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2020年,盐田千春在其工作室内 图/盐田千春工作室提供 摄影/Sunhi Mang

沉迷收集旧物的盐田相信,物品会留下灵魂存在的痕迹。“那人不在这里,但这里有他的‘存在’,这是我许多作品的核心。”

“编织作品时,我常用线先覆盖天顶,再覆盖墙面,将两者连起,当线足够密时,我将它们连至地面。最后,我会顺着一根单独的线找寻它的头和尾,如果找不到,这件作品便完成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能窥见天边,触到真相。”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

“在我的作品中,红线联系血液和生命,黑线牵动夜空和宇宙。”

步入静谧空旷的展厅,千丝万缕的红线织裹成巨型装置《未知的旅程》,眼前腾起一片氤氲红雾,穿梭其间,如梦似幻……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知的旅程 2016/2019 金属框架、红色毛线 图/森美术馆提供 摄影/Sunhi Mang

2021年12月19日至2022年3月6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展览“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精选其自1990年代至今的作品约80件,包括若干巨型装置代表作及相关雕塑、影像、绘画、舞台设计图稿等,全面回顾了这位日本女艺术家过往25年的创作生涯。

“线变得缠结,互相交织,崩断,散开,它们不断地反映出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状态。”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我们将去往何方?2017/2021 白色羊毛、金属线、绳 摄影/Guan-Ming Lin 图片提供: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和盐田千春(注:非本次龙美术馆展出作品)

线是盐田装置作品中极富象征意味的材料。“我在空中绘画,”她颔首微笑道。鲜红或漆黑的交缠线条铺天盖地贯串整个空间,暗指各样事物的错综连结,也召唤观者思索存在的奥义。这些作品的底蕴,来自艺术家始终关注的命题:我们的生命究竟要追求什么,又将去往何处?

早在2017年,盐田收到东京森美术馆邀请,计划筹备个人回顾展,但在接到邀约第二天,她发现12年前诊出的癌症复发。与病魔的抗争加深了盐田对灵与肉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她完成了两年备展,最终将展览命名为“颤动的灵魂”,无法言喻的内心冲击,借由红与黑万千线条,织缠出激荡的情绪与深思——“这是我第一个离死亡如此近的展览,让我重新思考生存与死亡。”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森美术馆,东京,2019 图/森美术馆提供 摄影/Sunhi Mang

缠裹身体的生命线

盐田千春1972年生于日本大阪。5岁时,这个拿画笔抵着脸的小女孩创作了纸本水彩《向日葵上的蝴蝶》:一只富有动态美的橙色蝴蝶倚着明媚的太阳花。画面左上角,她极富创意地将自己名字以镜像形式呈现,稚趣盎然的“春”字似是为画作点题,她自己则像那只自由的蝴蝶,开始在艺术之路上轻盈起舞——“啊,原来我在学会写字之前便会画画,很明显,但我忘记了。”

12岁时,盐田立下志愿:“我将来要当艺术家,此外不想干任何事。”

1992年至1996年,盐田就读于京都精华大学美术部,同时在雕塑系担任艺术家村冈三郎的助手。“即便我们能选择任何事物作为绘画主体,创作一幅抽象画对我来说仍是挑战。我目光所及只有颜色,而创作过程中的滚滚热情,只能深藏在画中,最终从视野里消失。”大学一年级时,盐田创作了她的最后一幅油画《无题》,“我对技巧先于内涵的艺术理念感到沮丧,虽然我操纵着这些历史悠久的绘画材料,却再也无法忍受自己正在创作的轻浮之物。”

就读大学期间,盐田曾以交换生身份前往堪培拉澳洲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放弃油画后,她曾一度陷入迷茫,提起画笔,甚至只是画一条线。她的手也无法描绘出秩序感、空间感和“呼吸感”,于是,她用豆壳创作了装置作品《一条线》,她捡起遍布校园的空豆壳,把它们黏在纸上,然后在上面画一条线。“在这过程中,我找到了一种不带任何技巧画一条线的愉悦。”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在手中》 图/森美术馆提供 摄影/Suhni Mang

留学澳大利亚期间,盐田还实践了态度鲜明的行为艺术《成为绘画》。据她回忆,某天晩上,“我梦见自己成为一幅画,思索着:如何在画中移动身体,才能成为一幅杰作?身体表面覆满油彩,让我感到难以呼吸。那一夜,我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几天后,盐田将画布悬于墙上,半裹身体,淋上鲜红瓷漆,让自己和画布融为一体。《成为绘画》是她挣脱枷锁的“一种解放”。“不那么讲究技巧,也没细琢磨,这是我首次将自己全部投入、用身体表现的创作。”

