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朱元璋和朱棣是大明两位最杰出的君主,不过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刚猛治国,尤其对反对他们的人,可能被施以极刑,来达到警示的目的。朱元璋晚年大肆诛杀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幼主无法驾驭这些功勋之人,所以大开杀伐。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成祖朱棣杀建文旧臣最多,但朱棣杀人比较理性的,只要服从他的统治,自然会加官进爵,而反对他的人必定死路一条。“靖难”只是朱棣南下的旗号,实质上是“造反”,战争到了末期,建文帝的旧臣们也就不在乎什么名誉了,毕竟性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大多数人都投靠了朱棣。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在历史上地位很高,因为他是《永乐大典》的总负责人。洪武年间解缙曾任职翰林学士,朱棣夺取政权之后,解缙投靠了朱棣,并很快成为永乐年间第一位内阁首辅。当时解缙可是朝廷的头号人物,深受皇帝信任,那么春风得意的解缙,为何最后会惨死在雪地之上?

解缙触碰到了皇权的限制层

自古皇家的血腥斗争都只是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朱元璋花费千辛万苦,从死人堆里站了起来,才创立的大明帝国,权力的来之不易也让朱元璋尤为“珍惜”。只要有人对皇权有那么一丢丢的觊觎之心,就会被杀掉,包括昔日的心腹。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朱元璋就是秉持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原则处理事情的,而朱棣则更高明,在靖难战争中,朱棣就因善待下属,才得到众将士的拥护。朱棣明白笼络人心的重要性,但对那些不服的人,就会交给锦衣卫处以严刑酷法。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就考中了进士,并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从朱元璋留下的那三个顾命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可以看出,朱元璋很喜欢读书人,最好是一根筋的那种文人。而解缙恰恰是这种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因为解缙不懂得官场规则,经常会得罪人。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所以朱元璋让解缙回去进修,等火候到了再重用不迟。原文是“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虽然经常在朝廷犯错,朱元璋则对他极为宽容。到了永乐年间,解缙更是以他才华得到了朱棣的重用。

在皇帝老去之时,大臣们自然会选定新的阵营,为以后的前途做打算,如果押对了宝,那可能是一生荣华富贵,但站错了队或者说错了话,则可能身败名裂。一次,朱棣问解缙太子应该立谁?解缙回答“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朱棣认同了解缙的建议,立朱高炽为太子,不过从此解缙就成了朱高煦的敌人,且解缙也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朱明王朝是朱家的,跟解缙没有多大关系,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在皇室继承人问题上,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凶险的,被牵连进去不死也会扒层皮,解缙趟了这趟浑水,让自身落入无底深渊。

解缙不擅于权谋斗争

内阁制度是永乐年间成型的,但权力不大,其人员也大多是一些文弱读书人,到了宣宗上位之后,内阁才慢慢强大起来,开始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当时解缙当的这个内阁首辅,并没有什么实权,顶多是帮助皇帝参考一些政事。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在对待太子册立的问题,解缙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参与其中,成了众矢之的。一代名臣杨士奇不同于解缙,论学识杨士奇可能不如解缙,但论权谋手段,解缙就差得太远了。杨士奇在太子册立问题一贯是把自己刨得干干净净,连朱棣就没有看出来,杨士奇才是忠实的太子党。

这就是杨士奇的厉害之处,他深知皇权漩涡的残酷和血腥,参与其中还能游刃有余,在危急关头,杨士奇挺身而出,保证了太子的地位,还能全身而退,听着很容易,实际是难上加难。解缙本就是一读书人,他就应该去“研究院”之类的地方研究学问,而不是涉及政治。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永乐大典》解缙编纂得很成功,朱棣因此成为盛世之君,让后世敬仰,这都是靠着解缙的功劳。但解缙在太子册立问题上表现出太多热情,使得朱棣对其开始反感,在这危险境地,解缙自己还不清楚,最终被陷害致死。

皇帝想要杀解缙

在朱棣御驾亲征时,大多时候监国的都是朱高炽,朱高炽宽厚仁慈,在监国期间尽职尽责,并没有什么过分举动。而朱高煦为了皇位,经常派人上疏太子的坏话,众口铄金,本来朱棣是不相信这些传言的,但听多了也就有些怀疑了。

这时朱棣对太子有些动摇了,他原本就在朱高炽、朱高煦之间一直犹豫,朱高煦战功比朱高炽高,且在军中威信很高,很多将领都力挺朱高煦。史料记载:

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

在最不该说话的时候,解缙说了最不该说的话,他说了朱高煦的坏话,被朱棣认为是离间其父子的感情。从此解缙的礼遇就没有了,朱棣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他可不像宋仁宗、那样好说话,在朱高煦的暗中操作下,解缙被关入了诏狱。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这一切也是因为解缙在朱棣亲征的时候,竟然单独接见太子,这一消息让朱高煦得知,便揭发了解缙。朱棣非常恼怒,解缙惨死在雪地上,都由朱棣的杀心所致。当然了,对于杀掉一个解缙,对朱棣来说也无关紧要。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阴狠狡诈

永乐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是纪纲,这位仁兄的名声很差,其重要作为就是杀害了解缙,才被后人记住。一次,朱棣翻看诏狱的人名册,当他看到解缙的名字时,问了一句“缙犹在耶?”意思就是解缙还在啊?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纪纲就在殿下,他并没有回答什么,朱棣也没说更多,但这次谈话决定了解缙的命运。诏狱是锦衣卫的专用监狱,能从中活下来的万中无一,这里是黑暗、恐惧的代名词,官员们对此更是谈虎色变。解缙被押入诏狱后经历过酷刑,但并没有被打死。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纪纲回来之后,开始揣摩圣意,最终他认定皇帝的意思就是让其杀掉解缙。于是纪纲首先请解缙喝酒,在醉酒后,纪纲命人把解缙拖入雪地中,就这样一代才子就此陨落。为了万无一失,纪纲选择在雪中冻死解缙,这也就没有人为伤害,验尸都验不到他的头上,然而朱棣之后并没有提起此事。值得一提的阴毒的纪纲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最后以谋逆之罪处以凌迟。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曾编纂《永乐大典》,为何惨死在于雪地之中?

解缙身负大才,只不过选错了方向,但他还是给我留下了《永乐大典》这部巨著。解缙做人正直、坦然、不畏奸邪,是后世的榜样。成化年间,宪宗为解缙平反,恢复其官职和名誉,如果解缙泉下有知,也得以安息了。

参考资料:《明史·解缙传》《明成祖实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