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要遵守一定的成长规律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孩子们会朝着不同的方向成长下去。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差异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把问题归结于“先天”,多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氛围,科学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无法适应,遇到事情就大哭。

可是孩子为什么爱哭,为什么一遇到问题就先用哭来表达情绪呢?

是孩子天生性格如此,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说两句就哭,是孩子的逆商低的表现

孩子2岁半以前动不动就哭,是正常的表现,孩子2岁半以后,依然动不动就哭,家长就应该要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不知道宝宝是否有这些表现,摔一跤大哭,玩具找不到大哭,别人动了他的玩具依然大哭,孩子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开始大哭,根本不给别人沟通的机会。

孩子的这种表现,不是天生的,而是逆商低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逆商低”?就是遇到挫折,情绪就开始崩溃,不管挫折大小,情绪都是崩溃的,根本无法正面面对挫折。

逆商低,不是天生的,跟后天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方式有关系。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这两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逆商低

有两种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容易引起孩子逆商低,当孩子出现一些明显的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一味去甩锅给“基因”,也要自查教育问题和给孩子提供的家庭环境。

1、 经常吼叫孩子

家庭环境中经常充斥着愤怒、抱怨的情绪,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会好好讲话,开口就是怒吼。

尤其是父母双方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更是无法正常沟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动不动就吼叫孩子。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诉求,稍微有点反抗情绪,家长就吼叫孩子甚至是动手打孩子。

这样糟糕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当被家长训斥两句以后,情绪容易崩溃,直接表现是大哭,因为他们害怕接下来家长的反应。

孩子3岁前后,大脑发育成熟度达到80%,已经完全可以正常沟通和表达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依然是动不动就哭,家长实在是该反省教育方法和给孩子提供的家庭环境了。

及时止损尚且有缓解的机会,否则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2、 孩子一哭就服软

还有一种家庭环境,家庭氛围非常和谐,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甚至有一种过分关注的趋势。

妈妈格外重视孩子的人格发展,生怕会限制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对孩子产生了恶劣影响,试图让孩子能够在一个绝对的自由环境中成长。

殊不知,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来的,孩子同样如此。

家长也会限制孩子,给孩子一个比较正确的引导,但是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不正确行为的时候,孩子咧嘴就要哭,为了避免孩子哭,家长就听之任之,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做事情。

比方说,晚上10点,孩子还想要看动画片,妈妈说不能看动画片了,对眼睛不好,孩子就咧嘴要哭。

妈妈只能说:“那么再延迟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以后再睡觉。”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很多,为了达到目的,孩子经常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威胁家长,并且屡试不爽。

这也就让孩子养成了动不动就哭的习惯,以此来达到目的。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孩子动不动就哭,家长可以这样来引导和教育

首先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后,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因为第一种情况,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改变家庭的氛围,缓和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双方下意识地好好沟通,注意说话的态度,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面对孩子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和谐沟通,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

这样孩子的问题就会慢慢解决。

如果是属于第二种情况,解决方法也很简单,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不要抵触孩子哭”。

家长越是抵触这件事,孩子越是会用这样的表现来达到目的。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解决方法就是,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反应,表现,演戏,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坚定地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孩子依然不能理解,还是用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家长就耐心等在一边,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哭闹。

孩子总会给自己找一个“坡”下,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就知道,哭闹根本达不到目的,想要达到目的,只能跟父母好好沟通。

列举一个常见的场景:3岁的宝宝喜欢把玩具到处乱丢,爸爸每次收拾玩具,宝宝都会大哭大闹。

最开始家长为了不让她哭闹,就不会再收拾玩具,可是家里的玩具到处都是,孩子不但没有减少哭的次数,反而变本加厉,碰到了她的玩具都会哭闹。

之后家长改变了策略,每次爸爸要收拾玩具之前都会跟宝宝商量,宝宝咧嘴要哭,爸爸就耐心询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我不想让你收玩具。”

说两句就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天生敏感,是家长的带娃方式出了问题

爸爸反问:“玩具不收踩到了脚会痛,而且家里很乱,你说要怎么办?”

宝宝不讲话,爸爸继续跟她交涉:“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自己收玩具,一个是我来帮你收玩具,哭也没有用,睡觉之前必须收玩具。”

最初宝宝的情绪很激动,用哭闹来宣示主权,后来逐渐地,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就自己乖乖收玩具,再也不用哭来解决这件事了。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以后,家长最不该用“天生的”来为自己开脱,孩子是一面镜子,行为刚好能够反映出家庭教育,所以当孩子的行为有问题的时候,家长最该先反省家庭教育方式和给孩子创造的家庭氛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