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大清沉浸在幻梦中的如日中天,是被日本联合舰队“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一炮轰醒的。

1894年7月25日清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中日两方海军缓缓驶来在此碰头,清政府派出的是大名鼎鼎的北洋海军巡洋舰,指挥官是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一度前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的方伯谦。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方伯谦统率“济远”、“广乙”等战舰迎战日本联合舰队,虽然事后两边都声称是对方先动的手,当时东京的《时事新报》也白纸黑字的写着“清舰首先发炮,我舰迎战”,目的是为了将挑起战争的大锅丢出去。

但无论具体第一炮是谁开出来的,北洋海军战舰均在开战数小时之内就受到重创,有传言统帅方伯谦甚至被一炮轰晕,群将无首的混乱情形下,被日本联合舰队围堵包抄,打了个鼻青脸肿。寄予厚望的“济远”战舰载着方伯谦掉头就跑,而誓死捍卫战场尊严的“高升”战舰被击沉,其中七百多位清军将士全部牺牲。

这次惨烈的丰岛海战,导致72名清军将士被俘虏。

日本首战告捷,决定乘胜追击,1894年9月15日,于朝鲜平壤再次跟清军爆发战争。这一次清政府有点醒过味来了,他们再不敢不把一水之隔的日本不当一回事,朝中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罕见的暂时达成共识,共派出清军将士1.3万人迎战日本,决定狠狠找回面子。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而日本早有情报组织潜伏在四处,探寻到清政府要增援的消息后,也回国带来共计1.6万名的日军围攻平壤。

按说打仗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清政府在开打前几乎全占,首先清军占据的是城池坚固的平安道首府,前后左右共有六个高大的城门掩护着,平壤的老百姓因为清军进驻后给与食物,也极力支持清军作战,私下运送情报。

朝鲜当时的统治者兴宣大院君,两相权衡之后,打算站边清政府,决定合作联手一起把日本赶回老家去。可就是如此,两方激战15日,清军仍然被打得措手不及。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将领叶志超与李鸿章屡次沟通不顺,从而延误战机,使得撤退的清军不仅因夜黑风高看不清敌我自相残杀,还被伏击的日军包围,导致当场阵亡两千人,负伤四千人,共有683名将士被俘虏。

平壤战役是中日对战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说在此之前谁胜胜负还悬而未决,此战之后,日本就彻底占领了平壤,士气大涨一路向着辽东和威海打了过去,目标直取当时的直隶平原河北,希望能拿下清廷。

这几次的战役中,两次大战都败退的清军更是信心被打没了,共有1110名将士被俘虏。所以甲午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丰岛海战,共有72名战士被俘,第二期平壤战役导致683名战士被俘,第三期则高达1100名将士被俘。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他们被日军俘虏后境遇如何呢?

丰岛海战日本俘虏72名清军将士后,大感这是一次极佳的鼓舞民心的象征,毕竟大唐盛世的余温还在,日本普通人总是对曾经的荣耀帝国心怀畏惧。所以日军将清军战俘押解在船上带回了日本,决定榨干这些战俘的所有利用价值。

日本的船只临到海岸边时,汽钟、吹号筒齐齐大震,并安排一众日军士兵在船上摇铃,如雷鸣一样的动静把附近的居民全都吸引了出来。

他们认得这是自己国家的战舰,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休,有识文断字了解时事的,就在人群里普及中日海战的缘末,大家的耳朵虽然听着四方传来的消息,眼睛却齐齐关注着战舰的动静。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没一会日本士兵就押解着72名清军俘虏依次排好队下船,为了能让日本老百姓一眼认出清军的特征,这些将士甚至还穿着作战时的服装,辫子也脏乱不堪的缠在脖子上。

士兵押着他们游街示众,慢吞吞地走遍了跟前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围观的日本老百姓就对其指指点点,相信这些被俘将士虽然听不懂具体在说什么,可那些迎面而来的嬉笑和撇嘴,一定比战死还要难受百倍。

游街完成后,这72名于丰岛海战被俘虏的将士就被关押在佐世保海军监狱中,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因为环境恶劣和水土不服染病身亡,侥幸存活的则在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后作为交换战俘,回到了故乡。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平壤战役被俘虏的683名将士,因为人数较多,运到日本的过程里就吃足了苦头。他们被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压着关在狭小的船舱里,吃的是掺杂着泥沙的饭菜,喝的则是脏兮兮看不出颜色的水,更因为大小便都在船舱解决,所以衣服上都沾满了污秽。

这批俘虏因备受苦楚导致形象不佳,所以游行示众的环节就简化了。日本士兵直接把他们押解到战俘营,根据官衔高低划分出不同的对待标准,将官给与24钱、上长官、士官和准士官是18钱、下士及普通士兵是16钱。

这笔钱可不是好拿的,就跟出场费一样需要配合日本表演,提前有精通两国语言的日本士兵会安排环节,让他们在西方记者到来时表现出感激涕零、作揖道谢的模样,从而在国际舆论中获得善待俘虏的美名。

这683名将士,除过病死的以外,最终结局同样是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回到了家乡。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批清军将士被俘虏带去日本,他们后来怎样?

而到了第三阶段战役中陆陆续续被俘的1110名将士,一大半因日本的监狱和战俘营已经被前期的俘虏住满了,日本人就便宜租来废弃场所和临时征用寺庙来关押俘虏,生存条件更是十分恶劣。

他们审讯俘虏时会动用火刑和刀子,给予的食物一日三顿都是霉烂散发着恶臭的萝卜干,仅有少数意志和身体素质都很强悍的俘虏活了下来,随着交换战俘重获新生。

由此可见,无论哪一期被带到日本的清军俘虏,皆遭受到了身心多重伤害的苛刻对待,哪怕被选中成为优待战俘“符号”的俘虏,表演感激涕零的过程也是三观上的重大打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