八旗小学堂。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在那个时期,虽然商震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但是商震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革命理想。于是商震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课堂上穿插讲述自己的革命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同学都深受商震的影响,就此踏上了革命解放的道路。

可以说,商震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革命组织输送了不少的新鲜血液,在那个时候商震本人也乐在其中,甚至在私底下更加频繁地宣传革命。好景不长,商震很快被扣上了“诋斥官府”的罪名而锒铛入狱。在获救之后,商震深觉自己还需要再学习和成长,于是东渡日本留学。

在三年之后,商震学成归来,同时同盟会也给商震下达了指令,在这种背景之下,商震回到长春

继续以教员的身份做掩护

,以此来宣传革命思想。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商震在日本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但是在当时官府进行严厉盘查,开展革命活动非常地困难,于是商震的身份也因此而暴露,他也因此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的逃亡。这一次逃亡商震轻车熟路选了一个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地点,来到了辽宁锦州。

当然在逃亡的时候商震依然没有停止求学的道路,在1911年年初,商震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新军随营学堂当中毕业,之后又被保送到了沈阳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在这里商震被正式编入革命党人组建的学兵营前队。

当时商震的顶头上司是一位叫做彭家珍的革命党人,彭家珍认为商震有勇有谋,才华横溢,自然对商震十分器重。并且主动将商震介绍给了当时同盟会的领袖之一——

张绍增

,与此同时商震还参加了冯玉祥创办的武学研究会,在这里也结识到了很多仁人志士。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冯玉祥

在武昌起义之后,本着“趁热打铁”的想法,商震带领一行人回到沈阳试图再次发动起义,然而在筹划的过程当中不慎走露了风声,起义尚未开始就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商震只得想方设法离开沈阳,这次起义无功而返。

虽然经历了数次命运的捉弄,但是对于商震而言,他所经历的这一切挫折都是帮助他变得更好的垫脚石。在1913年,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商震再次成为了陆建章的阶下囚。彼时商震年仅二十五岁,然而多年来的革命经历却使得商震变得成熟果断。

很快商震的表现就引起

陆建章

的注意,并因此商震投入到陆建章旗下,在1915年的时候商震正式被陆建章启用,担任营长职位,并跟随陆建章一同奔赴陕西省镇压起义,随后升任团长职位。好景不长,陆建章倒台之后,无奈之下商震只能率领部下前往黄河以东,另寻出路。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蒋介石

在逃亡途中商震来到了山西,彼时因为袁世凯要复辟帝制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反袁风暴,阎锡山因此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而知易行难,倘若要重振旗鼓,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手上要有兵力,正因如此在山西的商震受到了阎锡山前所未有的欢迎和优待。

这个团不仅没有拆散重新组合,商震也得以继续出任团长的职务。兵权在握,商震也得以大展宏图,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商震被正式委任为讨逆军西路第五纵队司令,在商震的带领之下,各路官兵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共同攻城,仅用很短的时间就肃清了各个据点。

然而在天安门等地方还有张勋的残党余孽抵死反抗,然而在商震赶到之后急忙调转火力针对这些残党余孽进行攻击,在猛烈的炮火攻势之下,张勋残余的部队只得缴械投降,商震所带领的部队也因此大获全胜。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有了这次战绩,虽然阎锡山本性多疑,喜欢任人唯亲,但商震也依然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阎锡山的赏识,至此商震已经升任至第一混成旅旅长的职位。

战场之上本无常胜将军,商震也因此曾经打过败仗,那次付出的代价十分惨烈,甚至可以说几乎全军覆没。原来在阎锡山着手扩编军队的时候,孙中山也开始发动“护法战争”,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之下,滇军、粤军以及桂军和湘军、川军一同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北洋军阀。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当中,商震率领部下出战被湘军全面包围,一败涂地,就连自己所持的枪械也被湘军收缴了个干净。然而在阎锡山与商震见面之时,商震还未开口请罪,阎锡山则急忙表示

“胜败乃兵家常事。”

至此商震也被阎锡山爱才惜才的态度所感动,决定死心塌地继续为阎锡山效力。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阎锡山

在1926年,商震被任命为绥远省的都统,这就相当于省长的职位。在两年以后,随着阎锡山在北方称王称霸,商震的职位也水涨船高,成为了河北省的主席。虽然阎锡山表面上看十分重视商震,但是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阎锡山多疑的本性注定让他无法完全信任商震。

于是阎锡山思来想去决定把商震调任到山西来当主席,这样商震的一举一动就完全由阎锡山所掌控,也正是由于阎锡山的控制,

久而久之商震也生出了逃离的心思

在中原大战之后,商震趁乱逃亡离开山西,至此商震又遇到了第二个伯乐——他加入了蒋介石的阵营。当时蒋介石早就听说过商震的事迹,再加上蒋介石当时也处在一个求贤若渴的状态,于是商震在加入蒋介石的阵营之后,马上就被委派到甘肃省担任主席。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后来因为时局不稳,工作调动等种种原因,商震又被调任到河北省担任主席,河北是商震的故乡,在任期间商震也想方设法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在1936年的时候,因为工作的优秀表现,商震再次被委任到河南省担任主席的职务。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那个时候商震的主要作战地点是在华北地区。当时为了阻击日军进攻,在1938年,蒋介石还亲自下令让商震炸毁了花园口黄河大堤。在抗战中期,商震由正面战场被调入后方,来到了军委办公厅里面担任主任,承担传递情报的任务。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商震依然十分受到蒋介石的重视,一路干到了侍从室主任的职务。

蒋介石虽然固执、多疑

,但是他也爱才惜才,可以看出,如果商震继续跟着蒋介石干下去,仕途一定非常地顺利。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国民党

但是在国共内战前夕,商震第一时间跳出来举手反对内战,道理很简单,明明已经抵御了外敌,为什么现在又要手足相残呢?商震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蒋介石认为商震是在煽动民众情绪,于是商震就这样被调任到了日本,担任代表团的团长。

后来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在大陆失势,蒋介石又想起了这个被他调往日本的老部下,试图让商震也回到台湾,再共同商议东山再起的事情,这个提议被商震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虽然人生在世的时候四处漂泊,但是到寿终正寝的时候却总想着要落叶归根。商震在晚年的时候曾经两次返回中国,不仅受到了

朱德总司令

的亲切接见,还曾经登上了北京天安门。

国民党上将曾任多省主席,拒绝内战后被调往日本,死后葬在八宝山

朱德和毛泽东

与此同时,商震还主动向朱德总司令申请,表示自己多年来旅居在外,然而在死后却依然想落叶归根,回国安葬。朱德总司令在当时欣然同意了商震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在商震去世之后,他的骨灰被其家人送回国内,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商震这一生活得清醒明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都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正是因为商震始终保持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才能在乱世的时候能够作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选择。

他当年愿意放弃高官厚禄,选择拒绝内战,不仅避免了自己与同胞手足相残,更是保全了自己的风骨,他的所作所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