无论油画《无题》或行为艺术《成为绘画》,血红色都占据主导,事实上,这种与生命特征息息相关的颜色在盐田的作品中反复呈现。1994年在校展出《从基因到基因》时,盐田躺卧地上,全身为血红色毛线织裹,几缕毛线仿佛缠绕的脐带,连至天顶由纸板、布料、金属丝等材质组成的巨型装置,它们都被涂成鲜红。“这是我第一件自己搜寻材料的装置,有种跳脱传统二维空间的开放感。新的我从这件作品中诞生,到底DNA的传承会不会影响艺术创作者的大脑?这是我当时日夜思考的问题。”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超越记忆 2019 木、纸 摄影/Sunhi Mang 图片提供: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和盐田千春(注:非本次龙美术馆展出作品)

19岁那年,盐田参观了波兰行为艺术大师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个展,深受启发,决心前往欧洲。经过漫长复杂的申请,她于1996年入读汉堡美术学院,1997至1998年在布伦瑞克艺术大学跟随阿布拉莫维奇学习,随后在柏林艺术大学师从瑞贝卡·霍恩,此后一直旅居柏林,频繁参与各地艺术展。

2001年在冰岛旅行时,盐田路过一处神奇地貌:蒸汽升腾,滚烫的岩浆化作硬石……为了“感知大地原始的生命力”,在这片自然奇景中,她用红线紧裹身体,创作了行为艺术作品《无题》。那一刻,她觉得自身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回到柏林后,望着人来人往,我再也无法理解他们为何而活。”

10年后,盐田拍摄柏林墙和耶路撒冷哭墙等主题照片时,将家庭、种族和宗教的边界比作墙,表现了“无法跨越这些墙壁的人类的存在”。“创作中我感受到红色的丰富意义,红线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使人联想到血液。作品涉及人类的信仰、不可触碰的边界、警示等重要信息,我同样会用红色表达。”

在3分39秒的视频《墙》中,盐田对由自身所“束缚”的墙发问:在胎儿心跳声的背景音中,她将常用的红线变为细塑管,象征血液的鲜红颜料在其中流淌,这些外化的“血管”与躺卧地面的身体交织缠裹,看上去触目惊心。事实上,在这件作品中,盐田融入了自己患病、怀孕、流产和分娩的切身经历。

“心灵和身体渐渐彼此分离,我再也无法让这些难以控制的情绪停止。我将自己的身体分散成碎片,在脑海中与它对话。不知何故,我明白了这就是将我的身体与这些红线连结的意义。”2019年,盐田又以血红色牛皮和青铜搭建起一座巨型装置《外在化的身体》,直面自己遭受癌症折磨的病体,“表达这些情绪并赋予它们形式的行为,总是涉及到灵魂被摧毁。”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编织静默深处的记忆

磨损的旧秤、生锈的轮子、被弃的娃娃、石头、坚果、来自前东德的模型房子,以及捡回来的七十多个小瓶子……

展览现场,一段2003年的视频让观者得以窥看盐田在柏林的工作室,那是她自己的一个秘密空间。“我工作室里塞满了‘垃圾’,这些物品与我共存,很偶然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它们继续打动着我。”

盐田擅于挪用稀松平常的物件捕捉、存储记忆的气息。1999年作品《在那之后》中,她亲手缝制了一条7米长裙,将沾满泥土的长裙挂在墙上,任水从顶上花洒不断流下。“连衣裙表达了身体的缺席。不管被洗多少次,来自某人皮肤的记忆都洗不掉。”这件作品随后在第一届横滨三年展上以《皮肤的记忆》(2001)为题展出,整个大型装置将水倾泻到沾满泥土的13米长裙上,当时29岁的盐田因此在日本艺术界声名大噪。

盐田常在作品中使用泥土,象征死后归宿及生命起源。“当我还是孩子时,每年夏天都会去高知县的祖父母家。我仍记得参观先祖坟墓、拔掉坟头杂草时,我手上的触感和其中的恐惧。”据盐田回忆,这是她第一次对死亡感到恐惧。“想象我在拔草时可能会听到祖母呼吸的声音,这让我感到恐惧。”

盐田以红线探讨生命联结,当恐惧与颤栗袭来,她手中的线变成了黑色。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沉默中》 图/森美术馆提供 摄影/Suhni Mang

展览现场的巨型装置《沉默中》(2002/2021)由漫无边际的黑线包覆而成。穿过令人窒息的黑线构成的幽暗拱廊,尽头中央孤零零立着一架烧焦的钢琴,它也被密麻黑线缠裹,在焦灼不安中,散发着孤寂与凄美。

“我九岁时,隔壁房子发生了一场火灾。第二天,屋外有架钢琴静静伫立,烧得焦黑,记忆中比从前更美。一种无法言喻的沉默笼罩着我。接下来几天,当风穿过窗户把那种燃烧的气息吹进房子时,我感到自己声音开始变得模糊。”

