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开国上将洪学智,几乎无人不知,他是安徽金寨人,出生于1913年。洪学智的父亲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以给地主家当佃农为生,辛苦一年下来,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父亲还是咬牙把洪学智送进了学堂。小学毕业后,家里实在供不动了,洪学智被迫辍学,先是给地主家放牛,后来又给别人当学徒。

1929年,16岁的洪学智加入了红军队伍,跟着部队在鄂豫皖和川陕苏区和敌人进行了数不清的恶战。因为在战斗中多次立功,因此洪学智进步很快,22岁就当上了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力主南下。南下之初,红四连战连捷,张国焘因此志得意满,认为刘湘不堪一击,还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
刘湘为了自保,抽调了川军的全部主力在百丈关和红四决战。由于兵力相差悬殊,红四最终在百丈关失利,被迫向川康边一带转移。1936年4月底,红四来到了炉霍地区休整。为了激励士气,方面军总部决定举办一场歌唱比赛。在这场比赛当中,来自第4军供给部被服厂的女兵张文表现最为出彩,并最终一举夺魁。
张文清秀的容貌和动听的歌声给在场的洪学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当天下午,洪学智找到了供给部的谢政委,请他出面给自己保媒。谢政委是个热心人,和洪学智关系极好,当即满口应承下来。吃过晚饭后,谢政委派人把张文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个粗人,做事喜欢直来直去,洪主任看中你了,想娶你当老婆,你同意不同意?”
张文是四川通江人,由于家里穷,小时候吃了不少苦,9岁就去给地主家带孩子。地主婆十分恶毒,稍不如意就拿张文出气,为此她没少挨打受骂。1932年年底,红四来到了川北,并创建了川陕苏区,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穷苦百姓的生活因此得以改善。眼见昔日作威作福的地主恶霸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张文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
三个月后,张文和二哥张熙汉一起加入了红军队伍,被分到了第4军供给部的被服厂工作。张文心灵手巧,手脚麻利,每天完成自己的定额后,就主动去帮助那些手慢的战友。在红军这个大家庭中,张文心情愉悦,十分舒畅。工作之余和行军途中,她总爱给战友们唱自己家乡的民歌,每次都能赢得热烈的掌声,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百灵”。
天长日久地练习,加上一副好嗓子,张文在这次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她怎么也没有料到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会因此看中了自己,听完谢政委的话后,17岁的张文羞红了脸。迟疑了一会儿后她说道:“谢政委,这样大的事儿我自己拿不定主意,想跟俺二哥商量商量,然后再给你个回话,你看行吗?”谢政委点头同意了。
张文见到二哥后,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说自己不太同意这门亲事,因为洪学智不仅比自己大6岁,而且还是个麻子脸(洪学智小时候出过天花)。张熙汉见多识广,听完妹妹的话后就开导她说:“洪主任才23岁,不算大,脸上有麻子算啥毛病呢?你记住,好脸蛋不能当饭吃,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洪主任人品好,又有能力,这就是他最大的优点,我看这门亲事行!”张文仔细一想,哥哥说的句句在理,就点头答应了。不久后,洪学智和张文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后,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70年的时光,他们的爱情,也成了开国将帅当中的一段佳话。