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初,为了完成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中原野战军主力12万多人突破黄河防线,向大别山地区挺进。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转战,打破了国军的围追堵截,在10月末的时候胜利挺进大别山。虽然在转战的途中损失了部分兵力,但经过补充,此时中野主力还有12万之众。挺进大别山之后,中野很快就解放了30多座县城,初步站稳了脚跟。

当时长江流域是国统区的中心,这一带有国民党的行政中心南京,还有经济中心上海,是老蒋最为看重的地区。而这个地区的正中央,就是大别山脉。中野12万大军挺进大别山,一下就在国统区的腹心地带楔入了一颗钉子,对武汉和南京等地形成了直接威胁。身在南京的老蒋寝食难安,急令白崇禧坐镇九江,指挥15个整编师共40余万人的兵力对中野进行围攻。
在国军高级将领中,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他深知大别山地域广大,自己这40万人马如果全部撒出去,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因此他严禁各部孤军深入,每次行动至少都是两个整编师抱团出动。这样一来,我军就很难抓到战机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与此同时,白崇禧还令桂系主力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等精锐不断对我军进行尾追袭扰,不给我军以休整之机。
抗战时期这些桂系部队曾经在大别山和日军打了好几年的游击,极善山地作战,对这里的情况比我军还熟悉,因此极难对付。在军事进攻的同时,白崇禧还想方设法割断当地百姓和我军的联系。当时的大别山地区宗族势力很强,而宗族头目基本上都是由地主恶霸担任,这些人对国民党死心塌地。白崇禧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发给他枪支和弹药,让他们组建小保队。
这些小保队都是当地人,地形熟悉,而且不穿军装,放下枪就跟普通当地人无异。他们专门对我军的小股部队、伤病员和革命群众下手,而且手段极为毒辣和残忍。小保队的恶行在当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战士们怕负伤,怕掉队,不愿去地方工作,老百姓也不敢和我军接触。这给部队的行军、伤病员的安置和粮食的补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中野决定抽调部队对小保队这种土匪武装进行坚决打击。但这伙人仗着地形熟,抢在我进攻部队到达之前跑到了麻城。1947年11月末,麻城8个中队2400多人的小保队对我军留在这一带的伤病员、地方干部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屠杀,400多人因此遇难,随后这伙土匪就逃到了宋埠。
中野首长对小保队的暴行极为愤慨,当即命令距宋埠最近的6纵18旅火速出动,将这股顽匪歼灭。18旅接到命令后,经过急行军于12月3日赶到了宋埠,四面合围后随即发起进攻。这股土匪武装根本就不是18旅的对手,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但清点战果的时候,旅长肖永银却发现被打死打伤的小保队还不足400人,剩下的2000多人竟然不见了。
四面合围之下,这伙土匪根本就逃不出去,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混入了百姓家中。于是肖永银命令部队挨家挨户把青壮年叫到镇子外集中,然后再派人去每户找女主人核实家庭人数。通过清点人数,刚好多出来两千多人,说明那两千多个小保队确实是混迹在了百姓当中。接下来就是甄别工作了,我军先是公布了小保队的匪徒们在麻城犯下的恶行,乡亲们听后无不愤慨。
接着肖永银让镇子上每家的女人出来认领自己的儿子或丈夫,认领之前先要说出被认领人的年龄和大致相貌。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各家的女人都领着自己的儿子或丈夫回家了,只有2000多名匪徒被留了下来。该如何处理这些顽匪呢?如果放了,他们还会继续作恶;如果不放,带着他们行军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说不准还会成为定时炸弹。最后肖永银下定了决心:现在不是讲仁慈的时候,这股作恶多端的顽匪应该全部杀掉。
随后肖永银将自己的决定向上级做了汇报并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很快这股顽匪就被全部处决了。一下打掉2400多人,此举给其他地方的小保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威慑,他们再也不敢向之前那样嚣张了,为此二野首长特意给18旅记功一次。1955年,肖永银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司令、成都军区副司令和武汉军区副司令等职。2002年,肖永银将军病逝,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