盐田编织出一场被火吞噬的音乐会,尽管演奏者与听众缺席,稠密的黑线却将人的内心宇宙与外部世界相连,烧焦的钢琴象征着某种存在的转化。“有些事情深深沉入我的脑海……它们是没有形式的灵魂存在。你越想它们,它们的声音越容易从我的脑海中消失,但它们的存在却越有形状。”

盐田希冀以手中的线为灵魂塑形。移居德国后的3年里,她曾9次搬家,生活漂泊不定,她开始在卧室里编织毛线,1999年完成自己第一个“床”装置。2002年,她创作了成名作《睡梦中》,千丝万缕的黑线交叉缠绕在钢管单人病床边,床上24位女性随意翻身、安详入梦,无数黑线占据整个展厅,营造出摄人心魄的力与美。“线像茧一样笼罩着整个空间。我想说,一个沉睡中的人,占据了梦境和现实间的空隙,正如庄周梦蝶那样。”

2019年,盐田询问了一群与自己女儿同龄的10岁德国孩童,提出一连串关于灵魂的问题,通过视频作品《关于灵魂》,人们听到孩子们形形色色的回答:“灵魂是透明的,但当我生气时它变成红色,我难过时它变成蓝色”;“当宠物死去时,它的灵魂仿佛也在哭泣”;“当我离开时,我的灵魂会去拜访别人,于是他们开始想起我”;“灵魂像一条细线,你无法切断。如果你失去了记忆,线会自己溶掉”……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装置作品《DNA的对话》(2004)中,四百多只承载记忆的旧鞋散落一地:断跟的高跟鞋、变形的运动鞋、磨损的拖鞋和靴子……每只鞋由两根红线拴住,仿佛系着情感脐带,被牵引汇聚至某个点,望去红灿灿一片,蔚为壮观。

旅居德国多年,刚回日本时,盐田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就像找出某双许久不穿的旧鞋,“我的鞋码没变,但似乎又不太合脚。某些东西改变了,我开始想,这中间的隔阂是什么?我丢了什么?于是我开始收集旧鞋。”

4英里红线串起无数记忆。搜集旧鞋时,盐田要求捐赠者写张小纸条,讲讲背后的故事。这些鞋子,有捐赠者日常通勤穿了大半辈子的,也有跟随他们旅行踏遍世界的,有的来自离世的家人,有的属于昔日的恋人……“当我看这些鞋子时,那只是旧物,但当我读那些小纸条时,我看见了人和记忆的气息。”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手中的钥匙 2015 旧钥匙、木船、红色线 摄影/Sunhi Mang 图片提供: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和盐田千春(注:非本次龙美术馆展出作品)

2015年,盐田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巨型装置《手中的钥匙》令世人惊艳。她从全球各地收集了成千上万把钥匙,以无数红线串起,悬于观者头顶。盐田认为,作为日常物件的钥匙,既承载回忆,又激发人们去探索另一个未知世界,是串起时空的关键。“当你手中握有钥匙,你就能打开那扇门。”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我们将去往何方?》 图/森美术馆提供 摄影/Kioku Keizo

盐田曾在柏林跳蚤市场买回的二手行李箱里,发现了一张1947年的旧报纸,这让她一下感知到前任主人的同在。“人们带着心中的目的地离开家乡。生活在不同国籍的人中间,我突然忘记了自己是日本人。看着镜中那张面庞,你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黑色的头发和眼睛。你漂得越远,越多糅合混杂,就越能到达一个让你狠狠重新审视自己的地方。”

由此,她创作了巨型装置《聚集—追寻归宿》(2014/2021)。数百个横卧的行李箱由一条条红线串起,有些行李箱里装了马达,在空中摇摆晃动,不时发出声响。盐田表示,晃动的箱子传递出人们出发时的激动状态,红线则代表无论走多远,旅人依然心系家人。

盐田千春:红与黑织裹的颤魂

▲聚集—追寻归宿 2014/2019 行李箱、马达、红色的线 图/森美术馆提供 摄影/Kioku Keizo

“当我看着一堆行李箱时,我看到的只是同等数量的生命。为什么这些人会离开他们出生的地方,踏上寻找目的地的路?他们为什么要踏上旅途?我试图回想这些旅人在出发那个清晨的感受。”

在全球疫情肆虐、旅行受阻的今天,盐田这件充满机遇与故事的装置更引人深思,不同颜色、尺寸的旧行李箱承载着各自的回忆,它们在空中迂回前进,形成一条行旅的长河……

生命之河、记忆之网,红与黑线条织裹的“颤魂”,盈满整个空间。“编织作品时,我常用线先覆盖天顶,再覆盖墙面,将两者连起,当线足够密时,我将它们连至地面。最后,我会顺着一根单独的线找寻它的头和尾,如果找不到,这件作品便完成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能窥见天边,触到真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