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马占山,满族著名爱国将领,率部打响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马曾落草为寇,而后接受县衙改编,成为当地游击队维持社会治安。

1911年,马投靠奉军,在两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因战功卓越,终担任黑河警备司令兼任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马当即率领所部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寇,并留下著名话语:“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至今我记忆犹新。他每日视察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抗战。曾有汉奸向马规劝,软硬皆施企图让他投降,但被马占山严词拒绝,他明确表示,自己身为一方守军,理应负责百姓安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岂能苟且偷生,投降日寇?

同年末,日军大举进攻江桥,马不顾违反张学良的多次不抵抗密电,随即下令部队就地反击,亲率部队与日寇孤军奋战三昼夜,多次打退日军的攻势,全歼来犯日寇,但终因后援无力孤军一支,只得放弃阵地撤退。此次江桥战役是中国军队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各地自发组织后援会,捐资献物支持抗战。

但此等血性的爱国忠良,在东三省沦陷日军建立伪满洲国后,竟然屈服于日寇,于1932年投降日寇,上任为伪黑龙江省省长,举国震惊。但其在任期间,未签署任何一件卖国文件,常常以自己没文化目不识丁口头答应日军,甚至在上任典礼装病未去。马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私下筹集了数百余万银元、大量武器弹药、军需物资和日军情报并将其送往黑河。终其以借口镇压反叛部队为由抵达黑河,通电反正,通告全国。随后联合各省力量武装攻击哈尔滨,终究因叛徒战前叛变,功败垂成。后因其终究敌后孤立无援,不断被日军打击消耗,只得退入苏联。

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个人浅见:

其一:马曾落草为寇,后面接受官府改编。这样出身于绿林,和他的性格使然,能屈能伸。而且有强烈的爱国和民族意识,公然违反张学良“暂避锋芒”的命令,打响抗日第一枪,全歼来犯日寇,此是他敢作敢为。投降只是在无力反抗、非顺即死的大逆境下的策略,暗中积蓄力量以便他日更好抗日。其降后所为可为明鉴。

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其二:为自己部队负责。他可以下令决死抵抗,维护自己名誉,报效国家。以当时东北官兵目睹故土接连沦陷,早已红了眼,多次连续对日作战已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几乎陨灭。虽然后面有无数学生青年弃笔从戍,还有各地应征的新兵和老百姓大力支持,但这支部队急缺枪支弹药,毫无战斗经验,仅国民政府和张学良的口头支援,不派一兵一卒,这时已经不能继续抗战。若是继续抵抗,只能白白牺牲,毫无意义。与其如此,不如积蓄力量,他日再图。

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其三:没有国民政府和奉系张学良支持。虽然当时全民要求抗战,国军很多将领和共产党也希望抗战。但主权的蒋介石因为东北沦陷对他的真实利益损害不大,反而可以借刀杀人,消灭一个军阀同时损耗日本人实力,把自己的利益地位放高于了国家民族利益。张学良同样也是为了避免自身损失过大,被日歼灭,也借驴下坡退兵入关,接受国民政府统一领导。还有汪精卫等等的主和派言论。所以东北抗战只能靠自己,而继续抵抗只是无意义的灭亡。

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所以,马占山当时已经是四面楚歌,除了自己和部下的一枪热血以外一无所有。假降乃是为了重整旗鼓,积蓄实力。

毋庸置疑,马占山是当之无愧的抗日民族英雄,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