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府银信再“出海”,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在西班牙出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图/受访者提供

经历七年时间翻译与校订,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卓才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经由张天慈翻译后,其西班牙语译本,近日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出版社出版。

1月15日,记者从本书作者黄卓才处获知此消息。黄卓才表示,这也是其父亲黄宝世寄回的广府银信,经过数十年,再次“出海”,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到西语国家。

黄卓才的父亲,名为黄宝世(Fernando Wong),生前是古巴华侨领袖之一,曾任古巴中部城市大萨瓜市(Sagua la Grande)中华会馆终身主席。《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记录的是黄世宝当时从古巴寄回中国广州的广府音信及其背景故事。

说起“广府银信”,大家可能更熟悉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侨批。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或“水客”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广东省五邑、潮汕地区、福建、海南等地。潮汕、闽南方言把书信叫“批”,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梅县客家话也叫“番批”。“银信”,则是广府地区(含广州、江门、南番顺等)的指称。

黄卓才所著的《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西班牙译本名为《Padre&Hijo: Las memorias de un chino en Cuba y la trayectoria de sus cartas familiares》,意为“父子:古巴华人记忆与家书轨迹”。当中收录了40多封由大萨瓜市寄出的家书,均写于1952年至1975年间。

广府银信再“出海”,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在西班牙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拉美研究所荣誉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世澄在该书的《序》中提到,此书中按时间排序,紧扣家书内容,娓娓道出旅古华侨几代人的百年繁衍、奋斗与发展,活现了一个移民跨国家庭的私人生活史,反映了旅古华侨在古巴的生活、工作和奋斗的历程。通过本书,读者能寻找到由契约华工到自由移民历代旅古华侨的足迹,深入了解他们的历史。

据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黄卓才没能在其父亲生前到访古巴,黄宝世老人生前也没能再次回祖国和故乡探亲。但黄卓才并没有停止他追寻古巴华侨华人的踪迹。近年来,他曾两次和他的亲属组成的“跨国家庭访问团”前往古巴,到黄宝世老人家墓前扫墓,寻找其父亲生活和工作的轨迹。

广府银信再“出海”,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在西班牙出版

黄宝世西裔义子的后人、古巴科技出版社编辑主任赫尔墨斯(左二)为黄卓才一行和古巴洪门民治党主席蒋祖廉、古巴黄江夏堂主席黄锦芳(二排右一、二)回忆当年黄宝世在古巴的生活(2018年摄于古巴哈瓦那,受访者供图)

继2006年《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出版之后,黄卓才于2011、2016年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第二、三版,获《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2017年他又出版了《古巴随笔 追寻华人踪迹》散文集,并与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袁艳博士编著了《从契约华工到改革先锋》一书,以纪念中国人抵达古巴170周年。

黄卓才表示,这次书籍的西语版本能在西班牙出版,是这批广府银信的再次“出海”。但这次,这批广府银信的起点是中国,目的地是欧美,向西语读者讲中国故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